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2022-03-27 10:36薄力
文学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

薄力

摘要:助人为乐,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幼儿的社会教育是兼顾“修身与社会生活教育”的结合体,而幼儿期又是人格养成和德行培育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19世纪20年代时就于《幼儿园应有之改革及进行办法》一文中指出“人格教育,端来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性、趋向,皆应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是故,我们应该以幼儿的社会心理发展规律为主要依据,抓紧关键期,通过适宜引导和情境陶冶,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合群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的总目标中就明确规定了 “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具有同情心。”所以帮助他人有助于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态度和能力,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交往技能,学会互利互惠交往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幼儿,助人行为,幼儿园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的总目标中就明确规定了 “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具有同情心。”所以帮助他人有助于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态度和能力,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交往技能,学会互利互惠交往的重要过程。

1、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

1.1个人因素

(1)个人能力对幼儿助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系统的观察之后,笔者发现在幼儿园中,每位幼儿的能力水平和能力类型都有较大出入。例如在男女幼儿的对比上,男生在体力方面更较女生擅长,而女生在专注和严谨性方面又胜于男生。这些差异性不仅对幼儿帮助别人的频率和类型有影响,还对教师与其他求助者在选择对象的方向上影响较大,老师对幼儿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根据任务属性安排擅长的幼儿进行帮助。这也说明幼儿的个人能力对助人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2)性格特质对幼儿助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系统的观察之后,笔者发现幼儿助人行为的发生受幼儿的性格特质的影响。譬如有些相对外向的幼儿,在与同伴的沟通交流中也比较积极热情,这样的幼儿更能够主动的帮助同伴和老师

(3)同伴关系对幼儿助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在园中的大环境下,接触到的最多的人群就是他的同伴及同伴团体。同时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磨合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不同背景、性格和表达的同伴进行交流,使幼儿对群体生活和自我认知会有全新的架构,同时同伴关系也会影响幼儿的助人行为的产生,幼儿更愿意帮助关系亲密的好朋友,而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向与自己关系更为亲密的伙伴救助。这同时就说明了同伴关系对幼儿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1.2外部因素

(1)社交距离对幼儿助人行为具有一定影响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部分助人行为与社交距离有密切联系。例如一外向热心的幼儿发现求助者的困难时,其助人行为的产生会根据空间距离呈放射状辐射四周。

(2)助人反馈对幼儿助人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助人反馈是求助者在被帮助之后对施助儿童的一些反馈,而这些反馈并非单一类型,而是有积极、中性、消极之分。对施助者而言,不同类型的反馈和强化对后续的助人行为有重要影响。

2 3-6岁幼儿在园助人行为的培养策略

2.1协助幼儿提高自我能力水平

本次研究发现幼儿自我能力水平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自我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不仅容易获得老师和求助者的亲睐,使求助者迅速脱离困难环境,且其本身相比其他幼儿就更愿意主动帮助他人。综上可知,发展幼儿的助人行为的一大重要途径就是着力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能力水平。

而要想达到此目的,就应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和剖析,有的放矢的对幼儿进行引导。所以,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针对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自我能力发展进行严谨可观的观察和记录,形成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量表,据此进行培养和引导。比如说笑笑在安静阅读和玩魔尺之类的动手能力较强,但言语沟通能力发展较为缓慢,这可能导致幼儿想要帮助手指灵活度不够的小朋友时,不知如何开口帮助以及教授过程中的言语支持遭到障碍。针对这一典型事例,教师应该将着力点定于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在引导过程中要遵循注意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感到力不从心,反而抑制了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其实施策略应当先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经常接触的生活方面入手,开展谈话活动并及时给予正面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在语言故事课堂上可借助图片和绘本等工具,让幼儿复述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鼓励他完整清楚表达想法和原因。待幼儿熟悉表述技巧后,可就故事进行完整的表演或进行详细的评论。最后,可就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班级活动演讲活动。

