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

2022-03-27 02:28陈花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陈花

摘要:水土保持自然修复是满足土壤侵蚀地区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解除生态系统的超负荷压力,基于生态学原理,根据生态系统的自调控能力、自组织能力,予以人工调控,让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正常状态,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解决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系统的种种问题,让生态系统功能、结构、生态学潜力恢复至健康水平。

关键词: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生态文明

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内涵、价值

1.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能够促进植被的恢复,提高水土流失治理质量,解决生态环境改善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坚持人工建设、防护修复结合的原则,根据地区特点制定出与之相符的经济生态序,将区域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水土流失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统筹各方力量,保证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2赋予自然修复空间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良田,为子孙留下一个美好家园,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载体。在生态改善上,能够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自然赋予修复空间。1.3提高生态技术水平从社会人文角度来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生态体制,还能扩展群众的生态信仰与知识,规范社会大众的生态生活、生态消费,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社会的有益途径,是实现生态文化的载体之一。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支持

2.1植物生存理论

生态学的研究显示,植物在自然界中占据着天然空间。在每个特定环境中,都有特定的植物,构建出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并呈现出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光滑、潮湿的岩石上会生出苔藓,在苔藓的生长下,逐渐将岩石慢慢瓦解,形成土壤,生长出地衣类植物,地衣类植物的生存会带来更多的土壤,为高级植物的生长、繁衍带来基质,逐步交替,形成森林。无论是水土流失问题多么严重的地区,都会有植被的生产,只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影响了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环节。2.2群落生存与掩替理论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非常多样,包括光、热、土、气、水,土壤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源,植物的活动能够对土壤起到改良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光、热、土、气、水的组合搭配形式也存在差异,而自然气候带则是稳定的。环境能够对植物生长活动起到适应性选择的作用,能够适应环境条件,便可以顺利繁衍,否则就会被环境所淘汰。2.3生态自然修复理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类植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也会伴随稳定性达到程度、有机体变化,这会受到气候、地理位置、地质、水文、物理因素的影响,植物群落演替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外部的物理因素只会改变植物生长模式,并非是出现该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植物群落的形成是植物从低级到高级的演替过程,其中,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下,人类的物理因素给植物群落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如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森林的过度开发,如果人为因素改变植物群落中的某项因素,也会对植物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让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良性发展。2.4地带性分布理论我国各个地区环境因素有着显著的差异,对应的自然条件也差异明显,地形、土质不同,水分、土壤环境也具有差别,生成的植被群落也大有不同,导致植被的分布呈现出地域性特点。在生态自然修复上,必须要考虑到植被的生长、分布规律;针对以森林为主的区域,要及时恢复森林植被;对于以草原为主的区域,则需要恢复草原,构建完整的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理论强调因地制宜,遵循自然地带规律,合理进行生态修复,既要满足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也能够起到优化生态环境、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目的。

三、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3.1工作成效

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之后,各级政府一直遵循“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持续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改善了云南省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坡耕地方面,实施了综合治理的模式,狠抓生态清洁小流域、石漠化处理、小流域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在省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通过水利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落实“三同时”制度,矿山、电站、公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不断完善,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3.2工作对策

为了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成效,需要针对区域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关于生态自然修复理论的研究,解决其中的重点问题,具体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

3.2.1强化相关理论的研究

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类型、水土恢复能力都存在差异,针对此,需要针对云南省的区域特点来加强理论研究,重点开展自然与人工干预理论的研究,提高生态修复潜力,明确生态环境因子、区域生态自然修复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区域布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土壤覆盖驱动力、土壤利用率,加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发展演化、生态系统恢复对区域环境影响、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理论的研究。

3.2.2推行新型科学技术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质量,除了要加强理论研究外,还要注重新型科技的利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某些技术已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这些尖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顺利恢复。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也需要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修复技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绿色化发展。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强化与科技部门之间的关联,构建出完善、系统的监测体系,促进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顺利展开。

结语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我国在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成效。

參考文献:

[1]徐智,刘乃君,雷升文,白振清.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划分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6(12):12-13.[2]姜秀秋.浅谈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机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2):44-45.[3]杨文勇.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78-79.[4]王甲山,刘洋,邹倩.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7(03):23-24.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探究煤矿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概(估)算编制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