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

2022-03-27 22:21杨广军刘万言
新农民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铃薯

杨广军 刘万言

摘要:本文通过高海拔冷凉春种晚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中晚熟马铃薯间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来进行马铃薯增产增效栽培,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体系可增产马铃薯12%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5%以上,提高马铃薯的品质,新增纯收益200元/667m2以上。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示范推广

马铃薯是人民及喜爱农作物,俗名土豆、地豆、山药、洋山药、山药蛋、地蛋、洋芋、洋番薯、荷兰薯、番仔薯等,最普遍的叫他土豆、洋芋和山药蛋 ,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从我国的南方到北方,从东到西,各地都可种植。马铃薯的老家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 ,他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有“丰收之神”的美称,马铃薯的适应性非常强 ,喜欢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欢吃的农作物。但是在马铃薯栽培中要根据当地的区域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

1 主要技术模式

针对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生态类型多样,立体气候特点突出,马铃薯可基本实现大规模生产,但不同海拔区域、不同熟期马铃薯栽培技术差异较大,缺乏相对统一规范的技术模式,通过栽培技术集成熟化,推广应用,形成适宜不同区域的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冷凉春种晚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中晚熟马铃薯间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来进行马铃薯增产增效栽培,解决区域间关键栽培技术精准配套问题。实现了马铃薯生产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生产水平。

马铃薯增产增效栽培技术以高产创建、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为载体,在我市大面积开展集成、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33万hm2。

2 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体系可增产马铃薯12%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5%以上,新增纯收益200元/667m2以上,同时马铃薯秸秆全量还田,肥效转化快,土壤理化结构得到改善,耕地地力得到保护。通过马铃薯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应用且生产过程中减肥、减药,提高马铃薯品质。

3 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3.1 高海拔冷凉春种晚熟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中晚熟型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大垄双行净作+合理密度+机械化+绿色防控。选择耕地相对平缓(坡度≤15°),面积较大地块,采用耕、播、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大垄双行播种,行距1.1~1.2m,宽行距80cm,窄行距30~40cm,错窝摆种,窝距30~35cm,中熟品种密度3500~4000窝/667m2,晚熟品种密度3000~3500窝/667m2。推荐两次中耕培土,第一次在苗齐后进行,锄尽杂草,适量培土,将垄沟土覆于垄顶,覆土3cm左右;第二次在植株20~25cm,锄尽杂草,大量向苗根壅土,培土又宽又厚,达到5~6cm。中耕要做到不伤苗、不铲苗、不伤垄,土壤疏松细碎,垄沟窄、垄顶宽,可结合追肥进行。

3.2 中晚熟马铃薯间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中晚熟型優良品种+脱毒种薯+分带间套作+合理密度+绿色防控。采取1.8~2m开厢分带,推广马铃薯与玉米(大豆、高粱、蔬菜、荞麦、绿肥等)“二套二”技术,单垄两行马铃薯的窄行距为30~40cm,窝距为25~30cm,采用沟播,沟深15cm,种植密度为2200~2900窝/667m2。预留行种植两行其他作物。可以根据对马铃薯、玉米、大豆、蔬菜、荞麦等作物的需求情况调整作物比例,可以1:1、2:1、1:2等。

4 主要技术要点

4.1 选地与整地

马铃薯是茄科作物,不宜连作,不要选前茬作物为烤烟、茄子、辣椒、番茄等作物的地块,选非茄科轮作倒茬地。马铃薯耐贫瘠,但以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不易积水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佳。一般来说,土壤耕整地要求深度达40cm左右。旱地要做到耕翻前清洁地块,深翻细耙;稻田要在水稻收获后尽早耕翻降渍晾晒,播种前碎垡、开好边沟、中沟等排水沟。深耕可采用拖拉机翻犁、牛耕等,用旋耕机细碎土壤,一般旋耕2~3次。

