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自主性、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投入

2022-03-28 13:01杨英英徐向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年6期
关键词:母公司自主性竞争

杨英英,徐向艺,白 露

(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0 引言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而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成功具有重要作用[1]。众所周知,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企业价值和盈利能力具有积极影响。我国陆续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文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投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共同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显示,中国研发经费支出2.2万亿元,世界排名第26位。与排名第二的GDP大国相比,我国创新投入虽有所提升,但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关键资源获取、产品创新投入方面仍处于劣势地位[2]。因此,研究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经济价值。

现有研究大多从集团公司或者母公司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创始控制、集团内部市场与内部权力配置等[3-5]。集团公司或母公司通常通过参与子公司创新能力培育与发展控制子公司,而子公司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母公司作为子公司主要资本、资源来源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6-7]。很明显,随着子公司开始寻求自己独特的资源,母公司不再是子公司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7-8]。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子公司在拥有自主权的情况下可以积累企业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此外,有学者认为,权力体验驱使人们承担更多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研发决策[9]。因此,本文从自主性角度提出两个研究问题:子公司自主性能否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风险承担能否在子公司自主性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子公司在市场上竞争越激烈,子公司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越频繁,就越能了解市场选择并实现客户细分[10]。子公司管理机制可对市场动态竞争条件作出反应,因而当子公司想要制定合适的营销和管理策略时,其速度和效率取决于其自主性程度。因此,本文提出第3个研究问题:行业竞争程度能否有效调节子公司自主性与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综上,本文选取2008—2019年A股民营上市子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研究模型,试图打开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黑箱”,揭示创新投入决策过程中风险承担机制以及行业竞争情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区别于已有研究,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基于子公司自主性视角,深入考察子公司自主性的治理效应,并结合民营企业行业竞争情况,探究这一治理效应的差异性表现,拓展民营子公司自主性相关研究。第二,揭示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拓展权力趋近/抑制理论应用边界。将权力趋近/抑制理论应用于组织层面,发现子公司自主性能够促进组织与管理者权力提升,而权力的体验促使组织愿意承担更多风险,更积极地进行创新投入。第三,检验CEO职业背景对子公司自主性治理效应的边界作用,深入理解CEO个人特征对组织战略行为和组织响应的影响,系统分析CEO职业背景对子公司战略选择、风险倾向的作用。总体而言,本文不仅可以丰富子公司自主性相关研究,而且能够为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子公司自主性概念

在母子公司结构中,由于母公司潜在道德风险与隧道效应,使子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母子公司之间本应平衡的利益体系向母公司倾斜。然而,随着子公司发展并开始寻求自己独特的资源,子公司自主性应运而生。

子公司自主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现有研究大多将子公司自主性和跨国公司权力下放视为同义词,主要强调母公司控制效率集中化。从广义上讲,自主性是指行动者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能够自由行动的程度。在西方社会,自主性被认为是每个人都享有的人权,只有在保护自己或他人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对其加以限制[11]。因此,自主性不仅不受外部影响,而且需要个体具有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能力。应用于组织层面,自主性是指执行者对如何执行组织实践拥有自由裁量权[12]。在母子公司实践中,子公司自主性是由自上而下的结构力量和自下而上的管理自由裁量权相互作用形成的。Taggart&Hood[13]认为,子公司自主性来自于母子公司之间的讨价还价。当业务和/或战略决策主要由子公司制定时,就会产生高自主性。当上述决策主要由母公司制定时,就会出现低自主性。因此,本文认为,子公司自主性是指子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讨价还价获得的自主权,是母子公司对剩余控制权讨价还价的外在表现,意味着子公司在其经营环境中不受母公司干涉而作出决策的程度。

1.2 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

子公司自主性是母子公司讨价还价下适度的自主性。早期研究主要探讨层级组织结构和决策集中化对交易成本的影响[15-16],主要关注集中管理行为和运营效率。然而,母公司的直接控制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子公司发展,子公司的角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通过资源分配实现其战略目标,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因此,基于子公司战略实施情况与组织结构变化,解释子公司自主性对组织响应的影响,即子公司自主性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子公司自主性是子公司能够较好地融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方式[17],有助于企业快速、及时作出合理的创新决策。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良好的组织间关系能够促进子公司关键能力发展。这一关键能力让子公司利用集群知识网络与合作伙伴建立密切关系,进而获得稀有资源[7]。高外部嵌入性有助于子公司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身权力,奠定其网络中心地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若子公司自主性较高,则拥有无法替代的资源,并且当这些资源无法通过母公司获得时,该子公司享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网络中心地位与资源控制不仅可以为子公司创新提供资本与咨询便利,而且能够为子公司从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获取创新资本提供条件。严若森和钱晶晶[18]的研究表明,子公司通过连锁董事不仅能够制定可供选择的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案,而且能够带来外部战略资源,从而有助于合理的创新投入决策制定。