2.2协助幼儿完善其个性

性格开朗大方的幼儿较内向含蓄的儿童更易发生助人行为,更容易收到老师和伙伴的重视。

协助幼儿完善其个性,改变其固有性格特质,帮助内向幼儿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促进助人行为的产生,所以教师应该对内向含蓄型幼儿倾注更多重视和关爱。第一,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锻炼他的胆量。例如使用情景表演法和情境讨论法等,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协助幼儿掌握助人策略和技能。第二,细心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幼儿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反馈,既可深化师生情感,又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在隨机教育时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等待并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介入和指导,了解助人事件的发展过程,使指导更具把握和侧重。第三,可以给予内向幼儿一些小班长、小老师这类的角色任务,促使他更积极地为班级中的幼儿提供帮助,并督促受帮助的幼儿及时对他们表示感谢,让内向儿童体验到为别人提供服务的快乐。第四,可以用故事讲授的方法,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事情,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自我意识发展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最后,教师应在家长面前经常表扬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促进其个性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家长应该对相关问题及时地与老师沟通反馈,及时掌握幼儿的成长动向,灵活调整对幼儿的培养策略。

2.3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帮助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助人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发现善于帮助他人的儿童或者在团体内更受欢迎的儿童其助人频率相对较高。这些儿童喜欢主动对有困难儿童提供帮助,也容易得到他人的求助和相应的帮助。同时,在助人行为之中,好友之间更易发生助人行为和互动反应。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借此来促进幼儿助人行为的产生。

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既可以提升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在园中与其他教师、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家长的相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和谐自然,即使在意见不一致时也应该及时主动的沟通化解,在幼儿面前意见一致,不宜在背后议论和指责他人。竭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平等真实的生活和游戏氛围。第二,教师应将此任务渗透于各领域之中,采用表演、演讲、绘本等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并模仿助人行为,对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有初步的了解和体会。并通过表演或演讲的形式,引导幼儿将习得的行为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切实的感受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带给自己的好處和快乐。最后,教师应该拥有富有创造力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对能够相互帮助的儿童给予积极肯定的正面评价;当幼儿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于他人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时,教师应该审时度势的多方了解情况,及时制止并进行引导。

2.4打破固定座位模式

本次研究发现,教师和幼儿的求助对象更易发生在距离较近的幼儿身上,处于同一个桌子或者同一小组的幼儿之间,助人行为的发生频率相对于不同组幼儿频率要多得多。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缘由:首先,同组儿童幼儿由于地理优势更易发现其他儿童的受困情形,容易出手相助。其次在固定座位模式下,幼儿之间更加熟悉了解,情谊深切,容易发生助人行为。而部分儿童较长时间的处于边缘化或坐在角落里,就会造成不同位置的幼儿存在助人行为的发生频率上存在差异。

为了减少这一问题,能采用的最好办法就是打破座位固定模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座位和同伴,以此来打破原有的地理位置限制,最大限度的增加与教师的近距离接触和互动可能性,使每一幼儿都拥有成为彼此组员的机会的最佳组合方式。在集体活动时可采用自由围坐的模式。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自由的随机组合,让幼儿拥有更多的与彼此的接触机会。

2.5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积极反馈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幼儿的助人行为会有明显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适当的积极反馈可明显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但研究的结果却显示幼儿所接受到的反馈多为中性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给予幼儿更多恰当的、及时的积极反馈。

首先,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积极行为,及时的对其进行积极反馈,且一定要真实具体。如当幼儿准确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教师可以夸奖她观察的很仔细,思考的很全面;绝不是简单的“真厉害”、“好聪明”等普遍的口头表扬。

第二,引导幼儿学会对于他人的帮助有所感恩。如让幼儿学会说“谢谢你”,也可在幼儿耳边轻轻提示他给予助人者积极地反馈。将幼儿社会技能的学习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让他切实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

最后,幼儿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一致的家园合力。鼓励家长们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

结语

综上所述,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幼儿的助人行为,以期所得研究成果更具灵活性,贴近在现实生活,丰富幼儿助人行为的研究现状,从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为助人行为的教育培养提供依据。助人行为是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情感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可对相关的概念定义和教育理念进行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齐亚静,刘惠军.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05):35—38.

[2]李幼穗,韩映纪,陈淑芳.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13,(2):43-47+53.

[3]杨偲偲,刘宏宇.儿童助人行为与任务难度的实验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报,2008 (0l)  :21-25.

[4]李心记.助人行为的心理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45—48.

[5]王福兰,任玮.幼儿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 1):57-59.

[6]王美芳,庞维国.学前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17-22.

[7赵涨留,寇彧.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1):14—17.

猜你喜欢
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