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救护车内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护体会

2022-03-27 05:51万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救护车重症护理人员

万丹

摘要:目的:分析120救护车内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护方法和救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我站接诊的37例120救护车内出现心搏骤停的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救护结果,总结救护方法。结果:本组37例患者中有36例存活,生存率为97.29%,效果良好,患者在救治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心搏骤停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120救护车;心搏骤停;救护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cue method and effect of 120 ambulance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September 2021, 37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with cardiac arrest in 120 ambulances received by our station were selected into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rescue results were counted. Summarize the rescue method. Results: 36 of the 37 patients in this group survived, the survival rate was 97.29%, the effect was good,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Actively taking effective pre-hospital first aid for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a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120 ambulance; cardiac arrest; ambulance

重症监护室重症病情比较危急,且具有变化快的特点,患者往往处于较长时间的昏迷状态,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具有很高的死亡率[1]。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应给予高效的抢救方案,心搏骤停便是常见的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一旦患者出现心搏骤停而未能得到及时救护便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120救护车内的抢救便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2]。为此,本文选取了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我站接诊的37例120救护车内出现心搏骤停的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我站接诊的37例120救护车内出现心搏骤停的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本次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通过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字同意。本组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1.25±13.24)岁,原发病类型包括:原发性心脏病19例,10例中毒,7例外伤,另外1例为其它。

1.2 方法

1.2.1出车前设备检查 在每次救护车出车之前应充分详细的检查核对救护车内设备设施和各项准备工作,设施设备包括心電图、除颤仪等相关仪器的电源是否正常,性能是否受到影响,同时应认真检查车内相关的药品、氧气、喉镜的光源等,确保各项设备设施正常工作,避免救护车内急救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1.2.2早期诊断患者心搏骤停前的征象 在救护车接到患者之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反应情况,例如患者出现了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及口唇紫绀、对刺激无反应等表现时则可判定为心搏骤停,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在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时候需要注意若患者为脑外伤或脑出血以及合并有颈椎损伤的时候不能猛烈的晃动患者,若患者神志清醒未发生昏迷而出现心室颤动、严重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用力咳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脑部灌流,同时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状况,从而为医护人员的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3];

1.2.3争分夺秒的抢救,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后五分钟之内脑神经细胞便会发生损伤,且这种损伤时不可逆的,心搏骤停十分钟后脑细胞便会大量的死亡。因此,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之后除了要及时给予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还应该立即将救护车停到路旁安全的地方实施就地抢救;

1.2.4充分的利用救护车车内空间,受到救护车车内空间的限制,抢救的操作会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这就需要抢救人员合理的利用救护车的有限空间,比如在放置担架的时候应保持患者头部与车尾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确保患者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方便及时将后门打开,给予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等相关的抢救措施;如果患者合并有头颈部外伤,则应注意不可采取托颈法或垫肩法开通气道,因为这两种方式会进一步造成颈髓损伤。

1.2.5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通常情况下,120收治的重症患者一般是突发性疾病或病情突然变化,因此患者的家属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大部分是处于焦急、易怒、应激的状态,从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上,同时,患者家属直接目睹急救过程,因此会对医护人员存在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抢救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抢救技术,同时要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临场处理能力,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耐心的为患者家属解释患者病情状况、实施的抢救措施等,使患者家属焦急的心理得以安抚,避免医患矛盾、纠纷出现,并尽可能的得到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确保抢救措施的有效落实[4];

1.2.6合理的借助资源 通常情况下,120救护车内的人员配备是一位医生和1位护理人员,这就需要两位临床人员高效的配合,对于一些偏远地方便可能存在途中抢救时间过长的现象,这就会导致途中可能发生氧气不够、药品缺乏、电源缺少及监测不全等意外事件,所以,对于建立了不间断的人工循环、人工呼吸以后需要及时把患者送往就近条件满足的医院抢救,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5]。

1.2.7待患者恢复心跳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对其脑部采取降温措施,这样的做法遵循了“热胀冷缩”的原理,使患者脑部组织体积变小,减少耗氧量,减缓患者的代谢率。

1.2.8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定时巡查病房,以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顺畅,从而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若发现患者的气道内存在分泌物,需采取吸痰措施将其立即吸出,吸痰过程中,应在严格遵守吸痰标准操作的基础上,确保操作力度轻盈,以免损伤或刺激气道

1.2.9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尿量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的尿量少于30 ml/h,提示患者可能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问题,对此,护理人员需给予液体输入。

1.2.10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的过程中,用药前护理人员需要和医生进行核实,从而降低或避免医护人员由于用药输液差错所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此外,为患者准备高热量和高

蛋白的食物,如果患者在昏迷状态中不宜进食,按照医嘱采取鼻饲处理,以维持机体电解质的平衡。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中有36例存活,生存率为97.29%,效果良好,患者在救治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在西医治疗方面,我国临床还存在设备条件落后、技术水平低下、抢救时机延迟等缺陷,特别是在患者方面,绝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这就导致了在目前的阶段,120救护车院前急救的难度较大,急救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下,而要选择120急救车的重症患者病情程度往往较重,急切的需要高效的抢救方案,这就与现阶段相对较低的抢救水平产生了矛盾,因此,120救治能力需要进行提升,这一问题不仅在我国,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项急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6]。

心搏骤停是120急救车内常见的一种突发现象,且心搏骤停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出现,特别是在中老年阶段发生率更高,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群体,在任何地方也均可发生,尤其是工作场所和患者家中[7]。引发心搏骤停的因素众多,如严重的心脏病、脑卒中、急性中毒、脑外伤、溺亡、呼吸性急性衰竭、电击伤等,一年四季中,春冬季节的發病率高于夏秋季节,对于年龄较高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该部分患者群体往往合并慢性疾病,患者机体的各脏器官功能较为低下,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一旦受到寒冷刺激或出现情绪激动的时候,便容易发生心搏骤停[8]。

在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之后,患者的大脑细胞耐受度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处于完全缺氧、缺血状态,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改善,便会导致患者的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在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早期的时候需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除颤等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120救护车中复苏需经历到达现场的时程,如果了发生了出诊过程受交通堵塞导致120救护车延时或者患者家属描述病情、地址不够具体等情况,便会导致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患者已经死亡,也有一些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后患者家属以及场前的路人缺乏医疗专业知识而无法辨别病情或者不能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使得患者失去了黄金抢救时机,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所以,要更好的提升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医院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抢救措施。

本次研究中,所接诊的37例患者中有36例存活,生存率为97.29%,效果良好,患者在救治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由此提示,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心搏骤停的存活率,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温亚,白思怡.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目标温度管理技术在心脏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6):2876-2877.

[2]吴婷婷,黄碧珊,李红.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对不同年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预测价值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477-1481.

[3]吴慧锋,王能军,温建芳,苏芳,常媛.ECPR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3):58-60.

[4] 庄君灿,黄奇花,吴木富,等. 心搏骤停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55(7):686.

[5]张高峰,梁昌伟,杜方,陈佩佩.多科协助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策略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125-127.

[6] 郭晋平,冯顺易,王博,等. 在救护车上采用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固定架对心搏骤停患者CPR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29(10):940-942.

[7]曾涌,唐国强,赵金川.不同心肺复苏术对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功能、血气指标、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20,21(12):969-973.

[8]席绍松,朱英,刁孟元,金光勇,陈嘉伊,胡炜.心搏骤停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34-40.

猜你喜欢
救护车重症护理人员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更安全的红绿灯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