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3-27 10:28步肖斐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聚类分析

步肖斐

摘 要:为了解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利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十九大以来核心期刊检索的该领域相关文章研究成果,对发文数量、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统计。研究成果说明了2017—2019年间,发文数量急剧增加,而2019—2020年间发文数量基本平稳;相关研究人员相对集中,研究者间联系较为紧密;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类、师范类和地理信息类院校;从研究关键词频次来看,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乡村治理、城乡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旅游、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处于前10位;通过聚类分析,认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为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产业兴旺、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6个聚类。

关键词:乡村振兴,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学,可视化网络,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U 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7312(2022)02 - 0193 - 08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levant articles in this field retrieved by core journals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and makes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papers,researchers,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hot spo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increases sharply from 2017 to 2019,while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is basically stable from 2019 to 2020;Relevant researcher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closely related;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focused on agricultural,normal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frequency of research keywords,among the top 10 are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governance,urbanrural integration,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tourism,new era,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relations;Through cluster analysi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esearch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are six clusters: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governance,poverty alleviation,industrial prosperity,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knowledge map;bibliometrics;visual network;cluster analysis

0 引言

“鄉村振兴战略”涉及国计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学科,各领域学者们以此为背景进行了广泛研究。鲁杰,王帅(2021)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定位;谢春(2021)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助力作用;钱力,耿林玲(2021)分析了乡村振兴的经济福利效益;王瑜,娄雨璠(2021)构建了以政府治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技术升级等防返贫治理的核心内容;刘益明(2021)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保护问题;郝文武(2021)阐述了乡村振兴中农村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问题;耿达,罗婧(2021)梳理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进路;邢瑞娟,王文东(2021)聚焦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阐述了民间传统工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贡献;李金勇,刘宇超(2019)总结了乡村振兴条件下文化扶贫的具体举措。

基于以上研究可知,“乡村振兴”涉及多个学科相关领域,但各领域间联系紧密。因此,利用知识图谱的研究方式对十九大以来该领域研究成果、人员、机构进行统计梳理,对研究热点问题进行归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作为探讨科学技术发展脉络、特征和规律的学科,通常以现有研究文献为基础,充分利用数学、统计学原理,对该领域相关文献分布形式、变化规律以及定量管理展开研究,结果以期评价目标研究领域热点,预测未来研究方向。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统计、归纳、评判的可视化网络文献计量软件应运而生。本文所采用操作方便、支持多格式扩展、提供多类型可视图解,面向文献数据,适应于无向网络的分析,侧重科学知识的可视化。

1.2 使用方法

研究针对“乡村振兴”展开,拟通过确定数据来源、转换文件格式及可视化结果分析3个步骤实现。

1.2.1 确定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南大核心(CSSCI)及北大核心数据库,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十九大以后发表论文(2017—2020)。本次得到中文期刊类检索结果6 212篇,剔除征稿信息、期刊介绍等文章,剩余有效文章5 794篇,这将成为全文研究的数据基础。

1.2.2 转换文件格式

①将文献导出为txt格式文件;②对txt文件中的符号字符进行调整;③导入文献管理器,并转换为ris格式文件;④导入VOSviewer软件,限定关键词贡献数量;⑤生成网络可视化图、密度可视化图。

1.2.3 可视化结果分析

利用文献计量学原理结合可视化网络可视化图、标签视图及密度可视化图展开聚类分析。

2 乡村振兴领域的整体现状

2.1 发文、引文量

将知网数据库中十九大以来(2017—2020年)涉及“乡村振兴”主题的文献资料数量进行统计,得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献的出版数量以及被引数量的年代状况图,如图1所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阶段乡村振兴相关主题类文献的出版数量以及被引数量明显超过十九大之前相关领域的文章;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對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部署,有关乡村振兴研究的文献的出版数量以及被引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该阶段文章发表方向更加广泛,出版数量呈现翻倍增长,但被引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开端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三农”问题推向了新的高度,该阶段涉及乡村振兴研究文献的出版数量同上年度基本持平,被引数量同上年相比约增长两倍多。

