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记录表“五要素” 凸显观察特性

2022-03-27 23:17赵晨燕
民族文汇 2022年3期

赵晨燕

摘 要:观察记录是教师通过分析幼儿行为,了解幼儿当下需求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教师进行此项工作的时候,有部分教师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本文将立足观察记录“五结构”,实现指向性、实用性、真实性、有效性、持续性,实现深度观察,提升教师观察能力。

关键词:制定目标  采取方法   客观记录   解读支持   人物时间

观察行为是幼儿园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收集与幼兒有关的各类信息并做出回应的一系列外显活动,记录与分析教师的观察行为是提升教师观察能力,进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观察记录表作为教师观察的重要工具,在了解记录表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科学使用。从制定目标、人物时间、采取方法、客观记录、解读支持五要素设置,反推研究观察行为,掌握和了解五元素的过程,就是观察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观察之前,指定观察目标,针对具体对象,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现场记录。

一、提前制定目标,让观察更有针对性。

观察记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除了一些非正式的观察记录以外,正式的观察记录一般不是随机或偶然的。[3]如果观察记录事先没有明确的指向,往往会造成“为了观察记录而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明确是为了观察针对性强,帮助教师尽快锁定观察范围,围绕观察目标,及时抓住幼儿的典型行为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摒弃事后凭借想象补充的坏习惯。

当然,作为一线教师,会遇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和幼儿发展,将有目的和随机观察结合起来,比如不同幼儿或同一幼儿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表现,以捕捉更全面的信息,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定目标、重点以及切入点。比如:新入园幼儿适应现象观察,需要同一个或者幼儿持续观察,有情感、交往、表达等因素。

二、记录人物时间,让观察更有研究性。

观察记录是一个动态的研究过程,记录时间和人物是必要的结构要素,特别是在持续观察中,能迅速找到观察对象,进行时间、人物行为的前后对比,获取所需要数据。对于研究资料而言,更是要做好标志说明,妥善保管。不然,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同时,这些实录也会为其他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资料。

三、采取合适方法,让观察更具科学性。

在观察记录的实践中,部分老师以为有了目标就可以进行观察记录,没有准备相应的记录表格;即便有表格,也只是有简单姓名或性别、记录时间和日期等,叙述性描述方法用的较多,但形式过于单一。另外,叙述性描述方法花费时间较长,无法高效快速搜集典型行为作为样本,在细节记录上也难以操作,容易造成记录短板,严重耗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选择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才能确保观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是指教师在对幼儿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时,可以采取定点观察和定人观察相结合,轶事记录与追踪记录相结合,实况记录与事后补记相结合等方式。[5] 只有选择合适的行为,才能采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进行记录,避免盲目性。[6]合适的行为既包括频繁出现的典型行为,以反映幼儿在特有发展阶段的发展状况,也包括极少出现的突发性行为,以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合适的行为、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保证观察记录的客观和充分。

三、使用客观描述,让观察更有真实性。

观察记录反映的是,幼儿在“此时此刻”与环境、同伴的互动,记录有而有意义的行为表现,[8]即记录幼儿的空间及特点和幼儿活动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在描述幼儿时使用量化的词语,采用白描手法,不能将个人的主观臆断强加在活动现场,不然会对观察质量造成影响。

实况记录:

开学初,我发现萌萌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又回到了上学期的状态。他经常玩区域里的材料或跟旁边小伙伴聊天。在我喊他名字时,他看看我,直接转头看着窗外发呆。我再次喊他名字,他看看老师,眼神很空洞,我猜他的注意力又分散了。从上面的“实况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行为已经进行了主观判定。幼儿怎样触摸材料和与同伴讲话,具体内容没有记录,而是将老师做的一个个判断片段组合起来,忽略了具体的行为过程。

教师要客观、详细、具体记录幼儿行为和发生的情景,关注活动细节和具体内容,不能凭借自己感觉或录像而不注意幼儿行为发生的完整过程。最终,导致教师记录的幼儿行为不是眼中看到的,而是教师心中想到的主观理解。只有完整记录活动现场才能深入分析幼儿行为,获取幼儿发展需求信息。

五、深入分析支持,让观察更具问题性。

观察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在观察过程中,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途径。教师不是为了观察而观察,观察之后进行分析,提出支持策略,解决幼儿需求,提高幼儿现有水平才是落脚点。教师在分析幼儿行为时,一定要围绕观察内容,使分析内容在观察实录中找到相应的客观行为事实来支撑,保证分析指向性、深入性,而不是泛泛而谈,停留在表面。更不能受固有知识和偏见,给幼儿贴标签,影响分析的客观性。

教师记录内容是幼儿所处环境,包括幼儿与材料、同伴互动、幼儿兴趣经验等,分析的角度应该是站在儿童立场,不要把幼儿现场中的本真状态理解为消极的或不良表现。教师支持策略本意是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不是可以任意套用空话填补教育措施的空白,没有实际内容;尽管有可行性,但是并没有付诸实践,停留在文本上,成为虚拟化的教育措施。[9]虚拟化的教育措施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措施的主观性应付和随意性操作,这种主观随意的处理方式不但是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和专业发展的障碍,也是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无视和冷漠,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体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才能运用科学的记录方法,客观描述现场,提高自身观察记录能力。一定要摒弃主观意识带来的定势思维,真正发挥观察记录的价值。在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琳,郭力平,**许冰灵.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及其提升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25.

[2][8]王小兰.观察记录:幼儿发展评价的一种途径[J].学校管理与发展,2010(12):20-21.

[3]蔡毓梅. 在有效观察中推进结构游戏的发展[J].中国教师,2014(24):59-61.

[4][5][7][9]臧蓓蕾,张永英.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5(02):17-19.

[6][美]沃伦·本特森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