4.2 马铃薯品种选择

主要选择中早熟品种:主栽品种有克新13、延薯4号,尤金等品种。

4.3 种薯切块与拌种处理

选种及切块:采用一级脱毒种薯,播种前1~2d对种薯进行挑选,剔除病薯、烂薯、老龄薯。30~50g大的种薯不需切,直接用整薯;大于50g的薯块要切块,单个切块30~50g左右(鸡蛋大小),带1~2个芽眼。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装满75%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把切刀置于溶液中浸泡,切到病烂薯时更换切刀,两把切刀交换使用。拌种:药剂拌种可以预防干腐病、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黑痣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常用拌种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g/100kg种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100kg种薯)、噻霉酮(细刹)(15g/100kg种薯)、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100kg种薯)、22%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8~12ml/100kg种薯)、23%吡虫啉.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5ml/100kg种薯)+60%氟酰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g/100kg种薯),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00g/100kg种薯),地下害虫发生区域可选择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4~30g/100kg种薯),土壤贫瘠或种薯质量稍差可选用0.136%芸苔·吲乙·赤霉酸可湿性粉剂(1.5~2g/100kg种薯)等。滑石粉1.5kg作附着剂。

4.4 马铃薯植株控旺处理

马铃薯控旺要视情况把握时间以及使用次数。控旺不提倡用激素控旺,如多效唑、矮壮素等,易引起残留,提倡用三唑类杀菌剂控秧。第一次控旺时间可在垄与垄之间还有5~8cm左右封垄时进行;如果雨水较多,植株开始疯长,可在每次打药时酌情加20~60ml不等的三唑类杀菌剂;如果气候干旱,秧子已经封垄,可以打药时间隔一次使用三唑类的杀菌剂,可使叶片曾绿变厚,抵抗力变强,避免炭疽病的发生,也可预防突然降雨,秧子控不住。同时在马铃薯植株封垄前以顺着垄沟两侧栽竹竿固定绑绳的方式搭支架,用绑绳在马铃薯行间“扶起”薯秧,防止后期薯秧生长旺盛造成倒伏。

4.5 科學肥水管理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施肥的关键是施足底肥,配方追肥,适当追肥。一般用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667m2(或商品有机肥300kg/667m2),氮磷钾比为15-15-15的复合肥80~100kg/667m2,硫酸钾10~20kg/667m2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或选用高钾薯类专用复合肥100~150kg)。注意种肥分离,避免烧种。出苗后根据植株长势追肥,第一次追肥在齐苗后,用尿素15kg/667m2追肥,第二、三次在薯块膨大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或300倍液根茎宝进行叶面喷施。

4.6 后期晚疫病和虫害防控

从苗期至成熟收获期,重点预防晚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减产,素有“马铃薯癌症”之称。出苗后,要经常性田间观察或借助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密切关注晚疫病、早疫病等重大病害发生情况,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了,就得立即拔出中心病株并带出种植区销毁,中心病株周边重点消杀,整片种植地块统一药剂防控。用药剂防治晚疫病是行之有效的,施药防治次数以3次为主,在晚疫病发生蔓延之前,生产上建议苗齐后20d,可以先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等保护剂一次,预防晚疫病大爆发;出现中心病株后更换使用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687.5g/L悬浮剂(银发利)、烯酰吗啉等治疗剂,间隔7~10d施药一次,建议防治3~4次。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避开雨天、晴天中午阳光暴晒的时间施药,选择阴天或晴朗的早晨或午后喷雾防治,选用高效的植保器械,防治药剂要更换交替,并按照说明书进行。

蚜虫防治药剂可使用旺亩特乳油2000~2500倍液叶面喷雾。马铃薯蓟马等其他虫害可选用阿维菌素、阿维·辛硫磷、苏云金杆菌、烟碱、鱼藤酮、苦参碱、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4.7 马铃薯干腐病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仅局部出现褐色凹陷病斑,薯皮变暗,随扩展病部表皮下陷和皱缩,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随后病部薯肉坏死变褐,并向四周扩展,较老的死亡组织因菌丝和孢子而呈现粉、红、蓝、褐等各种颜色,空腔内长满菌丝。然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这也是干腐名称的来由。

