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结合

2022-03-27 10:36唐博张思邈顾浩腾邰源续李响徐宵鹏黄志杰刘静
文学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劳动教育

唐博 张思邈 顾浩腾 邰源续 李响 徐宵鹏 黄志杰 刘静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数控车床可谓后来居上,具有加工速度更快,功率更高,也能节约更多人力等优势,是未来各车间的改进趋势。积极探索构建劳动教育与数控车教学相结合的复合劳动教育体系,是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实践,也是提高教学能动性的一大方式

关键词:劳动教育;数控车;改革实践

引言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数控车教学全过程,贯穿教学、实践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高校复合劳动教育体系,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将劳动教育与数控车教学相结合,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数控车的实操经验,活跃了课堂氛围,减少了理论部分给学生带来的烦闷情绪,还能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内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劳动教育的效果直接反映出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人的必要途径。

正是由于大学以前的教育经历中成人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弱,这给大学教育带来诸多闲难和挑战。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成人的教育,核心是要教育学生会思考、会学习、会沟通、会动手、会生活这些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技能。因此,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人的必要途径。

(2)劳动教育是大学生转换生产劳动的技能和本领的方式。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在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产劳动并转化为生产劳动的技能和本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劳动教育是大学生转换生产劳动的技能和本领的方式。

二、将劳动教育与数控车课堂相结合

现有数控车教学多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理论及实践,在理论教学中多数教师有着多年的经验,不断精炼教学内容,已然打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但纯理论教学仍有其缺点,最主要即为枯燥,在数控车这个有着浓烈实操色彩的科目中,将劳动教育与之相结合来提高课堂效果就有著天然的优势。

在劳动教学环节中,学生要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境进行相关的劳动如:加工零件,查阅资料,借、还工量具,检验工件质量,最终要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较好的沟通能力等。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以具体量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通过控制尺寸到公差要求的最佳中间尺寸,以锻炼学生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及工匠们的劳动精神。以对接工作过程的四个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以理论、安全、劳动的“三步法”,引导学生在习得体系化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仍能获得丰富的劳动实践,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学生聆听、观看、讨论、提问、动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与学的融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劳动中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在学习中发现错误,寻求解决,展示成果,汇报自己的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结束语

劳动教育已然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且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体育、美育、劳育是短板,应对准短板精准发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育人的全新阐释,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将劳动教育与数控车课堂相结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亮,丁德智“新时代高校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探析”

[2]刘立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探究—以广州城建技工学校为例”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11)

[3]黄丽丽,陈钦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