2.2 期刊来源分布情况

通过从知网检索到的5 794篇有效文章进行分析,得到有关乡村振兴研究的排名位于前十的期刊,见表1。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期刊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并没有专注于某个单一的学科,而是涉及资源、地理、政治等不同学科。同时,这些期刊的级别都是非常高的,发文质量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振兴研究的广泛影响力。

2.3 相关文献所属学科

目前,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众多,分布于各种各样的期刊和机构中。要想了解这些研究文献的种类以及方向,首先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学科分类,见表2。从相关文献的所属学科分布来看,目前主要集中于经济学(63.53%)、政治学(18.63%)等领域。

2.4 发文作者及发文机构

发文作者是指文章署名作者,分析发文作者及合作情况,这样便于掌握该领域参与研究个体及集体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衡量各个研究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反映研究人员团队情况,在聚类分析时设置合著作者条件,选择文献数量最少为3篇,得到符合条件的作者8 218位,阈值为529,计算每一位作者与其他共同作者的关联强度,并选择排名前10位的作者,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刘彦随(27)、龙花楼(25)、李裕瑞(23)是该领域发文数量较多的研究者;从关联强度来看,刘彦随(49)、龙花楼(47)、屠爽爽(37)在该领域与其他研究者合作最为密切;无论从发文数量或者关联强度来看,前三名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并且统计的作者中9人均来源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占比90%。因此,直接说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文最为活跃,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且形成了稳定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同样,统计了十九大以来发文数量Top 10的机构,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大学(157)、中国农业大学(132)、华中师范大学(131)这3所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

3 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热点

3.1 发文热点关键词

针对发文热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由于文献数量较大,含有关键词10 607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为3 155次,出现频次最低为1次。为了突出该领域研究热点问题,将这些关键词按照关联强度进行列举,选取前10的关键词,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乡村振兴(3 155)、乡村振兴战略(720)、精准扶贫(203)、乡村治理(231)、城乡融合(159)出现频次最多;同样,乡村振兴(1562)、乡村振兴战略(373)、精准扶贫(232)、乡村治理(222)、城乡融合(194)的关联强度最高。

相异矩阵通常用来衡量n个对象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当两个对象相似度越高时,其量值越接近于“0”。而对象差异越大时,其量值越大。利用CoOccurrence软件进行了矩阵计算,该矩阵能够很好的衡量个主要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关系,见表6。

3.2 年度热点关键词

为了更好地反映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领域”热点关键词时间维度分布情况,特别绘制了不同时间段的关键词年度分布图,如图2所示。该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展现热点关键词随时间的发展变化、动态更新以及相互影响。

2017年,“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时代”等关键词的节点均较为突出,这表明在这一时期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大。其中,“乡村振兴”是当年最大的研究热点;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逐渐在多领域、多方面得以实施,“新时代”、“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城乡融合”等新型关键词开始涌现,说明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开始得以细化,变得丰富多样起来;2019年,脱贫攻坚战进入攻坚时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因此,“乡村治理”、“精准扶贫”、“城乡融合”等关键词愈发凸显;2020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社会得以建成,乡村治理获得重大成效,在这一时期,“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精准扶贫”等关键词的较为明显突出。

3.3 热点关键词可视化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情况,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过程中限定关键词出现频次阈值为25次作为样本关键词。同时,为了更好的对不同主题关键词进行区分,对该软件得到的可视化视图进行后处理,并将同一聚类关键词进行了归纳,得到该领域热点关键词聚类视图和密度视图,如图3、图4所示。在聚类视图分析过程中,通常定义圆圈和标签组成一个基本元素,元素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研究成果的被引量,而元素颜色则代表了一种聚类。通常面积较大、连接线越多的元素往往在該领域起到核心主导作用。

