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022-03-27 02:28安忠林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海绵城市

安忠林

摘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其生态为首的原则,促使自然方式和人工措施的有效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的情况下,实现雨水在城市的积存、渗透以及净化,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园林绿地进行优化建设,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利用水资源,改善城市的水污染状况,净化城市空气,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園林设计;海绵城市;应用探索

一、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通过园林设计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要求,就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利用。因此,必须将此提升到城市规划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能否紧密配合的层面,实现“规划引领”、“生态优先”。也就是说,要以各级规划为控制途径,一方面保护现有的城市水生态敏感区域以保护为前提的限制性开发;另一方面将低密度开发理念应用于新开发或需要改造的城市区域,使其城市区域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的自然循环规律,以降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通过与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等景观要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中的低影响开发,其园林设计的主要手法有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

1.1.1植草沟

植草沟指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可以转输雨水,并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沟渠。按照植草沟内是否长年保持一定的水面和植草沟主要功能作用分为(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转输型)湿式植草沟。

植草沟可以截流雨水中的污染物,干式植草沟主要起渗透和转输作用;湿式植草沟主要起转输作用。

1.1.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下沉式绿地具有一定调蓄容积,且具备净化地表径流的绿地,包括渗透塘、生物滞留设施、湿塘、雨水湿地等。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为100~200mm。一般设置溢流口,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绿地20~100mm,以保证在暴雨时地表径流能溢流排放。其优点为适用区域广,建设和维护成本低,但大面积应用时,实际调蓄容积较小。

1.1.3绿色层顶

绿色屋顶根据种植基质的深度和园林景观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基质深度由植被的根系需求和屋顶的承载力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基质深度不大于150mm,花园是绿色屋顶在种植有乔木时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优点为可有效滞留地表水,减少径流污染的负荷,缺点是其对屋顶的承载力、防水、坡度、植被高度等有严格的要求。

1.1.4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按面层材料可分为透水沥青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透水砖铺装,嵌草砖、鹅卵石及碎石铺装等。其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60~80mm透水面层、20~30mm透水找平层、100~150mm透水基层、150~200mm透水底基层,在透水能力有限时可在透水基层内设置PVC排水管DN50。其优点有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缺点为易阻塞,在寒冷地区易发生冻胀等病害,影响路面的整体性和承载力。

1.2通过园林设计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与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1.2.1与地形结合的设计

凸地形是地表径流产生的主要区域,对于凸地形的径流控制主要通过对坡地的合理改造来得以实现,其改造手段主要有:

(1)在一般的坡地设计中可采用减缓绿地坡度,延长地表径流流动距离来减少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促进地表水的下渗,减小径流形成的可能性。

(2)通过在坡地上地表径流的路径上设置障碍物,来达到减缓径流流速、滞留地表水、减小径流冲刷的作用。其可以结合造景选择以景石、木方等作为障碍物,也可以采用植物种植形成植物缓冲带,使其在达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

(3)将原坡地改造成波浪形坡地或台地,可改变地表径流的流动方向,延长地表水在坡地上的滞留时间,从而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的发生。此外,在波浪形坡地和台地上结合植物种植,可形成大地景观,丰富城市绿地的景观类型。

1.2.2与水体结合的设计

与水体相结合时可分为径流过境型、径流汇集型、无外围径流型三大类。

径流汇集型一般是指位于地表径流末端位于城市区域低洼地带的绿地,容易汇集周边雨水径流,具有天然的地表水汇集优势。该类型绿地可形成湿塘、雨水湿地等适宜水生、湿生动植物生存的生境。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以展示水生、湿生植物为主的专类园。

径流过境型是指位于城市水体流经路径上的绿地,如滨河绿地、滨江绿地等。此类绿地一般位于城市与水体之间的软质驳岸上,能对城市空间内流入水体中的地表水产生过滤和净化,能对水体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此外,可通过配置景观效果较好的喜湿植物,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城市滨水景观群落。

无外围径流型是指位于地表径流源头处的景观绿地,这类绿地一般地势较高,其形成的坡度易形成地表径流,且坡度越大所形成的冲刷力越强,增加周边的排水压力。因此,在此类绿地中应以减缓径流流速,防止雨水冲刷,增强绿地对径流的滞留能力为主。一般以根系发达的乔、灌木相结合的植物群落滞留地表水的能力为最佳。也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植被与台地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台地景观。

1.2.3与植物结合的设计

(1)其设计要点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保证植物群落的成活率,并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

(2)根据雨水设施的调蓄量选择以喜湿植物或水生植物作为植物群落的基调物种;

(3)为满足植物群落的景观需求,在物种选择上应选择具有一定景观效益的植被,并考虑在局部搭配卵石、木屑等渗透效果较好的覆盖材料,可减小林下表层土的冲刷和扬尘,并能避免林下空间出现大量的裸土;

(4)对于高差较大的地形,为提高其滞水能力,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等现象,可选择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不仅能使其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还能对地表径流起到有效的滞留作用,以改善其周边的生态环境。

1.2.4与建筑结合的设计

建筑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据了城市中的大量用地,是城市雨水径流产生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绿色屋顶对建筑屋面的雨水进行滞留、过滤和净化,再通过落水管将雨水导入雨水花园中,从而对屋面雨水实现多层次管理。但雨水花园一般距建筑物的距离宜在3m以上,以免对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并可结合落水管等构筑物种植攀援类植物,其设计不但能避免屋面雨水量超过雨水花园的处理能力,还能起到柔化建筑外立面,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的效果。

二、结语

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利用城市园林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建设的成本,降低城市养护难度,实现城市的景观效益。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和园林设计进行不断研究和融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亓新慧,张琦.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7,01:88.

[2]李振东.城市园林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16,04:92-94.

pan lang=EN-US>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海绵城市
探索智能手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微课在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Midas数值模拟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