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建筑师”职业角色体验中的劳动能力培养

2022-03-29 17:14闻丽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7期

闻丽燕

摘 要:幼儿教育的方式与内容均存在独特之处,大班幼儿可用独特方式与周边环境展开互动并从中感悟何为劳动。基于上述背景,教师可引入“小小建筑师”职业角色体验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建筑师”这一职业角色,逐步引导幼儿具有劳动意识,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本文将从多角度探寻结合“小小建筑师”角色体验活动对幼儿的劳动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强化幼儿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职业角色体验;小小建筑师;幼儿劳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2)07-0016-04

The Cultivation of Labor Ability in the Professional Role Experience of "Little Architect"

WEN Liyan  (Beizhuang Kindergarten, Zhangjia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re unique. Children in large classes can interact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a unique way and learn what labor is.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eachers can introduce "Little Architect" professional role experience activities, so that children can experience the professional role of "architect" in the activities, gradually guide children to have labor awareness, and cultivate children's labor ability and labor habit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hildren's labor ability by combining the role experience activities of "little architect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hildren's labor literacy.

【Keywords】Professional role experience; Little architect; Child labor

在新形势下,《幼儿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应注重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参与集体生活。为提高幼儿的全方位素养,教师应充分注重劳动技能培养。当前,国内幼儿普遍不具有较强的劳动意识,部分家长更注重引领幼儿学习算术、英语、认字等基础文化内容,梦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时,部分幼儿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主动减少幼儿的动手实践机会与劳动技能的培养条件,这会降低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得多数幼儿对家庭产生较为严重的依赖性。为践行素质教育,教师应充分重视并立足于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服务能力。基于此,围绕“小小建筑师”与劳动能力培养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创造劳动机会,鼓励幼儿自主发现问题

若教师只是强硬要求幼儿锻炼劳动技能并培养其劳动技能,很难让幼儿主动接受劳动能力培养。劳动能力培养的最佳方法在于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调动其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通过创建游戏氛围,让幼儿融入职业角色的体验活动中,由教师结合游戏发展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逐渐发现劳动的意义,让幼儿深入探索并思考如何能够锻炼劳动能力。当区域开始后,大班幼儿可自主进入较为喜爱的区域,参与游戏活动。在进入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后,部分幼儿运用积木自由搭建,只需几分钟,幼儿便可将长方形积木叠成一排,不断将积木搭高。部分幼儿发现托盘内的小册子被其他小朋友弄坏了,会主动询问教师要如何修好小册子。待小册子被修好后,幼儿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老师要将这个小册子放在托盘里?基于此,教师可鼓励幼儿翻开小册子,通过翻阅积木小册子中的积木桥、路、建筑等各种搭建造型。此时,教师应鼓励幼儿:“你可真聪明,能够发现其他小朋友没能发现的小秘密。快快按照小册子上的图案找出需要的积木吧。”结合小册子,大班幼儿可更好地融入“小小建筑师”角色,遵循小册子引导,将积木拼成各种建筑模型。

上述教学活动可促进幼儿带着兴趣与问题融入劳动活动中,使其可遵循教学指引而成功地完成劳动任务。幼儿园内部分大班幼儿的性格较为内向,经常独自玩耍,极少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创建劳动机会,鼓励大班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发现积木活动中的小细节,逐步融入“小小建筑师”的角色中。

