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视角下古村落保护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2-03-29 23:28常欣妍
美与时代·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濮阳市古村落发展策略

摘  要:乡土景观作为古村落发展的重要载体,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利用乡土景观实现古村落的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濮阳市具有代表性的6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乡土景观视角,提取古村落产业发展、格局肌理、建筑特征等要素进行分析。针对古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发展缓慢、缺少整体规划、村民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出“完善空间功能,提升产业发展”“立体多维保护,科学规划发展”“培养文化认知,提升保护意识”的保护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土景观;古村落;发展策略;濮阳市

一、引言

古村落是附着在自然景观基底之上的人类文明活动的结晶,具有自然景观的属性特征,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1]。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文化、乡村景观等破坏问题严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保护村落的传统文化风貌及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乡土景观成为乡村发展新的阶段。近年来,中央文件陆续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等策略,预示着乡土景观视角下村落的发展将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2]。

古村落被称为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具有文化遗产的属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地域分布遵循一定的规律[3]。目前,对于古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古村落本体研究。通过对古村落山水意象、生态意象、宗族意象、趋吉意象的解读[4],分析了古村落空间形态构成[5],归纳出古村落的选址及分布规律。(2)古村落的文化景观研究。从空间、环境、人群行为、人居文化等方面出发,通过梳理文化景观要素,对不同要素进行针对性解析,探究出乡村物质景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性[6]。(3)古村落综合性研究。在建筑学、规划学、旅游学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过对“村、景、人、物”四大要素的提取,深度挖掘古村落特色乡土景观基因[7],梳理出乡土景观的构成与类型,进而来促进古村落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古村落的本体研究到文化景观研究,再到综合性研究,预示着古村落的发展由物质文化研究向融合发展研究转变,但从乡土景观视角研究古村落的发展文献较少。基于此,针对古村落乡土景观的特点提出保护与发展策略成为亟待探讨的话题。本研究以河南濮阳 6 个古村落为例,基于乡土景观视角提取古村落主要发展要素,并针对其特点探讨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以期对当前我国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借鉴。

二、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乡土景观的概念

乡土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或者具象的其他景观,其特点就是乡土景观的内生性。内生性的乡土景观带有人强烈的主观意志。因此,乡土景观的概念是相对开放的,从组成上是乡村的自然风光、民居建筑、乡村风貌和村落道路,还包括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图腾、服饰等,构成了乡土景观风貌的综合体;从属性上是以“人”为主的人文景观,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和地理环境特质,也是当地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展开生活、劳动而对自然及地表空间格局主动及被动改造中形成的各种形式[8]。乡土景观作为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的营造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乡村建设[9]。本研究中的乡土景观是指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景观为核心,由自然景观、村落景观和经济景观构成的景观综合体,是当地人们为了生活所采取的适应方式,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古村落的发展受区位条件、地区经济等因素制约,具有不同的外部环境,各村落特色鲜明。本次选取濮阳市历史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单拐村、东北庄村、刘辛店村、孟轲村、北张庄村、姜庄村6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如图1)。本次调研以乡土景观调查为基础,综合分析所选村落中产业发展情况、格局与肌理现状、传统建筑保护状况,通过评价得出制约古村落发展的问题。

三、村落现状分析

(一)村落产业发展情况

从产业类型上看,村落产业类型受地域环境因素及历史文化的影响。濮阳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在对历史文化的宣传下各村落的旅游业均有所发展,如单拐村打造了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军事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旅游业;东北庄村则借助杂技打造了杂技文化旅游线路,与河北的吴桥共享“杂技南北两故里”之称;刘辛店村借助村落内古色古香的建筑打造了民俗文化的旅游业;北张庄村内树龄超过百年以上的古枣树、古槐树遍地都是,村内有天然形成的环村河道,沟塘树木林立,是一处天然氧吧,适宜打造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业;姜庄村入选为国家森林乡村,借助生态和历史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业(表1)。

表1 濮阳古村落产业发展情况

调查村落 产业类型

单拐村 红色文化旅游

东北庄村 杂技文化旅游

劉辛店村 民俗文化旅游

孟轲村 历史文化旅游

北张庄村 历史文化旅游

姜庄村 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

总体来说,村落均有发展旅游业,部分村落形成了特色产业,但是总体产业类型过于单一,没有多种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这既使得村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也是导致村落人口外流的主要原因。

(二)村落格局与肌理现状

本次调研的6个古村落分布于豫北平原地区,总体呈现相对规则的组团状。受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古村落的空间布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0],根据自然生态、空间布局及格局特征可归纳为自然组团式、中心组团式、网状组团式三类。

1.自然组团式。这类村落顺应地形沿河流而建,聚落中心不明确,河流流经村落外围或穿村而过,形成自然式的组团。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村落整体沿河呈线性蔓延发展,村落在发展中难以向周围扩张。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快,道路交通建设逐渐完善,乡村经济发展较快,建筑更新过快,导致村落肌理遭到破坏,如单拐村、孟轲村(如图2)。

2.中心组团式。这类村落整体布局方正规整,围绕村落中心乡土景观形成组团,称为中心组团式。如东北庄村,村落以坑塘为中心,植被生长密集,村落逐渐向植被稀疏或空地处蔓延发展。北张庄村以大面积湿地景观为中心,整体建筑均被植被包围,村内道路顺自然走向,曲折起伏(如图3)。此类村落生态环境良好,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常常导致过度开发,这样不但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而且对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十分不利。当地传统的历史文化氛围将会被打破,造成开发性破坏。