马铃薯干腐病防治方法

(1)种植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因地制宜选种综合抗病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生长后期,加强检查,及时拔除病株;

(2)收获时尽量避免薯块机械碰伤,减少侵染通道。收获后,晾晒1~2d,待薯块表面干燥后入窖贮藏。

(3)入窖时剔除病伤薯块,贮藏容量不宜过大,一般占窖内容积的1/2~2/3为宜,薯堆高度3m以下,并注意薯堆内部通气。

(4)贮窖内初期温度控制13~15℃,2个星期,使块茎表皮木栓化,促进伤口愈合以后降低窖温保持在1~4℃,控制发病。

(5)入窖前用化学药剂对马铃薯薯块进行处理,药剂有瑞毒霉锰锌、30%戊唑福美双WP、40%霉福美双 WP、苯醚甲环唑、10%抑霉唑可溶性液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噻菌灵等。

(6)在田间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10%抑霉唑可溶性液剂、25%嘧菌酯悬浮剂、戊唑醇、咯菌腈、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喷施2~3次,可有效缓解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的扩展蔓延。

马铃薯干腐病一种危害严重的*传病害,贮藏期损失率高达60%以上,田间减产高达40%~50%,因此种植户为了保证马铃薯产量,一定要做好防治措施。

4.8 喷药注意事项

防治作物病虫害喷施农药时,一定要注意气象条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要注意喷药与雨露的关系

一般来说,喷施粉剂类农药要在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这样有利于药粉能粘附在作物的茎叶上,而喷施水溶性农药时,则宜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免农药被露水稀释而降低药效。另外,无论喷粉或喷雾,都不宜在下雨时进行,否则,农药会被雨水冲失而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尤其是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最不耐雨水冲刷。

(2)要注意喷药与气温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气温越高,药剂蒸发越快,渗透力也越强,因而药效也越高,这时,喷药则应适当降低用药量或浓度;而在气温低时喷药,则应适当增加用药量和提高浓度,以提高药效。但是,气温太高也不宜喷药,因为在烈日高温下喷药,常常会导致作物遭受药害,药物也易挥发散失,有时还会引起人员中毒。高温会使农药分解加速、药剂挥发,所以高温不宜打药,因农作物在炎热天气时新陈代谢作用旺盛,叶片气孔开放,药剂很容易进入作物体内而发生药害。

(3)要注意喷药与风向的关系

风对喷施农药有明显的影响。有风时,操作人员应顺风前行或背风倒退,否则,很难保证药剂准确地喷洒到需要的地方而影响药效。刮大风时不宜用药,大风容易使喷洒的药粉或雾滴随风飘扬,不能均匀附在农作物表面,也会飘伏在施药人员身上容易中毒。

(4)施药时间

在炎热天要避免高温时段施药,以及10~13点时段作物花期授粉时段,另外早上露水未干时,温度相对较低,害虫还未出来活动,此时喷药效果不好。打药最佳时间:早上9前,下午21点后,各地可根据情况酌情调整时间。忌用井水兑药,因井水含钙、镁等矿物质,容易与药剂发生反应。总之,喷施农药既要根据气象条件也要根据各种农药的不同性能,来决定合适的施药方法。

4.9 块茎收获

采收薯块在田间晾晒2~4h,晾干表面水分后,剔出病、烂、虫蛀、畸形薯及泥土等杂物,按照薯块大小分级,薯块分级装袋,分级标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参考文献

[1] 王鑫,张涛,李树杰,等.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增产增效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6):5.

[2] 马芸.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模式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3):3.

猜你喜欢
马铃薯
马铃薯喜欢吃糖吗
马铃薯有功劳
主妇和马铃薯
如何延缓马铃薯发芽
给马铃薯“开窗”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