(2)自主性使子公司能够部署和修改相关战略,从而支持子公司竞争优势构建。母公司的经营环境具有异质性,变化也是不同步的,故战略决策的重点在于子公司。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子公司可以自主作出战略选择以确定相关环境信息(如市场需求、产品生命周期、商业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作出更优的创新投入决策。由于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母公司会授予子公司一定的自主权,以此作为促进技术创新的手段。因此,Luo[19]提出,母公司需要减少企业壁垒,鼓励子公司主动适应和响应经营环境。

(3)较高的自主性水平会促使子公司管理者对投资决策产生更强的责任感,使其有动机和能力增加创新投资。自主性代表管理者在特定组织环境下可能采取行动的最大自由度,使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提高业务决策效率,从而抓住战略机遇。当母公司授予管理者决策权和自主权时,表明其对管理者能力和职业诚信的信任。基于权力接近/抑制理论,这种信任可以促进管理层对公司的认同和承诺,从而提升决策者确定性[20]。随着子公司自主性水平提高,子公司管理者拥有更高的自由裁量权,有动机和能力实现决策合理化,发挥经营与创新能力。Blagoeva等[21]认为,自主权给管理者带来一定的机会和责任,使其更有信心进行研发搜索行为。

总之,子公司自主性水平提高,能够促使子公司从融入经营环境、选择战略方式、激励管理者等方面影响创新投入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子公司自主性正向影响创新投入水平。

1.3 风险承担的中介作用

风险承担反映的是企业追求高风险项目的倾向以及为实现公司目标而采取大胆或谨慎行为的偏好[22]。现有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于公司治理水平与高管特征,从董事会、CEO傲慢、过度自信等[23-25]方面对作为企业家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承担进行分析,鲜有组织角度的研究。自主性是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26],Keltner等[9]提出的权力接近/抑制理论(Approach/Inhibition Theory of Power)认为,权力是人类互动的基本要素,高权力触发行为接近系统,而低权力触发行为抑制系统,即当个体受到权力刺激时,积极的刺激能促使其作出逐渐接近目标的行为,反之则回避。因此,本文基于权力接近/抑制理论,研究风险承担在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基于权力接近/抑制理论,在母子公司行为层面, 高权力者容易主动追求目标, 而低权力者会采取抑制或者中断行为[27]。因此,当公司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力时,高权力者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风险行为潜在回报方面,而忽略潜在威胁。Anderson&Galinsky[28]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发现,权力与个人冒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子公司自主性提升可以激发管理者的乐观情绪,从而强化冒险倾向。Lewellyn&Muller[29]发现,自主权使管理者获得对董事会进行隐性控制和追求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动能力,从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此外,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企业风险承担活动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30]。子公司自主性水平提高可以强化子公司间网络关系[31],通过董事的社会网络发挥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32]。

企业创新投入是风险高、周期长的投资活动,是风险承担的决策表现(张峰、杨建君,2016),对企业绩效和生存具有重要影响。风险承担水平提升不仅有利于企业积极创造、挖掘新的投资机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和社会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风险容忍度,增强其对高风险项目的信心,进而主动寻求有价值的投资项目,从而增加创新投入(李健等,2021)。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子公司自主性提高,一方面,使高权力者倾向于制定高风险决策,提高创新积极性,从而促进创新投入;另一方面,能够强化组织间网络资源依赖关系,降低子公司外部信息不对称水平,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使企业在投资决策时选择风险更高的创新项目。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风险承担在子公司自主性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1.4 行业竞争的调节作用

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间关系受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子公司经营决策受到的影响越大。行业竞争程度通过改变战略选择和激励措施增加创新投入,从而对母公司过度控制和战略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1)行业竞争通过改变管理者战略选择影响子公司创新投资决策。企业不是封闭的,多变的外部环境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企业与环境相互作用是战略选择的前提条件[33]。竞争市场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对不熟悉的环境普遍缺乏认知和管理能力,而项目的成功往往依赖于管理者的正确决策。Child[34]认为,企业“有边界”的自主性是让管理者的战略决策过程适应企业所处环境;Fey&Denison[35]提出,行业竞争正向调节高管时间取向与战略决策过程间的关系。因此,在动态市场和复杂环境中,管理者对环境的迅速响应尤为重要,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结果控制或行为控制变得不合时宜。此时,母公司会赋予子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以应对环境变化,使其在创新决策方面更加准确,从而提高风险项目投入水平。