在上述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的表现令人惊喜、令人惊讶。尽管部分大班的幼儿不善言谈,但善于观察,能够关注到游戏活动中的小细节。比如,有的幼儿能够迅速发现小册子被损坏,会主动邀请教师修补,这不但可体现大班幼儿玩具爱护的特征,更能反映出幼儿的潜在劳动意识。部分幼儿会提出问题:“小册子究竟有什么用处?”部分幼儿可主动围绕小册子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学习信心,要让幼儿敢于提出问题。同时,当大班幼儿可立足于小册子了解积木与小册子间的联系后,教师可引导其扮演好“小小建筑师”角色;结合小册子提供路、桥、建筑的积木构造指示,拼接积木,建构积木。上述活动可培养大班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观察能力,为后续的动手能力、劳动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打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角色的体验与扮演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初次参与建筑师游戏时,幼儿只是漫无目的地按已有经验摆放积木,不知道应该建构什么,多数幼儿仅仅是感兴趣积木的拼搭过程。当幼儿只是漫无目的地拼搭积木时,教师不可盲目干预或打断游戏进程。若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幼儿扮演“小小建筑师”的角色,督促其围绕图纸建构积木,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应地,教师可利用游戏过程给予幼儿启发、引导,让幼儿逐渐探索如何建构,建构什么。在游戏建构初始阶段,多数幼儿更关注建构材料,只是单纯地将积木垒起来,看看谁能够将积木垒得更高。但是,历经一段时间的摆弄与玩耍后,只是垒高积木已很难满足幼儿的游戏要求,这就使得幼儿更注重积木的多种造型以及积木图纸。那么,教师应适时将积木拼接图纸放置于积木当中,方便幼儿注意到小册子,引发幼儿对于小册子的困惑。当幼儿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迅速地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借助职业扮演活动,引导幼儿一步步探索、观察、操作,逐步培养其劳动能力,进而结合积木图纸创作出积木桥、路、建筑。同时,教师还可立足于对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将指导与支持给予幼儿,让幼儿更能接受“小小建筑师”角色,为其后续参与劳动锻炼打好基础。

2.及时给予肯定,关注幼儿,提升劳动能力

在参与游戏活动、劳动锻炼时,幼儿会经常遇到不同情况的困难与难题,这很容易减弱幼儿的兴趣,进而引发幼儿注意力分散等问题。鉴于此,在关键时刻,教师应给予幼儿赞赏、肯定与鼓励,调动幼儿的坚持性、积极性、主动性,以培养其劳动品质。比如,在职业角色扮演活动中,部分幼儿未能了解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依然只是沉迷于积木。当遇到小册子后,幼儿可自主翻看小册子,结合图纸找寻积木并拼接汽车模型。汽车模型的车身由两个拱门状积木与圆柱体积木构成,而圆柱体很容易出现滚动。当成功搭建车身后,大班幼儿可在拱门积木上方叠加长方形积木。但是,这会导致圆柱体的积木滚动甚至滚远。经过反复尝试数次后,幼儿还是不能顺利地搭建好汽车模型,他就会用渴望与求助的眼神看向教师。此时,教师应鼓励幼儿:“没关系,你一定可以的,再试试调整一下积木的位置与方向。”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幼儿可继续尝试选择长方形积木的不同移动方式,在两个拱门积木间放置长方形积木,让三者保持平衡,并有效连接两个拱门,进而成功搭建积木汽车模型。在此基础上,幼儿可选择长积木搭建马路,在活动区域创建马路、汽车游戏场景。

为强化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应注重对幼儿的劳动品质进行培养。在积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依然会将兴趣、精力、时间投入建构区域,仍然沉浸于幼儿角色当中,这也表明幼儿对于积木玩具以及背后的劳动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大班幼儿可围绕感兴趣的游戏进行反复尝试,持之以恒地学习搭建积木模型。在对图纸进行翻看时,幼儿可逐渐深度融入“小小建筑师”角色中,此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神态。在积木建構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小问题,诸如在活动中受挫、遇阻,此时幼儿很容易出现退缩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并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是,当教师给予幼儿肯定、鼓励、表扬后,多数幼儿会不放弃,坚持参与游戏活动,反复调整积木,找寻拱形积木间的平衡点。当幼儿能够克服困难与阻碍并成功用积木搭建汽车模型后,则会收获喜悦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游戏活动中,要切实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当幼儿沉浸于“小小建筑师”角色时,教师应适当退后半步,让幼儿自主面对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职业角色的扮演游戏中,教师应从旁观察,详细了解幼儿在积木建构与各项游戏活动中所遭遇的困难,教师不但需要密切观察幼儿的劳动,还应了解幼儿如何面对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同时,当幼儿的劳动遇阻后,教师不可对其进行过度干预,而应将问题思考空间、问题面对时机、问题解决机会提供给幼儿,让幼儿尝试选择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小小建筑师”角色体验中所产生的各类劳动问题。在经历数次失败后,大班幼儿很可能产生退缩与为难的情绪。此时,教师不能再度旁观,而应将鼓励、肯定给予幼儿,教师的鼓励、表扬与肯定能够给予幼儿充足的信心,使其坚持奋斗。同时,教师的肯定也会支持幼儿持续劳动,不断探索,迎难而上,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完成积木建筑作品的搭建,进而获取成功的喜悦感。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注重让幼儿展现个人的游戏体验与游戏经验,了解“小小建筑师”职业角色的特点。通过鼓励大班幼儿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思考,强化幼儿的信心,让其展示自我,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累积幼儿的劳动经验。此外,劳动成功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也有助于幼儿成功地解决游戏活动中的共性问题,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水准。

