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3-27 02:28乔娜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对策

乔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逐渐重视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对土地资源使用率和开采率,针对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及重视力度,并落实到具体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的含义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土地生产能力。如果土地生产能力下降,会减少农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我国开始重视利用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土地生产效益较低的问题,其中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实施综合整治的关键手段。土地整理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在目前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农业生态环境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情况的考察,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一、土地整理的含义

所谓土地整理,主要指的是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并实现对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约束管理。当前土地整理工作暴露问题较多,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土地整理的管理和创新,完善政策制度,降低人类社会活动对土地资源破坏性。目前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存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引起各领域的重视,通过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对有限土地资源的保护,同时也可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土地整理相关部门通过对土地管理的本质问题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制定出完善的土地整理管理方案,进一步优化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格局的变化

土地整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力改变原来的土地面貌,通过这种人工的改变,土地的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原来的山坡地带会变得平整,原来的坑洼地带会变成商业用地等,可以说通过土地整理,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土地价值,使周围的群众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科学的土地整理能够为人们创造非常好的生活环境,但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将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二)土地类型结构的变化

在土地整理之后,原来的使用性能、结构就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使用功能和特性,这也是土地整理的目的。通过整理,土地的使用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优化,例如原来每亩土地只能收八百斤的粮食,在整理之后,土地的种植操作会更简单和高效,每亩能够受一千斤的粮食,同时,在整理之后,还可以用作其他用途,这些土地结构的优化,都要比原来的土地价值更高。同时,要注意到土地整理会改变许多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是影响当地群众的一生,为了使其发挥出预期的功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三、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一)生态系统结构过于简化

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修筑农田灌溉工程以及水利工程是极其必要的,能够为土地生产提供有效的灌溉条件。然而在修筑工程时,为了能够减少成本,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会对沟渠采取裁弯取直的处理方式。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迅速的地区,会将高品位设计作为土地整理目标,在田间道路上铺设混凝土道路,而这些做法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使其逐渐向着简化的方向发展。当混凝土覆盖渠道之后,渠道无法继续留住水分,渠道形态变直、表面变光滑之后,水经过时流动速度增加,地表水在短时间内流失,难以储存水分、留住水中微生物,不仅会影响到植物、农作物的水分吸收,也会降低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在农田处于非灌溉期间时渠道需要断水,这会使得田间渠道以及生态系统之间出现发展矛盾,难以以协调一致的形式稳定发展。混凝土的使用还影响了农村景观效益和多样化水平,生态系统结构组成越来越简单,会给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虽然进行土地整理加大了耕地面积,但是扩张区域的土地此前并没有经过耕种,土地肥力不敢保证,因而经过土地整理过的土地一旦进行耕种,人们很可能出于增加土地肥力的考虑,在土地中施用化学肥料,病虫害可能会因此增加,于是人们为了防止病虫害增加收益,进行喷洒农药处理,很多农药含有大量的有害毒素,将会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这样将会进一步减少生物多样性,对土地生态系统遭到二次破坏,不符合土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性质,通过不同生命体的不断变化才可以保证自然系统的稳定性,以此来为人们的生活或者环境系统提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美学效益。在农业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在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非目标生物的多样化水平,这样可以降低土壤侵蚀几率,保证土壤生态系统内的养分进行有效循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农业区域内需要频繁进行生产活动或者农事活动,无法通过建立保护区的方式来对其中的动物或者植物进行保护,需要在不影响生产力的基础下对其实施利用和保护。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同的地位,但是均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其中个别物种的影响权重较大,需要对关键物种采取重点保护措施。连接种负责传递物质和能量,相关人员需要对生态系统内物种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关系,保护连接物种,为生物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应。在个别地区存在濒危物种或者对于生态环境较为敏感的物种,也需要针对这一类物种实施专项保护,确保遗传基因的有效传递。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提到的物种对其栖息地进行规划,确保重要物种以及敏感物种能够拥有较好的生存环境。

(二)做好对土地整理对象的环境生态保护

土地整理对象包括闲置土地和未利用水域、滩涂、迹地等,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扩大耕地面积、增强土地产出量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土地的环境生态,并因此为基本出发点增强土地整理对象的保护力度,加强瘠薄土地湿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利用人工从新构建新型的土地和作物、生产和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新型关系,做到在进行土地整理中实现生态环境深层次的保护目标。

(三)建立、确定评价指标

为了应对土地整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建立、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确立不仅仅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对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经济性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立、确定评价指标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建立、确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考察,从而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对评价指标进行确立。其次,在完成对评价指标的确立后,还需要通过使用经济措施以及法律措施等手段加强对评价指标的保护,从而有效确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总之,现如今我国对土地整理的需求度较高,这是促进经济发展,保证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各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认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同时,在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之后,要积极进行整改,消除其不利的影响,从而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斌.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6):2.

[2]张玉炜.浅析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資源节约与环保,2020(9):2.

[3]李朋瑶,李学东,宇振荣.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景观营造对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0,42(3):10.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