(2)行业竞争能够通过改变内部激励措施影响企业风险水平,增加创新投资。行业竞争作为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风险项目激励[36]。行业竞争对企业风险的净效应取决于各激励因素的相对强度[37]。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利润率较低,放弃净现值为正但风险高的项目并非明智之举,不仅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且会对企业生存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行业竞争激励管理者进行风险高但价值递增的投资,以保持公司竞争力[38]。因此,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当子公司自主权提高时,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权力,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风险厌恶,使其承担更多风险,从而提高创新积极性。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水平的积极影响越显著。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9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参考陈志军、郑丽(2016)对子公司的划分标准,对初始数据进行筛选:①删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删除ST公司和*ST公司;③删除报表中无控股股东和直接控股股东为自然人的企业;④删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样本。最终,获得10 509个观察值。为避免离群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数据进行Winsor处理。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

2.2 变量选取

(1)因变量:创新投入水平(RD)。对于创新投入水平,既有研究通常采用创新投入除以销售额、总资产、营业收入,或者采用创新投入的对数进行衡量。本文采用创新投入总额除以营业收入作为衡量标准[39]。

(2)自变量:子公司自主性(Autonomy)。子公司自主性水平主要涉及决策范围,随着母公司的主要活动融入子公司,子公司自主性降低。有效整合子公司是母公司的核心目标,为了加强母子公司整合,母公司倾向于将管理人员外派到子公司的最高管理团队任职。因此,本文借鉴陈志军、郑丽(2016)与杨英英、徐向艺[40]的处理方法,采用子公司董事、高管在股东公司任职比例衡量,为了更直观解释,采用1-上述比例进行计算。

(3)中介变量:企业风险承担(Risk)。本文中介变量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已有文献常用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盈余波动性、股票回报波动性、决策行为相关代理变量,如资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本文采用盈利波动性衡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其中ROA 使用息税前利润除以年末总资产加以衡量。参考何瑛等(2019)的研究成果,将ROA减去年度行业均值得到Adj_ROA,以每3年(t年至t+2年)作为一个观测时段,滚动计算经行业调整后的 ROA(Adj_ROA)标准差,将结果乘以100得到Risk。

(4)调节变量:行业竞争程度(Competition)。本文借鉴Sheikh[37]的测量方式,采用各行业当年Herfindahl- Hirschman指数(HHI)衡量。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对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计算出各行业每年营业收入均值,然后计算出各企业在各行业内所占市场份额,最后计算出各行业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即HHI。HHI 越大代表行业竞争性越低,为了更直观地解释,采用1-HHI代表行业竞争程度。

(5)控制变量。借鉴现有子公司自主性[40-41]与创新投入[42]相关文献,选取以下控制变量,具体包括:①审计质量(Audit),若审计师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则取值为1,否则为0;②总资产(Asset),为企业年末总资产取对数;③上市年限(Listing),为上市公司上市年份取对数;④资产负债率(LEV),为期末总负债/总资产;⑤董事会规模(Board),采用董事会人数衡量;⑥独立董事(Indir),采用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衡量;⑦成长性(Growth),采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衡量。同时,本文对行业和年份进行控制。各变量汇总情况如表1所示。

2.3 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的关系,根据表1中的变量,构建具体模型如下:

RD=α0+α1×Autonomy+∑αkControlvar+∑Ind+∑Year+ε

(1)

Risk=α0+α1×Autonomy+∑αkControlvar+∑Ind+∑Year+ε

(2)

RD=α0+α1×Autonomy+α2×Risk+∑αkControlvar+∑Ind+∑Year+ε

(3)

RD=α0+α1×Autonomy+α2×Competition+α3×Autonomy×Competition+∑αkControlvar+∑Ind+∑Year+ε

(4)

在模型(1)中,α1为子公司自主性(Autonomy)对创新投入(RD)的影响,根据H1,子公司自主性水平越高,创新投入水平越高,因而预测α1系数为正。

模型(1)-(3)探讨的是风险承担(Risk)在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中的中介作用。根据H2,子公司自主性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进而提升创新投入水平。因此,预测模型(2)中α1系数为正,模型(3)中α2系数为正。

模型(4)中,α3为子公司自主性(Autonomy)与行业竞争(Competition)对创新投入(RD)的交互系数,根据H3,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水平的积极影响越显著,因而预测α3系数为正。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Tab.1 Variable definitions and descriptions

