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2022-03-29 21:07刘聪李杰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策略

刘聪 李杰

【摘要】本文基于新时代教育背景,论述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着重探讨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即厘清提升的内容、明确提升的方法、监测提升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师 专业能力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1-0058-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对培养符合新时代体育课程要求的体育教师、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厘清提升的内容

《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积极营造“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氛围。以上意见,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在体育教师需要提升的各项专业能力中,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课标》)的能力、熟练运用教材的能力应该是教师必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只有深入理解《体育课程》,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才能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基于教学计划设计出适合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在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男生普遍喜欢篮球、足球等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女生普遍喜欢形体、羽毛球等技巧型室内体育运动项目,且绝大多数男女生对力量、耐力、柔韧性等体育中考项目的学习欠缺学习热情。结合当前体育中考的应试背景,我们认真研读《体育课标》,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建议”中发现了这样一条建议:“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選择和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于是,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出既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又兼顾体能训练的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我们的基本思路。比如,在课堂教授篮球、足球等兴趣项目或其他中考项目之前,体育教师首先应认真研读《体育课标》,明确相关项目的运动水平要求;然后思考某些兴趣项目与中考项目有哪些共通点,并基于其共通点,灵活使用教材,整合设计相关项目的课堂教学内容;最后是基于内容和学情,寻找恰当的训练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例如,中考项目投掷实心球和兴趣项目足球界外掷球,二者在发力原理和投掷技术上高度相似,都是以上肢、腰腹和核心力量的训练为主,搭配使用两种运动项目的器材:当体能训练趋于枯燥时,可用足球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足球技术学习遇到瓶颈时,可用体能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本功。总之,只有当教师对《体育课标》的要求理解到位、对教材高度熟悉,并善于总结和发现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共通点时,才有可能设计出能够兼顾学生兴趣爱好和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并基于内容需要组织适合的教学活动。

(二)语言表达和心理疏导的能力

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往往是面对面的指导,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体育教师比较关键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动作、解答学生提问、组织大型活动、沟通协调比赛、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等,都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讲话、多沟通、多评价,逐渐成长为一名能言善道的教育者,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发及人生道理,切实发挥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作用。自从开展体育中考以来,初中体育课程强化了耐力跑、实心球等中考项目的训练。中考项目训练往往既枯燥又辛苦,让学生身心俱疲。体育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训练情况,给出恰当的心理疏导和训练指导:当学生出现厌学、逃避心理时,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或积极询问,或耐心鼓励,有时还可以适当运用激将法。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关怀,从中获得训练的动力。

(三)课堂把控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把控和临场应变能力。例如,一节公开课上,班上一名体育优秀生因为紧张导致动作示范失败,引起了班上全体学生的哄堂大笑,授课教师立即用打趣的语气把这个失误说成是器材不配合所致,成功化解了示范学生的紧张情绪和课堂的尴尬气氛。当示范学生的情绪平复后,授课教师鼓励该生再次展示,该生展示成功,赢得了一片掌声。体育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其课堂把控和临场应变能力可进一步拆解为以下三点能力: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关键点的能力,二是随着课堂变化调动学生情绪的能力,三是恰当地组织学生完成一系列复杂合作的能力。

(四)体育训练专业水准和教学科研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善于研究和反思体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体育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必须在专业技能上保持较高的水准,确保自己能够从专业角度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高效的指导。教师的高水平教学能力,往往建立在自身持续不断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借鉴更科学的专业训练方法的基础之上,体育教师可以借助网上教学资源,为线下体育教学服务,不断创新训练方式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其课程研究、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提升的方法

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如果有学校体育教研组助力,效果将更加明显。体育教研组可以把体育教师按年龄分为老、中、青三组,明确不同组别面对的不同问题,并基于问题明晰其重点提升的能力:对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组教师,可侧重提升他们的课堂把控和临场应变能力;中年组教师多数是学校体育教学骨干,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往往出自该组,因而可侧重发展他们解读《意见》和《体育课标》以及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老年组的教师往往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中、青组效仿的对象,堪当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可以引领和指导体育教研组开展教学创新和教育科研活动。总结各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方法,不外以下四点。

