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影响下环境艺术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2-03-29 22:44崔晨耕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崔晨耕

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本身,也是可视化时代来临的标志,据此所讨论的教学改革,是本着探索更合适国内环境艺术教学所需的思路进行的。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影响;环境艺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

当前,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类教学和表现的新手段主要体现在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这是将表现张力从二维视觉过度到三维体验的开始、是可视化时代来临的标志。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指出:“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化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数智化文明必然要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体系化转变。”基于此,环境艺术教学在课程设计上需要及时跟进时代要求。目前新技术的便利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影响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其影响力已经在教育中被动的体现出来。技术是生活转变的信号,对于我们来说,教学习惯和课程设计也应该因为这个信号改变。

我国现在九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都把虚拟现实等技术体系列入了研究项目。应该说,这些技术在当前社会及研究领域已经相对普及和成熟了,其在国内外设计类院校教学和实践方面也都有着足够的重视和探索。作为VR技术的发源地,美国高校空间设计类的教学方式和思路上已有尝试性的改变,比如RISD,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世界顶级学院,其建筑和室内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中也对这些新的表達方式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其自选课程设置中,Advanced Drawing and Computing Tectonics(进阶绘图和计算技巧)、Advanced Design Studio(进阶设计工作室)、Urban Ecologies (城市生态)等各自选或工作室课程模块下,均在教学方式、表现方式及技术学习本身进行了尝试,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很便捷的将高精尖的技术和表达方式及时带入教学,为在校生提供充分的接受和尝试的时间。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系对虚拟现实和临场感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成功地虚拟出了人的高级行为中特定人脸图像的合成、表情的合成和唇动的合成等技术问题。可以看到,各个高校已经开始根据自身专业对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了研究与应用。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来说,对于此类技术研发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但对此类技术的应用是相当广泛且能够起到推广作用的,毕竟对于社会需求而言,空间设计的可视化是早晚需要完成的。

一直以来,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为单向思维的课题教学,以“理论融合实践方案”的方式普及知识并增强设计能力。这一模式作为传统且稳妥的实践教学方法是中规中矩的,课程所涉及的方案也往往能够做到有一定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形式的二维化很难与即将到来的可视化时代脱节。因此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宽泛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要求提前与社会接轨,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出专业素质较强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新技术影响下环境艺术实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

1.在教学设计中将传统展示手段逐渐过渡到裸眼虚拟现实手段,通过新技术来讲述课程、分析作品,能够更加直观的传达知识和理解空间关系。并引导学生接触和尝试模仿这类表现。在课程的安排上,根据环境艺术专业的特点,在四至六周的短周期课程之上,加入长线的主修课程,以学期为单位在课题库中选择主修内容,每学期可选一次,每次主修课贯穿始终,由指导教师群授课及打分。在主修课程之下可根据主修内容选择必修课及选修课,带着课题进入必修的短周期课程中,在长线的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多种表现技法和技术手段的研究及使用,也有利于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将知识体系相对贯通。

2.作为课程将这些新的技术和表现手段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介绍,在主修之下的模块课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选择表达方式进行学习。毕竟大学的专业课程群内很难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培训表现方式,因此这类课程可以以选修拓展为主。多种表现方式的共同存在,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才是专业学习中应该出现的方式。

3.建立工作室及实验室教学。通过指向性明确的课题分类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工作室及实验室教学,将课题短期固定到某一类型空间,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及表现方式,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类,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无论是在效率还是效果上,都会更上一层楼。

4.建立教学数据库。教学数据库的内容可以包括课件、学生作业、工作室及实验室成果等内容。建立数据库的意义重大,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教学数据库,对于学院教学中知识体系的传承和教学的多样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高校中的专业数据库应该是能够服务社会的。数据库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随时补充、完善和替换。随着可视化时代的来到,数据库对于体验式教学意义非凡,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5.教学与推广平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是教学还是研究,专业平台的搭建是非常必要的。教学平台的层次应是递进的,是教学专业打造的品牌,要有技术和研究两方面才能运作起来。在第一点里面提到的大设计课题下,所偏向的技术和研究其实代表了当前环境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向。笔者所归类的教学技术包括:绘制表现、虚拟现实。研究技术包括:数据库建设、开发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有了这些内容才能建立一个基础的实际平台,可以将社会资源引入,将教研内容输出。

对于以上的几点思考,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尝试:

1.对于课程设计,在学分制的带动下,将课程的选择和体系机制尽量融合,强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重要性。加入主修的长线课程和辅修的兴趣课程,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将技术类课程和理论类课程穿插学习,并能将课程体系中各知识点较好的贯穿起来。长线课程的加入可以较好的解决以往学生技术类课程学完无法及时应用的问题;工作室教学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研及科研条件;数据库的建设和整理,是学院知识储备积累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课程建设中加以保护和重视。以笔者所在高校环境设计本科专业二年级课程为例(见图):

这样一来,在教学模式上将知识体系通过可选择的模块方式嵌入主体教学。通过主修课题和必修课并行,以主修课题带动必修课程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自主选择必要的表现课程及技术课程。通过学分的限制,所有理论类知识点贯穿与主修课程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能保证所有知识点学习的完整度。

2.对于设计表达,技术的选择不应该成为设计表达的标准。不是所有的表现形式都适合所有学生的,因此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能够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在当前的多元社会显得尤为关键。以往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既局限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局限了学生的表达程度。

3.对于专攻与兴趣的培养,需要工作室与实验室这类带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教学手段来支持。通过课程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专业方向,缩短选择专业方向的迷茫期。通过工作室课程一样可以选足课程学分,也减轻了学习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本身,也是可视化时代来临的标志,据此所讨论的教学改革,是本着探索更合适国内环境艺术教学所需的思路进行的。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利,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对新技术的积极接纳和带动创新,是高校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