3 实证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和最大值等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就子公司样本而言,民营企业子公司自主性的均值为0.866 7,说明民营企业自主性水平较高,母公司会向子公司放权,其标准差为0.161 0,说明子公司自主性水平差距较大。创新投入的平均值为0.051 3,标准差为0.045 7,说明各企业间创新投入差距较大,最小值为0.000 4,说明民营上市子公司每年都会进行一定的创新投入,积极响应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相关文件精神,有效提升国家创新水平。行业竞争程度的平均值为0.995 1,说明民营上市子公司竞争水平较高。

控制变量方面,审计师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仅占1.99%,说明样本企业审计质量普遍较低;资产规模的均值为21.642 9,标准差为0.990 0,说明样本企业公司规模差距较大;资产负债率的均值最小值为0.039 5,最大值为0.946 8,说明样本企业负债水平差异较大;董事会规模均值为8.212 3,标准差为1.414 7,说明董事会规模适中;独立董事比例均值为0.376 8,说明样本企业董事会中有37.68%的独立董事对企业进行监督与咨询;企业成长性均值为0.806,最小值为-0.699 0,说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

3.2 相关性分析

表3为变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呈正相关,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验证了H1。同时,各控制变量与创新投入显著相关,说明控制变量的选取是有意义的。为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检验变量间的方差膨胀因子,结果显示,VIF 值均小于5,说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

3.3 回归结果分析

3.3.1 基本回归分析

表4第(1)列考察控制变量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审计质量、企业上市年限、独立董事比例、企业成长性与创新投入水平呈正相关,说明审计部门和独立董事的监督能够帮助子公司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企业上市年限、企业成长性能够为企业创新投入决策带来相关资源与经验。模型中大部分控制变量对创新具有显著影响,通过P值显著性检验,说明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有效。第(2)列考察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的直接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子公司自主性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子公司自主性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支持H1。由此可知,民营企业子公司自主性越高,企业创新意愿就越强,从而促使企业作出创新投入决策。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表3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Tab.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results

3.3.2 中介分析

为检验风险承担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三步检验法。第一步,检验子公司自主性能否显著提升创新投入水平,基本回归结果已得到验证;第二步,检验子公司自主性能否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第三步,检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水平的影响。表4列(2)-(4)为中介作用检验结果,列(3)中子公司自主性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子公司自主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列(4)中risk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中介效应成立。为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同时采用Sobel与Goodman方法作进一步检验。Sobel 检验显示,Sobel Z 值为3.543,P=0.00,中介效应占比为10.31%。Goodman 1的Z值为3.508,Goodman 2的Z值为3.578,结果均显著,说明中介效应成立,支持H2。民营企业子公司自主性提高会促使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与创新失败容忍度提升,进而提升创新投入水平。

3.3.3 调节效应分析

表4列(5)检验行业竞争程度对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由结果可知,子公司自主性与行业竞争程度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行业竞争程度在主效应中起积极调节作用,支持H3。可见,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会影响子公司战略选择,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意愿。

3.4 稳健性检验

(1)滞后变量。考虑到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问题,即创新效果较好的子公司,可能会被赋予更多自主权。因此,本文采用滞后一期、滞后两期子公司自主性(L1_ Autonomy、L2_ Autonomy)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如表5所示。回归结果显示,自变量滞后一期与滞后两期子公司自主性(L1_ Autonomy、L2_ Autonomy)的系数均在 1%水平上显著为正,证明结论具有稳健性。

(2)Heckman 两阶段模型。为了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本文采用 Heckman 两阶段法进行检验,以管理层持股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检验。管理层持股水平高说明管理层在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等方面具有发言权,能够更好地与母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进行讨价还价。因此,管理层持股水平越高,公司越具有自主性。如表5列(3)(4)回归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Probit的回归结果中,工具变量(Manshare)回归系数为3.193 0,并在 1%水平上与内生解释变量(Autonomy)显著正相关,因而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第二阶段,逆米尔斯比(IMR)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本文研究样本存在一定的自选择问题,因而考虑子公司自主性样本偏差造成的估计偏误是有必要的。此外,子公司自主性的系数在 1%水平上显著为正,与本文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在控制选择性偏差之后,结论仍旧稳健。

表4 回归结果Tab.4 Regression results

(3)倾向得分匹配法。本文进一步采用PSM方法消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将影响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相关控制变量作为配对变量,在实施匹配之后,各变量在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数据平衡性。表6列(1)(2)是匹配后的样本回归结果,自变量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结论仍然成立。

