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29 00:38钟传根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钟传根

摘 要: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不仅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本文从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发掘和探讨,指明了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路径

一、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要性

(一)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由于目前的英语教材内容大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西方文化观念会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自身的意识还并不十分稳定,有可能会过度迷信西方文化,使自身的思想理念逐渐偏向西方社会制度。而中国的发展要求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一味模仿学习西方的价值观,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追随西方的意识形态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大學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比其它的课程显得更为紧迫,以防止西方文化突破我们的思想防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英语课程教学中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这是应对一切挑战风险的基础和前提。

(二)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课程思政背景下“应该培育哪种人才,如何进行培育”是当前大学教育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英语课程教学缺乏思政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机制,不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及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在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大环境下,不追求形式,讲究实效,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适应国家千秋伟业的道德高尚的人才,将大学生培育成具备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正确鉴别与分析当今世界发展信息与趋势,且具备社会公德、专业素质、道德修养,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时代新人”。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机制的探索过程中,可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接受“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融入课程”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教师的思辨能力、思政素材提取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教师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英语语言范畴,思政融入教学的过程中,能加深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跨文化比较与交际等方面的理解和鉴别。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

中国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只注重考试成绩,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技能,学习过程中他们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等级考试,如果没有通过,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基本用在研究教材上,很少花时间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总想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教师讲得很多,学生被动听,很少直接、主动参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基本不表达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见解,不管感不感兴趣,他们接受固定的语法规则,机械地记忆单词、词组、句型、语言点等。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和独立性,缺乏选择学习的余地和创新精神,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低下,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英语教材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我国的英语教学还处在依附语言的教学阶段,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凭借个人的知识储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不足,整合能力较低,有时为了课程思政的融入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脱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以口头说教的形式传达道德理念,缺乏生动形象的素材,不仅达不到思政育人目的,还可能引起学生反感。授课形式主要采用单向灌输课程思政,传统说教为主,对学生形成人才培养和社会期待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行为习惯作用甚微。英语教材涉及了很多西方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没有深挖其中蕴含的积极的思政元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糟粕进行甄别,没有真正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

(三)教师普遍思政意识淡薄

在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大背景下,学校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只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添加进了思政元素,并未将思政元素很自然地融入英语学科教学,大多时候课程思政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做到以身示范,言行合一,忽视了言传身教的力量。这种言行不合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学生会怀疑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也必定怀疑其传授的文化知识。教师只求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思想的动态漠不关心,忽视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的培养。

三、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

(一)教师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思想政治的学习,对思政素材敏感度不够、思政基础不牢,无法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传授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因此要尽快提升自身的思政文化素养,即理论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首先要加强思政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思政水平,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能力培养的培训,借鉴其它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求同存异,将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融入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反思失败教训提高课程思政的水平。其次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保持高尚的情操,切实成为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内心要树立起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念,在课堂教学中传播人类发展的正能量,积极主动地推进英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同时英语教师应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将国内外相关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如全球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自律,以及河南抗洪过程中解放军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还必须加强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将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巧妙结合,融会贯通,激发学生使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改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有效的课程评价能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学习模式,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有效途径。在评价学生英语能力时,部分教师只看考试成绩的结果,大部分教师采取教师对学生单一的考试和平时作业评价模式,没有让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情景再现、角色扮演、中国故事英语演绎、中国梦英语演讲等形式,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考察,如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爱国主义情怀等价值意识,让学生共同参与并对其他同学的表现打分和做出评价,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来自同学的鼓励、钦佩、赞赏比起教师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能给他们产生学业上的成就感。学生在积极思维、踊跃发言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英语语言的“客体”变成了积极探究英语语言知识的“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立,主动和创造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并促使主体性格的形成,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实现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能力,主体需求和主体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把握教学活动,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课程思政内容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可决定学习内容,参与制定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及教学形式的过程,使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情况更加实际,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挖掘和领会课程思政更加投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改变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状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赋予每个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时间紧迫,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杜雪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44-145.

[2]宋金艳.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