3.梳理劳动过程,引导幼儿积累劳动经验

为有效培养大班幼儿的劳动能力,在完成职业角色体验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与分享环节,教师可引导成功搭建出积木建筑模型的幼儿将游戏活动中的诸多发现讲述给大家。但是,在年龄、知识经验、劳动经验的影响下,部分幼儿只是扭扭捏捏地站到讲台前,不由自主地揪着衣服,脸涨得通红;有的幼儿只是表明自己成功发现了小册子,便不再继续叙述;部分幼儿只是零散地讲述职业角色扮演与游戏的体验。基于此,教师可将幼儿的游戏发现、持之以恒的劳动经历、不懈的劳动过程以及作品最终照片展现给幼儿,让幼儿获取源于同伴的赞赏肯定与鼓励。同时,教师应做好总结陈述。比如,成功制作建筑模型作品的幼儿拥有明亮的双眼,能够发现小册子中的秘密,其结合小册子中图纸要求,拼接形状不同的积木,如小汽车、桥梁、建筑等。这有助于班内幼儿纷纷了解到不断的劳动探索与持之以恒的劳动会获得回报,进而培养班内幼儿的成就感,使其了解劳动的价值与劳动的深刻意义。针对幼儿在扮演“小小建筑师”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教师可进一步进行提问,如询问幼儿为何能够成功调整积木拼接车身。当经历上述互动后,班内幼儿可大方自信地表示:“只需一点点移动积木,反复探索积木方向,即可将其放置于拱形积木中间,将积木固定住。”历经成功劳动经验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成就感,多数幼儿能够更为自信、大方地进行表达,其神态也更加从容。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经历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后,幼儿仍然会较为紧张。但是,通过复盘过往的劳动过程,幼儿可从劳动中获取成就感与体验感,拥有勇气、更加自信,可从容讲述成功的劳动经历,分享劳动经验、劳动诀窍。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劳动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找寻劳动能力成功培养的关键点。当大班幼儿结束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后,教师可在班级内创建舒适、宽松、愉悦的交流与分享氛围。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应创建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积极与班内幼儿争做朋友,相互谈心,让幼儿会说并敢说。在邀请幼儿分享经验时,教师应秉持平等语气活跃沟通氛围。考虑到班内部分幼儿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分享劳动经验的现象,那么,教师应适当调节引导方式,将勇气与信心注入给幼儿,鼓励其分享劳动的秘密、劳动的诀窍以及成功的劳动经验。在交流分享环节,大班幼儿不但要对过往的劳动过程进行回顾,还要组织语言;但是,多数幼儿的表现不够自信,很难轻松叙述劳动过程,难以清楚表达劳动的秘密、诀窍。相应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劳动照片展现给幼儿,激发班内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可获得源于同伴的激励与掌声,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使其可获取同伴的认可,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鼓励其能够大大方方地分享成功经验。在对幼儿劳动历程进行梳理时,幼儿会遇到诸多问题,鉴于此,教师应引导幼儿讲解如何能够克服困难并最终克服困难,如何找寻问题的解决办法。劳动经验的分享有助于幼儿自我梳理劳动过程,勇于挑战自我,让班内其他幼儿认知劳动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反思劳动经验,进而提高自我的劳动能力。

以上文诸多案例为代表,基于劳动过程所开展的交流分享活动可使更多幼儿了解到坚持不懈、自主解决等优秀劳动品质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提高班内幼儿的劳动素养,切实增强班内幼儿的劳动品质与劳动能力。

