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22-03-28 09:31徐国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深度技能阅读教学

蔡 夏,徐国辉,祁 琪

(1.北京12中朗悦学校,北京 102445;2.北京教育学院 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120)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途经,承担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单元内各课时间的教学目标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割裂与碎片化;教学目标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缺乏主题意义探究,停留在浅层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策略单一,缺少多元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策略或工具;缺乏高阶思维的培养,阻碍学生思辨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下,通过参与和体验式活动,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人。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践行深度学习的理念,需要有两个必要的前提:1.教师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理解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育人价值;2.教师要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设计出好的学习任务,只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兼顾各类学生。此外,实现深度学习还必须抓住四个关键策略:选择情境素材的链接策略;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外显策略;学习过程的深度互动策略;团队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因此,本文旨在结合案例探究如何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教学,最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策略

本文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Tomorrow’s Jobs”为例,阐述深度学习指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该教学实践由两个连续的课时组成,第一课时选自教材内文本,该文本讲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作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变化以及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为了拓宽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认知与想象,授课教师在第二课时补充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上的一篇时文《New Jobs for the Future》,该文本讲述了五位小作者针对生活中的问题,想象出了五种未来新工作(时间管家、特殊演员、机器人检察员、垃圾规划员、跑步同伴),并详细介绍了工作内容。在深度学习必要前提与关键策略引领下,我们将结合以下六大策略探讨如何开展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确定学习主题

单元教学承载了完整的课程内容六要素,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而有所侧重的目标任务,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比较完整的课程周期。教师要对单元语篇进行整合利用,使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对主题意义的内涵和内容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在对多模态语篇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发展语言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习小单元不是以一个课时或者语篇为结点,而是把不同主题意义的几个语篇进行关联分析与整合利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北师大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标题为“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属于“人与社会”主题中的“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子主题。基于对单元文本的分析,教师将本单元的主题定为“科技改变未来”,接着教师根据初步确定的主题意义学习的落脚点确定学习小单元。例如,Lesson 3 Tomorrow’s Jobs 一课讲述了工作随着科技的变化与应具备的技能,通过建立Lesson 3 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将学习小单元提炼为“面对改变,迎接挑战”。但由于课文中更着重阐述工作从过去到未来的变化,而对未来工作的畅想提及较少,因此为了丰富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了解,教师在课本的基础上,将时文《New Jobs for the Future》作为补充材料,确定了教学实践的学习主题。教师通过梳理单元内每个文本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目的,将学习大单元分解为了三个学习小单元,分别是“了解科技,展望未来”“辩证看待网络科技”“面对改变,迎接挑战“(见图1)。基于大单元主题的学习小单元划分有助于突破语篇、课型及课时的界限,解决教学碎片化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循环复现的主题语言和不断丰富拓展的主题信息、视角中发展深度理解能力和连贯、有逻辑地表达主题意义的能力。

图1 Unit 1 学习单元划分图

(二)深刻理解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育人价值

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的独特贡献,具体表现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师深刻理解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方面。它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英语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观点,使语言学习和知识增长、思辨和表达能力发展融为一体。

在第一课时Tomorrow’s Jobs 的授课中,教师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挑战,并了解应对这些挑战所需要的技能。学生学习完本篇文章,也能积极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并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各项技能,了解变化,喜迎挑战。在第二课时New Jobs for the Future 的授课中,教师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思考未来所需的新工作,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挑战。学生学习完本篇文章,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未来的新工作联系起来,发现问题,畅想通过新工作来解决问题并思考未来所需的新技能,树立正确的目标,勇于迎接挑战。

(三)深刻理解并尊重学生差异,充分链接学生生活经验

教师只有尊重差异,才能够兼顾各类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成长的立场来思考教育供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了解、理解差异,教师才能理解不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将教学目标与活动建立起联系,在设计学生思考、分析、交流等主要互动环节时,要尽可能关注所有学生,根据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指导,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英语语言基础。授课前,对于“工作”这个话题,通过课前问卷调查,教师了解了本班学生各自在未来想从事的工作及原因,调查结果主要集中在教师、医生、商人和作家等职业。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这几类职业有一定的了解,能用英语简单地说出工作内容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但理由不充分,句式比较单一。在学情调查与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让学生将课本中提及的抽象的工作技能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工作相链接。在读后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未来职业选择调查情况将学生分为四组(教师组、医生组、商人组和作家组),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并探讨自身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及原因。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职业偏好,联接自身的实际情况讨论未来工作的技能需求,迎接未来职业挑战,并提供了表达的语言支架。此外,在第一课时Tomorrow’s Jobs 的读前导入活动中,教师展示三张职业的图片(教师、医生与商人)并提问“What will these jobs be like in 30 years?”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在读中阶段,不断通过问题提示学生思考这些职业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演变及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工作地点的变化,为语篇阐述大活动做好铺垫。

在第二课时New Jobs for the Future 的读后活动中,教师创设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与需求”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链接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目前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需求,并讨论出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新工作。为提升学生表达的流畅度与准确度,教师提供了语言支架供其参考使用:“There will be a new job...in the future.Sometimes,we can’t...This job can help us./Many people want to....But it’s hard to...So there may be...in the future.They can/will...”课堂中一组学生的讨论结果如下:

There will be a new job——Underground City Leader in the future.Now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the city we lived.This job can help us.It needs decision-making skill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This job can build the city and lead people to the underground city.It can make our life more comfortable.

