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孩子不是一张白纸

2022-03-27 23:28洪霖
科学与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表扬口令强化

洪霖

【摘要】: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学校非常注重各种习惯的养成。孩子爱动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会经常分神。良好的课堂秩序是班级授课的基本保证,因此,快速建立课堂秩序,规范孩子们的课堂行为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本文从合理表扬;正面强化;巧用”上课常规”小口令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表扬  强化  口令  情感

有教育家说,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好习惯。积久成习、司空见惯,是谓习惯。好的习惯,助人加速成长成才;坏的习惯,则可能使人误入歧途。如果孩子惯得懒惰任性,散漫没规矩,以自我为中心无责任感,那么老师就要培养他的良好习惯。等于面对一张涂得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纸,根本不是白纸,你得先把它擦干净,然后再重新作画,可想而知有多费力。可见孩子要是白纸倒好了。也有画面不乱,有基础,稍加修改,即成好画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生下来就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更何况已经生活了六七年。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基本性格和思维模式在六岁以前已经初具规模,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已经基本定型了。虽然我不大同意基本定型的说法,但是我们通常以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谚语肯定事出有因的,这是千百年经验的总结,必然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关键在学龄前,在家庭,然后是学校,而良好学习习惯不过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引申而已。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学校非常注重各种习惯的养成。习惯培养主要从游戏规则入手,要求孩子一进入教室就要静下来,不可大声喧哗。静,为何先要静,因为教室是学习的场所,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学到许多知识,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思虑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在我们有意识无意识的言传身教中,学生逐渐养成了教室里保持“静”的学习习惯!孩子一走进教室基本能做到轻声说话,安静看书,没有尖叫声,没有大声吵闹的现象!学会静,然后考虑动,动则有序。玩是孩子的天性,课余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时间,有些孩子常常玩得忘了时间,忘了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再去玩。所以一二年级的孩子通常由老师教育孩子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后,在学校的走廊、操场进行玩耍。因为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小,不懂事),作为老师就得适时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可以由老师在一旁看着:走房子、跳青蛙,可以做游戏。

孩子爱动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会经常分神。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在教室里坚持一个又一个40分钟,绝对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良好的课堂秩序是班级授课的基本保证,因此,快速建立课堂秩序,规范孩子们的课堂行为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正面强化课堂行为,合理的表扬,巧用”上课常规”小口令,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并建立了内在的课堂规则意识。

一、合理表扬,正面强化课堂行为

教师采用表扬的方式,首先满足了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其次,点名表扬孩子,无形中又放大了相应的行为,给其他孩子提供了模仿的样板。例如,课堂上,当很多孩子坐姿东倒西歪的时候,教师不点名批评坐姿不正确的孩子,而是表扬他身边坐姿端正的同学:“我喜欢小丽的坐姿,看她的坐姿多端正啊!”这句话既表扬了小丽,强化了小丽坐姿端正的行为,又给其他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再如,当有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非常洪亮时,教师借机表扬:“你的声音真洪亮啊,老师离这么远都能清清楚楚的听到。”无形中强调了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的要求。当孩子们争抢着站起来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表扬某个小朋友:“你看某某同学的手举得多标准啊!”这句话规范了孩子课堂举手的行为。显而易见,这些表扬的话给孩子们提供了行为的模仿对象,在规范行为的同时,也强化了某些行为,是批评不能做到的。

二、巧用口令,营造整齐的班级氛围

一年级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从众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把课堂规则编成朗朗上口的小口令,借助短小且有一定节奏的小口令向孩子传递课堂常规,营造整齐划一的班级氛围。

例如,预备铃响后,教师可以引领全体学生齐诵预备小口令:“铃声响,进课堂,小嘴巴,不讲话,守纪律,我最棒。”预备小口令让孩子们集中了注意力,营造了整齐划一的氛围。课堂上,老师还可以依据孩子的学习状态,灵活运用“上课常规”小口令。如在讲授新知识或者课堂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再次强化课堂秩序,借此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此时可以使用规范行为的小口令:“一二三——坐端正;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認真听”。

学生要发言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发言前不要忘记举手,使用发言小口令:“要发言先举手。”发言完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运用表扬小口令。当教室秩序出现混乱,教师可以做出安静的动作,同时喊出小口令:“请你跟我这样做。”孩子一边回应“我就跟你这样做”,一边做出相应安静的动作。下课离开教室,要提醒孩子收拾课桌,保持桌面整洁。

口令虽小,但它能成为班级的一串密码,同学之间的一个暗号,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孩子们说着朗朗上口的小口令,无意之中就把课堂常规记在了心里,班级就会逐渐建立起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借助情感交流,促使内在规则的建立

有智慧的教师会借助情感的力量,促使孩子建立内在的规则意识。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渴望走进教室的,他们渴望被教师喜欢,渴望让教师开心。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份渴望,使用好情感的力量。语言不是蜜,但有些语言却能够紧紧“黏”住孩子。例如,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被孩子解决后,他们会异常兴奋,他们会用“喊”的方式争抢着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这样说:“我喜欢举手而不喊的孩子,谁能做到呢?”这句话不但提出了要求——“要举手而不应该喊”,还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我喜欢”。

又如当孩子朗读拖腔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读得很流利,但如果不拖腔老师就更喜欢了。”这句话既肯定了孩子朗读流利,也通过自己的“喜欢”提出了改进的要求,指出了读得更好的方向——不拖腔。 适时亲切的课堂评价语能规范孩子的课堂行为,促使孩子内在规则意识的建立。

“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一生的直接影响。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协调好孩子的知与行,是我们送给学生成长的最好礼物。

猜你喜欢
表扬口令强化
高矮胖瘦
口 令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的注意力需要“多彩”的途径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强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分析
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