从可视化聚类谱图可以看出,按照颜色区分大致可以分为6个聚类,结合元素的大小以及表5相异矩阵中呈现的主要关键词相关关系,综合判定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领域研究成果从左至右依次为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产业兴旺、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合计6个主题,见表7。

4 研究前沿趋势分析

结合基于文献统计学原理得到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关键词及聚类网络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的热点持续拓展扩大,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4.1 繁荣拓展期(2017—2018年)

“乡村振兴”首次出现于2017年,自此发文量出现井喷式增长,截止到2018年增幅高达30多倍,研究热点的范围也明显拓展,比如新出现了“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在乡村治理方面,学者们的关注点多集中于治理的主体、机制、模式等方面。在治理主体上,陈燕(2020)提出多中心治理理论,致力于构筑政府引导、农民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市场运作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张慧瑶,李长健(2019)主张建立以党为中心、政府重点参与、村民自治组织为中坚、村民为主体、社会其他力量为辅助的多元治理体系。在治理机制上,王文彬(2021)从主体、资源与文化三维视角出发,科学分析乡村治理应具有的基础构成要件,打造动力型、效率型、长效型乡村治理机制。王晓莉(2019)强调新时期必须健全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在治理模式上,蒋锐,刘鑫(2021)认为乡村治理应该采用整合服务型的治理模式,因为这种模式能协调好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力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绩效,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湛礼珠(2020)通过分析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和村民三大主体的治理困境,认为未来应以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和加强内生性动力建构拓展的策略实现乡村多元共治。另外,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质内涵、发展过程、实践方式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在本质内涵上,周静(2008)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统一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展过程上,蔡继明,李蒙蒙(2020)指出在当前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严重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在实践方式上,宋迎昌(2019)强调为了做好城乡融合的支撑工作,一方面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加大城乡融合工作的财政投入。在现实意义上,姜军,乔夏阳(2019)指出城乡融合不仅能提高农业农村的生产效率,而且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4.2 持续推进期(2019—2020年)

文献数量是衡量研究领域发展及产出的重要指标。2019—2020年是乡村振兴研究快速发展时期,较之于2018年,这两年的发文数量均出现了翻倍增加,研究主题也在不断丰富,新增加了“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等研究热点。2020年,取得圆满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接着就是乡村振兴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因此,如何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必然要求。专家学者们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现实实践以及具体地区衔接实践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在逻辑关系方面,汪三贵,冯紫曦(2020)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关系主要体现在战略目标上的推进关系、在体制机制上的统一关系和在政策体系上的融合关系。在现实实践方面,骆雪娇,孙用,王林玉(2020)强调要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效经验、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好二者的有效衔接。在具体地区衔接实践方面,胡学红(2020)着重分析了宜昌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并提出二者在宜昌有效衔接的必要性、困境以及具体路径。同时,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乡村各领域有机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保障,所以,在乡村振兴的新环境下探索产业兴旺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温铁军(2021)认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必须要带有中国特色,并且要求金融资本应该服务于实体,服务于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等生态经济,不是单一的提高农业产出和产量。叶兴庆(2018)强调乡村产业体系的振兴必须要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农村产业的相互交融,助力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李国祥(2018)指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要理清楚产业兴旺与农村经济发展整体布局、农副产品供给和城镇化实现程度等之间的关系。

4.3 接续发力期(2020年至今)

乡村振兴研究在此阶段研究热潮持续不断,一些新型研究热点,比如“乡村文化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也接踵而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助推器。然而由于思想观念、管理制度、发展力量等方面的原因,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管理效率低下、产业模式单一等问题,严重阻碍着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针对乡村文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专家学者们给予了诸多的对策建议。在文化治理方面,徐顽强,于周旭,徐新盛(2019)强调了社会组织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在动力、资金和氛围上都能给乡村文化予以帮助。在文化传承方面,陆益龙(2020)指出面对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性需要,必须重新发现乡村文化的多重价值,重视对乡村特色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保护与重建,发挥乡村文化的资源作用。在文化产业方面,陈晓霞(2021)指出要搞好乡村文化创意设计,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乡村产业。此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等。为破解以上现实制约因素,学者们提出一系列思想观点。杜志雄(2021)指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沈扬扬(2021)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的角度,探索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强调要兼顾关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东西部发展协作,关注边远村落和特殊群体等问题。韩文龙(2019)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在产业、社会、要素市场、空间、社会文化这五大方面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5 结语