该组在讨论中联系了自身生活的实际情况(城市中人多),并运用了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探讨出能解决该问题的新工作及所需技能。

(四)充分利用可视化学习工具,让学生的思维外显化

在深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在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境中,在有意义、开放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实践、讨论、质疑和反思,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路方法的形成过程,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或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质疑辩论让学生在过程中内隐的思维显性化,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语篇结构图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语篇语义结构,是学生意义构建过程中语篇宏观结构意识和微观结构意识的可视化呈现。在第一课时Tomorrow’s Jobs 读中环节,教师通过提问“How do jobs change from the past to the future?”,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本并运用时间轴或表格的方式获取并梳理工作从过去到现在变化的信息。在第二课时New Jobs for the Future 中,教师通过提问“What new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What does this job do?Why will people do this job?”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文本,运用可视化的批注符号(如在工作名称的位置画圈、在工作原因处画波浪线)与语篇结构图的形式获取到文本中提及到的新工作名称、内容及存在原因。

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让学生表达,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想法并乐于表达。要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互相评判、提出建议,也鼓励有疑问的学生把疑问表达出来,继续讨论,在讨论与质疑中让思维外显。在第二课时New Jobs for the Future 的读后活动中,教师挑选并展示出学生课前提出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如“If you were a time manager,what can you do to manage the time? Do you like to be a garbage planner,why? What will happen without a robot inspector?”等,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及自身情况,针对有关未来新工作的问题借助彩色便利贴与问答卡进行独立思考和回答,随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合作探讨出最佳答案。三组学生对于问题What will happen without a robot inspector? 的独立思考与探讨给出了自认为的最佳答案,组内有学生写道Robots will do bad things and hurt people,还有学生写道they won’t know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 等,最后学生讨论出的最佳答案是The number of the robots in the world is growing.They will have their own idea so they will control people to do things and it’s bad for people because they will break people’s life.在小组分享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质疑再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判断、反思、深入思考等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五)提供多元机会引导学生之间深度互动

学生应在深度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人类学习的特质就在于“社会性”,即人的成长与变化是在同他人共同作业的条件下出现的。实现深度学习的显著标志,是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到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之中,表现出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实现学生的深度互动,教师应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与任务的深度互动;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和交流,增加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

好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第一课时Tomorrow’s Jobs 的读中环节,在学生获取了教材中提到的未来工作所需要的三项技能后,教师通过提问“What other skills will the future jobs need?”,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未来工作还需要哪些技能,大家积极思考,在组内认真倾听、分享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教师组”的讨论结果为“In the future,we should develop leadership skills because teacher is the leader of the class.”在第二课时New Jobs for the Future 的读后活动中,教师创设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与需求”的真实情境,并为学生举例可能存在的两个需求(s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travel to the space in the future;some people want to have a time trade with others)以及可能存在的两种工作(space tour guide;time bank trader),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出未来世界可能存在的某种需求或问题,并思考出未来新工作的名称、内容和所需要技能。在此问题的情境下,学生能与该学习任务深度互动,真正做到主动思考、真解决问题,以此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包含了目前存在的问题(too many people in the city)、新工作的名称(Underground City Leader)、新 工 作 的 内 容(build underground city;lead people to the city)以及新工作所需要的技能(problem-solving skill;decision-making skill)。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开展深度互动,从而有效地锻炼了其倾听、开放性思考与合作的能力。

(六)开展合作式主题课例研究,提升教学改进质量

深度学习是学生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学习,是基于主题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研究、主动实践,以提升自身洞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范式,它既是一个教学学习系统,也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其核心是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它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一般来说,校本课例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步骤:1.确定研究主题和课例;2.收集已有成果和研究素材;3.原始课设计和讨论;4.原始课的实践和讨论,形成改进思路;5.改进课实践与讨论,形成最终设计;6.同类课实践与讨论,确定教学策略。

为解决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浅层化、割裂化、碎片化的问题,授课教师所在的英语组与北京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专家组成研修共同体开展主题课例研究。确定研究主题为“单元整体教学与深度学习”,确定完研究主题与课例后,项目组教师共同进行文献学习,通过阅读文献与相关书籍,对单元整体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内涵、教育价值与实施方式有了了解。接下来,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并对执教班级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之后,项目组的专家与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与讨论,授课教师撰写初步的教学设计。原始教学设计完成后,执教教师进行试讲,项目组内专家与教师来听课并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授课完成后,项目组针对Tomorrow’s Jobs 与New Jobs for the Future 的授课开展反馈会议并捕捉关键事件,例如,在第一课时Tomorrow’s Jobs的读后活动中,授课教师设计的活动为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并探讨未来工作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及所需要技能,但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工作在过去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有些也很难用英语表达,经过研讨,最终将该活动改为学生讨论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原因,学生在原因的表述中即可检测到其能否关注工作的变化。经过反思与集体讨论,形成改进版的教学设计并再次进行试讲实践。通过一次次的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有了有效提高,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结语

在单元视角下开展深度学习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有效地改善了课时割裂、教与学碎片化的现象,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需要:1.从单元整体视角确定学习主题,对单元文本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地重组与整合,形成学习小单元,引导学生在学习小单元中探究主题意义;2.在深度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让学生的内隐思维显现化;3.在深度学习中实现深度互动,形成学生与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4.教师团队中适时开展课例研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深度技能阅读教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画唇技能轻松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