(4)改变计量方法。考虑到本文因变量取值在0~1之间,属于典型受限因变量,因而采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将原本的OLS回归改为 Tobit 回归,如表6列(3)所示。回归结果显示,自变量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子公司自主性正向影响创新投入,证实了结论的稳健性。

(5)替换变量。分别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替换。首先,以研发费用的对数反映因变量创新投入情况,如表7列(1)所示,模型整体显著,自变量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其次,由于董事长和总经理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自主性指标剔除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关键职位,只考虑子公司其他高管不在集团或母公司任职的比例,拟合结果如表7列(2)所示。由结果可知,模型整体显著,自变量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此外,子公司自主性水平越高,第一类代理成本越高,因而采用第一类代理成本替代自变量进行拟合,如表7列(3)所示。由结果可知,模型整体显著,自变量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因此,通过替换因变量与自变量发现,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表5 滞后效应与Heckman两阶段检验结果Tab.5 Lag effect and Heckman two-stage test results

表6 匹配后回归结果与Tobit模型Tab.6 Regression results after matching and Tobit model

表7 替换变量回归结果Tab.7 Substitution variable regression results

3.5 进一步分析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CEO作为公司业绩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独特视野、风险偏好和信息处理风格等影响企业风险投资决策与战略选择[4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EO的特定特质在其管理方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CEO职业背景角度,分析其对子公司自主性与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

根据烙印理论,早期职业经历塑造了管理者的风格[44]。管理者在不同组织或不同环境的工作经历会通过认知烙印和能力烙印影响其管理思维及决策偏好。职业经历丰富的CEO认知更深刻,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强化其风险偏好倾向,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

本文根据CEO职业类别对其分类,构建虚拟变量,职业类别超过两个的记为1,反之为0。如表8所示,当CEO具有丰富的职业背景时,子公司自主性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当CEO不具有丰富的职业背景时,子公司自主性系数不显著,说明当CEO具有丰富的职业背景时,子公司自主性水平对创新投入的积极影响更显著。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2008-2019年A股民营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权力接近/抑制理论,探讨子公司自主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子公司自主性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随着子公司发展与角色转变,子公司战略与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子公司决策行为。面对较高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及业务复杂性,母公司需要给予子公司更高的自主权。当子公司拥有较高的自主权时,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并进行战略变革,调动管理层的决策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

表8 CEO职业背景丰富度分组检验结果Tab.8 Group test results of CEO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richness

(2)子公司自主性通过风险承担间接影响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较高的子公司自主性不仅会激发管理者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其主动追求组织目标,还会强化组织间网络资源依赖关系,降低子公司外部信息不对称水平,使子公司更愿意承担风险,挖掘新的投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积极性。

(3)行业竞争程度对子公司自主性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影响。在动态、复杂的行业环境中,较高的行业竞争程度能够提高子公司自主权,通过改变战略选择和激励措施增加创新投入。

(4)CEO职业背景丰富度对子公司自主性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影响。当CEO具有丰富的职业背景时,会通过独特视野、风险偏好和信息处理风格等方式,对子公司自主性和企业创新投入水平间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4.2 管理启示

(1)鼓励民营企业提高自主性水平,使公司拥有专业资源,并在集团内发挥价值创造的自主权。集团公司(或母公司)多元化经营和战略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子公司战略实施与经营管理。因此,子公司应在权责对等的原则下进行组织变革,实现自组织治理目标。

(2)子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与母公司的议价能力获得更多自主权。子公司自主性是由子公司与母公司通过讨价还价获得的。子公司若想获得较高的议价能力,就要具备母公司不能提供的资源和能力,拥有专业且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理人,进而提高母公司对自身的信任水平,以及在商业网络和产业集群中的嵌入性。

(3)在选聘子公司CEO时,应充分考虑其职业背景,通过优化管理团队提升公司创新水平。为了提升公司创新水平和企业价值,在CEO 外部选聘过程中应对其职业背景赋予较高的权重。在内部培养模式中,对具有潜力的管理者可实行跨职业轮岗制,以提高其管理决策水平。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从子公司角度进行分析,缺乏对母公司或者控股股东的直接接触。未来研究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深化对子公司自主权的理解,不仅从子公司收集数据,而且从母公司收集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结论的严谨性。

(2)在子公司自主性和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缺乏对行业环境的系统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本文仅考虑行业竞争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忽略了行业动态性和复杂性等其它维度的影响,上述问题有待未来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母公司自主性竞争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感谢竞争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模式研究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