十九大以来,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的研究成果急剧增长,在2019年时基本研究成果达到稳定状态。该领域研究者相对集中,研究者之间联系较为丰富;同时,研究机构大多分布于农业类、师范类和地理信息类院校研究机构。领域研究设计多个学科,从关键词频次分析,主要涉及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乡村治理、城乡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旅游、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从可视化聚类谱图可以看出,按照颜色区分大致可以分为6个聚类,主流研究方向为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产业兴旺、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后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还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方针,不断改革深化人才机制,坚持科学指导,加强政策宣讲,激发农民主观能动性,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鲁杰,王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困境与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6):20 - 25.

[2]谢春.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J].中国果树,2021(09):112 - 113.

[3]钱力,耿林玲.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福利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37(16):29 - 32.

[4]王瑜,娄雨璠.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防返贫治理体系的内容建构[J].教育与职业,2021(18):12 - 18.

[5]刘益明.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保护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09):2207 - 2208.

[6]郝文武.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目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31 - 39.

[7]耿达,罗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进路[J].领导科学,2021(14):103 -107.

[8]邢瑞娟,王文东.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03):124 - 132.

[9]李金勇,刘宇超.基于文化扶贫的乡村振兴路径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05):639 - 642.

[10]高莉莉,张富程.基于知识图谱的科技金融研究可视化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05):588 -594.

[11]胡燕玲,李梦,毛雪娣.基于CiteSpaceV的国际协同创新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04):399 - 408.

[12]李晓萌.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计量科学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挖掘[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11):95 - 98.

[13]学术点滴,文献计量.COOC一款用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绘制的新软件[EB/OL].[2022 - 01 - 04].https://mp.weixin.qq.com/s/8RoKPLN6b1M5_jCk1J8UVg

[14]陳燕.多元主体乡村治理中角色重塑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20(05):83 - 84.

[15]张慧瑶,李长健.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风险防范研究[J].农业经济,2019(03):06 - 08.

[16]王文彬.功能指向型乡村治理机制研究:类型、逻辑与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1(05):70 - 76.

[17]王晓莉.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基于20个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9(06):123 - 129.

[18]蒋锐,刘鑫.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从嵌入汲取型到整合服务型[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02):55 - 61.

[19]湛礼珠.制度贫困、实践创新与农村基层治理转型——基于国内几种主要乡村治理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06):111 - 118.

[20]周静.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途径[J].理论导刊,2008(07):46 - 48.

[21]蔡继明,李蒙蒙.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0(05):55 - 57.

[22]宋迎昌.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思路——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31 - 136.

[23]姜军,乔夏阳.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及当代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53 - 160.

[24]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20(01):4 - 6.

[25]骆雪娇,孙用,王林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探索[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2):26 -31.

[26]胡学红.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宜昌实践研究[J].学习月刊,2020(04):36 - 40.

[27]温铁军.以“三新”思想全面引领乡村振兴[J].重庆行政,2021(02):16 - 18.

[28]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 - 73.

[29]李国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J].中州学刊,2018(01):32 - 38.

[30]徐顽强,于周旭,徐新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价值、困境及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9(01):51 - 57.

[31]陆益龙.乡村文化的再发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04):91 - 99.

[32]陈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理论学刊,2021(01):141 - 149.

[33]杜志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9):01 - 10.

[34]沈扬扬.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59 - 65.

[35]韩文龙.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红旗文稿,2019(01):24 - 26.

(责任编辑:王 强)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聚类分析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