(一)师徒结对,共同进步

对青年教师来说,观课是最直观的学习方式,仿课是快速成长的捷径,改课是深度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能够在职业生涯初期邂逅教学经验丰富的职业领路人是幸运的。因此,许多学校都把师徒结对作为一项办学常规工作来开展。需要说明的是,此类活动最忌流于形式。我们认为:教龄不满十年且在本专业领域未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是不具备做“师傅”的资格的。“师傅”应有极强的专业素养,深谙教学常规,并能保持不断学习、进取的姿态,不拘泥于传统思维,勇于教学创新。在师徒结对活动中,我们虽要求“徒弟”多模仿“师傅”,但并不鼓励“徒弟”一味模仿,而是倡导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课异构是“师傅”训练“徒弟”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师傅”和“徒弟”同上一节课,“徒弟”通过“一看二仿三改进”得到专业能力的提升。首先是“看”,看“师傅”上课,详细记录“师傅”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是“仿”,直观借鉴“师傅”的教学思路,将这堂课原封不动地还原出来,对观课中体会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二次消化、吸收;最后是“改进”,即融入自己的想法,对课堂教学加以改进。经历以上三个步骤,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明显提升,中老年教师也能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二)撰写教案,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作为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一份完整、优秀的体育课教案通常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运动负荷、场地、器材、学法、教法等内容。撰写教案,是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尤其应加强教案撰写练习,并把每节课的教案保存下来。参加公开课或者教学比赛时,更要注重教案的撰写,要反复打磨教案的细节,力争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逐字逐句地推敲,使课堂语言更加准确、规范、精炼,并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凑。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除了多说多练,还得依赖文字书写的“加持”,“写”能很好地梳理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增进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借助“吾记”“锤子便签”等App撰写教案,非常方便、快捷。当教案中涉及图例、动作讲解等内容时,用文字撰写很容易分散思路,用App中的“思维导图”功能先把大致流程勾勒下来,便捷地记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长和重难点,再用“注释”功能把详案一并记录下来。体育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备课和写教案,写作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三)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集体备课是教学常规,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法学法和解读政策时最为直接有效。集体备课质量的优劣,可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们认为,以下三种集体备课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帮助较大。一是资源共享型集体备课。要求学科组教师理解并认同集体智慧的力量,愿意在集体备课时与同伴分享好的教学参考书、新的教法学法以及其他较为可靠的教学资源,并基于日常听课所思所想勤学善问,加强同伴互动交流。二是轮流主讲型集体备课。要求学科组提前设计好备课主题及课程内容,明确授课方式、主讲人、记录员、评价者。轮流主讲型集体备课有时采用说课方式,说课特别考验教师对《体育课标》和教材的理解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青年教师来说,这有点像考前模拟;对中年教师来说,这仿佛舞台上的专业能力展演;对老教师来说,这更像是专题讲座中的答疑解惑。三是技术学练型集体备课。对体育教师来说,“一专多能”指的是一个运动专业、多项运动特长。我们倡导不同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相互学习,因为体育课离不开动作示范,而标准规范的技术动作是通过常练常赛习得的,开展技术学练是在集体备课中提高体育教师综合运动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赛课、科研,磨砺本领

常见的教学比赛有教师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等。体育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能快速提升其专业能力:借比赛过程中团队的支持,深度研究教材、构思课堂、撰写教案、训练技能、指导学法,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成长。一般而言,比赛的级别越高,锻炼的价值越高。通过比赛,教师不但获得了向外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而且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此,多数学校都会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使其经历比赛的磨炼,获得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同理,鼓勵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是锻炼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尤其有利于中青年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研究成果,最终获得个人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需要过程:开始时,中青年教师可以跟着老教师做课题,也可以从校内微型课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可用于解决自己当下教学难题的课题为切入点;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中青年教师便可以自己申报课题,开展独立研究了。

三、监测提升的效果

优秀的体育教师,既是具备突出专业能力仍然渴望进步的学习者,又是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团队协作者,更是深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严厉又不乏趣味的师长。掌握了专业能力提升的内容和方法,接下来该如何监测提升的效果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监测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自评、学生反馈、考试成绩等三个维度,其中学生的显性反馈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相对突出的一项指标。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问题解决是否高效、课堂练习密度和强度是否合理、课堂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来体现。

我们在本校体育中考分项训练课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更喜欢某一位教师,那些渴望进步的学生便会时常跨班级去“蹭”他的课。通过采访“蹭”课学生,可知该教师之所以得到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在平时教学中,“能一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准确纠正学生技术动作中的问题”,从而带给学生极大的学习信心,也使他们的成绩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从以上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生“蹭”课人数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二)比对教学成绩

学校教务处在安排教学时,倾向于将难啃的“硬骨头”或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交给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那么老教师的教学成绩是否一定比新教师好呢?除了观察课堂效果,我们还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教学成绩评价指标。例如,将日常评测中体育成绩接近的80名学生平均分成A、B两个班,分别交由两名教师负责——这两名教师既可以是新老教师组合,也可以是两名青年教师组合。之后以2个月时间为训练周期,收集两个班各5次随堂考和2次模拟考的成绩为实验数据建立增长曲线模型,对两个班的满分人数、满分率、起始平均分、增长趋势等进行对比,如此便可以直观地呈现两个班的教学成绩差异。如果短期对比差异性不明显,则可以将训练时间延长至一个学期甚者更长。当然影响最终成绩的因素还有课堂学练氛围、学生配合程度、班主任和家长的关注度、教师的责任心等多个方面,但课堂教学成绩的有关数据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

(三)物化研究成果

如今,教师职称评定与科研成果深度绑定,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都是职称评定的硬指标,教学研究成为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手段。虽说教学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晋升指明了方向,但也有那么一部分教师,做课题、写论文只为晋升不为成长。调查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后慢慢远离了教学研究,而中青年教师又不知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尤其不太明白进行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这种情况会在无形中阻碍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笔者所在学校曾有一名青年教师感叹时间过得飞快,工作近4年,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当被问及“学到了什么”时又哑口无言。不可否认,随着教龄的增长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每一名体育教师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实现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但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其对自身职业成长、专业能力提升应有较为成熟的规划,并善于将隐性的成长转化为显性的成长,通过听课磨课评课、教学比赛、带队比赛、立项课题等方式,将自己的能力提升过程“记录”下来,“物化”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物化”形式包括教学反思、听评课发言、获奖证书等一切有关的过程性资料。因此,日常参加教研活动时收集下来的每一份材料,都要注意分类存档。每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自查,上过的课、参加或组织过的学习活动、曾经有过的困扰以及心得等,都可以作為自己此后教学工作的参照,使自己的教学效益更加显著。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教师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懂得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C类课题“核心素养下体育中考备考策略研究——以南宁三中初中部五象校区体育选项分层教学模式为例”(项目编号:2019C697)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聪(1983— ),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学、体育中考、教师专业发展;李杰(1974— ),湖南邵东人,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