3.网状组团式。这类村落布局多为规整式,道路纵横交错,房屋布局规整,沿道路呈现网状的组团式,方便统一管理规划,利于采用最易于组织、最高效便捷的网格式结构来组织村落内部体系,如姜庄村、刘辛店村(如圖4)。其中姜庄村临黄河而建,旅游经济发展过快,致使建筑更新过快,村落中建筑样式两极分化,打破了传统格局,建筑风貌破坏严重。

(三)村落建筑现状

调研发现,大部分村落的传统建筑仍占一定比例,但保护情况不太乐观。通过归纳得出:村落中无人居住的建筑大多为传统建筑,但常年无人打理修复,损毁程度较高;村史馆、办公用途的建筑及祠堂、家庙等建筑风貌良好;作为村民常住使用的建筑,经过修缮,建筑形制已接近现代化房屋形制,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如图5)。

村落新建的建筑大多为现代建筑样式,新建房屋的样式多为坡顶或平顶砖混结构,在建筑体量、建造技艺、材料使用等方面均与传统建筑有所差别,新旧建筑整体风貌不协调。而传统样式的房屋建造价格比现代样式房屋价格高,且传统样式房屋施工工期较长,多种因素导致村民不愿依据传统样式修建房屋。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村落中新建房屋数量所占比例较大,这也说明了村民在村内生活有新建或修缮房屋的需求。

四、村落现存问题

(一)村落功能缺失,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人们对于乡村空间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村落空间功能比较单一,缺少乡村公共空间,空间功能不足。功能的缺失使公共空间的利用率逐渐降低,进而导致村庄的空间活力逐渐下降。农村产业受到空间功能的限制,旅游业发展缓慢。传统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为满足生活需要,年轻人大多进城打工,导致村落空心化。

(二)建筑损毁严重,缺少整体规划

由于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管理,古村落内诸多院落受到自然风化,院落内杂草丛生,传统民居损坏严重。此外,传统工艺修缮房屋成本较高,村民多放弃修缮,从而使村落内传统建筑的保存情况总体较差。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均有重新建房的计划,但村委会对新建房屋的体量、样式、色彩、材料等方面缺少科学的规划,导致新建房屋与传统建筑形成明显差异,进而对村落整体风貌产生影响。这样不仅阻碍了传统村落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可能加速传统村落的衰亡。

(三)村民意识薄弱,缺乏有效引导

当地村民长期处于村落之中,十分重视村落生产、生活的功能性,但对保护村落历史文化的意识不足。此外,传统建造方式费用价格较高,修复建筑需要花费大量经费,从而大部分村民不愿意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建造方式,更倾向于采用现代材料及建筑方式。由于缺乏统一引导,修复、新建房屋时,村民随意选择建筑样式,导致村落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五、村落保护发展策略

(一)完善空间功能,提升产业发展

古村落历史文化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整体应以乡土民俗文化为依托,完善空间功能,修复乡土景观,植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提升产业的发展,从而留住原住民,实现古村落的经济转型。首先应当完善村落空间的功能,修建乡村博物馆、乡村图书馆、村史馆、公园、戏台等,增加公共空间的多样性。积极组织各种民俗活动,充实文化旅游项目内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这既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又能够提升空间活力。此外,村落应保留传统种植业,打造文化生态农业体验园,丰富游客参观体验的项目,提升古村落的产业发展。

(二)立体多维保护,科学规划发展

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景观,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护村落的文化遗产,又要保护与村落有密切关联的自然生态环境。应该建立整体保护机制,科学规划村庄建设,运用传统材质,整体性修复街巷、院落,保证传统的空间尺度,打造良好的乡土景观。在风貌上应该引导新建建筑的形式与传统建筑相吻合,与村落的整体风貌、建筑形态、格局尺度相一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上科学划定耕地保护红线,避免村民私建、乱建占用农田,防止人们随意伐树填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构建立体多维保护模式,推动古村落的发展。

(三)培养文化认知,提升保护意识

应当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提高文化认知,提升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向村民普及古村落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升村民的文化认知。其次,村委会应针对本村的现实问题,颁布相关村规民约,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另外,应积极组织有关古村落保护的文化活动,鼓励村民参与,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使之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保护好当地历史文化遗产。

六、结语

乡土景观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演变结果,优化“人—地”关系是其主要研究内容,保护和发展乡土景观是实现古村落转型的重要手段。针对古村落存在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传统风貌破坏严重、村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完善空间功能,修复乡土景观,培养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理念,推动乡村产业发展;2.立体多维保护村落的文化遗产及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修复古村落的格局与肌理,打造具有传统风貌的文化景观;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认知,并颁布相关村规民约,保护好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

就当前研究而言,基于乡土景观视角研究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濮阳市6个古村落为例,分析了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从产业、空间、文化等方面探寻了豫北平原地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胡最,邓运员,刘沛林,彭惠军.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的符号机制[J].地理学报,2020(4):789-803.

[2]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0-13.

[3]杨宇齐. 陕西武关传统古村落的空间构成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20.

[4]吴平.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保护与营建——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27-33.

[5]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窦银娣.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5(2):189-194.

[6]汪瑞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4):213 -223.

[7]刘天曌,王良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路径选择——以萱洲古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9(1):133-145.

[8]邵甬,胡力骏,赵洁.区域视角下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6(3):98-105.

[9]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华中建筑,2005(4):123-12.

[10]吴昕泽,李文博,张大玉.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及发展策略——基于对六个传统村落的调研[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1):101-106.

作者简介:常欣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朱元澳

猜你喜欢
濮阳市古村落发展策略
广东省古村落:梅江区西阳镇仙花村
发现自然之美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濮阳市食药局在全省率先启动“明厨亮灶”工程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濮阳市林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濮阳市直单位档案人员情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