4.调动劳动兴趣,培养幼儿形成劳动意识

兴趣是对幼儿劳动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小小建筑师”活动时,教师也应将整理习惯培养、劳动技能锻炼渗透到相应的活动环节当中,让幼儿在积木建构过程中逐步具备良好的积木整理习惯,主动将用不到的积木放回原位。在积木搭建任务完成后,幼儿应快速清理积木搭建现场,逐步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在“小小建筑师”活动中,教师还可适当渗透竞赛意识,让幼儿相互比拼,看看谁能够将活动现场整理得更干净,更整洁地摆放积木玩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与自然环境可拓展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基于职业角色体验活动,为强化劳动力培养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社会与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观看建筑师的劳动情况,向幼儿展现建筑项目现场的图片、视频资料;用精美的建筑、造型漂亮的建筑外观调动大班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大班幼儿可争先恐后地了解不同形状建筑的建筑过程。同时,幼儿园还可邀请建筑师到园内为幼儿讲解建筑的基础知识,讲述建筑劳动过程,分享过往的建筑经验,激发幼儿兴趣,使其可充分投入后续的“小小建筑师”角色体验活动当中。在听取建筑师的讲解时,大班幼儿会敬佩建筑师这份职业,进而更加主动地融入“小小建筑師”活动。同时,教师还可结合绘本教育内容,选择与“小小建筑师”相贴切的教学元素。比如,在绘制图纸时,建筑师需要运用画笔。那么,教师可带领幼儿参观画笔的制作流程,直接用视频将画笔制作工艺、步骤展现给幼儿。工人们运用的木盆、毛料、角梳对画笔进行反复清洗,结合软硬、锋利、色泽的不同因素,将画笔组合、分类。换言之,画笔制作流程极为精细。通过引领大班幼儿观赏画笔的制作过程,可使其了解到工人的辛苦,感悟劳动魅力,体会建筑师这一职业的复杂性。

5.引入值日制度,强化幼儿体验劳动情感

为进一步强化“小小建筑师”活动对于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可引入值日生制度,将班内幼儿划分为多个值日小组,定期组织各小组清扫建构游戏现场,逐步让幼儿感觉到值日工作与劳动活动的光荣。同时,劳动有助于幼儿深刻认知区域游戏中材料的多样性,了解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重对幼儿的劳动情感进行培养,引导值日生学习与劳动相关的儿歌,让幼儿边哼着歌边打扫“小小建筑师”区域活动的积木。基于值日生制度,值日小组可密切关注幼儿是否乱扔乱放积木,是否按照要求整理玩具。在下午离园前,值日小组应对“小小建筑师”游戏活动所用到的玩具进行归类、摆放,整理好各种玩具,配合教师分发学习用品以及碗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值日小组做好擦桌椅、摆放物品等工作,鼓励值日生检查床铺。立足于“小小建筑师”活动延展课堂内容,可让大班幼儿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劳动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劳动素养,培养其劳动情感。简而言之,值日生制度与“小小建筑师”实践活动的相互融合可拓展大班幼儿的劳动视野,使其可深刻认知“小小建筑师”活动所用到的不同材料,也可使其了解到建筑师职业的复杂性,初步认知劳动的崇高感。

6.实现家园合作,助力幼儿养成劳动习惯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阶段,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为强化劳动能力培养效果,幼儿园也应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园同步,严格遵循合作、平等、尊重的基本原则,获取幼儿家长的参与、支持与理解。当前,幼儿家长拥有日渐提升的教育理念,但部分家长依然过度地溺爱幼儿,消弭幼儿园内的正向教育。基于“小小建筑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积极获取家长的配合,巩固幼儿园的教学成果。教师既要利用园内资源为幼儿营造正向的劳动环境,也要积极配合家长为幼儿提供家庭劳动条件,让大班幼儿能够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务劳动。在此基础上,幼儿家长可帮助教师巩固“小小建筑师”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劳动习惯以及劳动能力,为幼儿后续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幼儿阶段开展劳动能力培养活动,可使幼儿长久保持正确的劳动习惯,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通过创造劳动机会,鼓励幼儿自主发现劳动问题;及时给予幼儿鼓励、肯定,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助力幼儿梳理劳动过程,积累劳动经验,从多角度强化大班幼儿对于劳动的认识,强化其劳动素养,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水准。

参考文献

[1] 王赛英.以“值日生”平台为依托,培养中班幼儿的劳动能力[J]. 读书文摘,2017(22).

[2]孙娜.为小小建筑师的梦想插上翅膀: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实施与调整[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