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观察

2022-03-29 02:42陈雪张立焕赵秀玲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安氏颌骨前牙

陈雪,张立焕,赵秀玲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目前,安氏Ⅲ类错牙合已成为口腔科上一类常见错牙合畸形,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儿童颅面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咬合关系会刺激颌骨向前生长,但因为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改变了颌骨原本正常的受力方向,限制了上颌骨向前生长和发育,但下颌骨因为失去上颌的限制发生过度生长,因此,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中份凹陷,俗称的“地包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患者青春期即快速生长期来临之前,及早采取措施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调整矢状关系,有利于促进牙齿与颌骨朝着正常的方向生长,借助生长潜力促使上颌骨得到足够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逐渐改善面形[1]。MRC(Myofunctional Research Center)因佩戴方便、质地柔软、佩戴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牙齿矫正中,特别适用于3~15 岁牙合肌功能异常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本研究旨在探讨MRC 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口腔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6 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8.21±1.36)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诊断均为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参与本研究前均未曾接受相关正畸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动度良好,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唇腭裂畸形;先天性心脏病;颜面发育不对称;语言表达障碍。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接受MRC 矫治,治疗前接受正畸检查,指导患儿拍摄面像和口内像、头颅定位侧位片、X线全景片,取印膜。待确定所有的患儿口内未有Ⅲ度松动乳牙和多生牙,若患儿伴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炎等,需在耳鼻喉科接受对应治疗以恢复患儿鼻通气功能。注意记录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包含咬唇习惯、口呼吸习惯、异常吞咽习惯、吐舌习惯等)。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接受统一的MRC i3 系列进行矫治,借助标尺测量模型上上颌4 颗切牙的宽度,选择适合患儿的矫治器型号。在帮患儿佩戴矫治器时,指导患者把舌尖放在小舌顶位置,确定患儿处于闭口状态后,再引导患儿将口呼吸换成鼻呼吸。患儿白天佩戴矫治器的时间应≥9 h,晚上睡觉时佩戴,矫治的第1个月每周到院接受复诊,从第2月后则只需每4~6周复诊一次即可[2]。提醒患儿每天坚持肌功能训练,由患儿家属进行监督,训练内容包含:①口腔糖摊饼训练,指导患儿将一块口腔糖置于口腔的上颚,应用舌尖将其摊开,每天20次。②唇习惯锻炼。先准备一张光滑的软质纸片,让患儿用上下唇将纸片夹住,再用手抽出露出的部分,在此过程中双唇依然保持紧闭,指导纸片被抽出,每天训练50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患儿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的牙齿变化情况,包含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上牙弓宽度以及下牙弓宽度。测量并比较患儿拍摄的头颅侧定位片中的ANB角、SNA角、SNB角、1-SN角,-NB角、Y轴角、下颌平面角(MP-FH)。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儿牙齿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后,患儿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儿牙齿变化情况分析(±s,mm)Table 1 Analysis of tooth changes in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

表1 治疗前后患儿牙齿变化情况分析(±s,mm)Table 1 Analysis of tooth changes in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

时间治疗前(n=36)治疗后(n=36)t值P值前牙覆盖5.32±1.23 2.84±0.54 11.077<0.05前牙覆牙合5.21±0.68 2.25±0.21 24.955<0.05上牙弓拥挤度4.83±1.28 2.01±0.57 12.076<0.05下牙弓拥挤度3.08±0.51 0.54±0.12 29.088<0.05上牙弓宽度46.78±5.84 50.36±5.24 2.737<0.05下牙弓宽度43.28±2.41 58.05±3.51 20.814<0.05

2.2 治疗前后X 线头影测量检查指标分析 治疗后,患儿ANB、SNA角、1-SN角、Y轴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NB角、下颌平面角(MP-FH)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检查指标分析(±s,°)Table 2 Analysis of X-ray cephalometric examina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检查指标分析(±s,°)Table 2 Analysis of X-ray cephalometric examina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MP-FH,下颌平面角

时间治疗前(n=36)治疗后(n=36)t值P值ANB角-0.65±0.48 1.38±0.32 21.113<0.05 SNA角79.40±1.31 81.51±0.87 8.050<0.05 SNB角82.19±1.05 79.72±1.02 9.304<0.05 1-SN角102.05±2.48 106.70±2.05 8.671<0.05-NB角26.84±1.58 23.78±1.65 7.961<0.05 Y轴角64.28±1.35 65.61±1.31 4.243<0.05 MP-FH 36.21±3.05 31.61±3.84 5.628<0.05

3 讨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作为替牙期儿童口腔常见疾病,早期错牙合畸形大多是因为儿童不良的口腔习惯导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牙性、牙功能未达到骨性反牙合的程度。但是如果患儿的前牙未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治疗,便可能引起颌骨生长发育长期受限而出现骨性表征,进一步加重患儿凹面型,并增加治疗的难度。临床上早期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主要是通过对矢状关系进行调整来促进颌骨与牙齿朝着正常的方向生长。目前临床上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正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上颌牙合垫式矫正器、导弓式矫正器,这两类矫正器均需将其固定在患儿的上颌上,在矫正过程中易对上颌的发育产生影响,另外上颌牙合垫式矫正器还可能引起患儿下前牙伸长,造成患儿不适感,影响患儿矫正的依从性[3]。

MRC 矫正器作为临床上矫治错颌畸形患儿的重要手段,其使用的材质是非常软的塑料,兼具美观性与经济性的特征,适用于6~10岁儿童群体,能取得满意的矫正效果,且能良好的恢复患儿的颌面部功能与外貌美观度,不会对患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较高。将MRC 矫正器矫正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在儿童生长的发育过程中如果伴有吞咽异常、吐舌、口呼吸、吮吸手指等不良生活习惯时,均可能是因为牙列和颌面发育异常导致[4-5]。嘴唇、脸颊、舌头联合力量以及口腔坏习惯,致使牙齿位置和颌骨面的发育遭受不良影响,从而引起替牙期错牙合畸形,并对口腔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面部正侧貌协调性[6]。应用MRC矫正器治疗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患儿,主要是通过控制患儿口周肌群,并结合牙合肌功能训练,建立正确的吞咽方法和鼻呼吸方法,并将舌头停放在正确的位置,可去除儿童颌面正常发育的外在因素,从而实现生产潜能的自然发挥。应用MRC 矫正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通过对牙列施加轻微的力量,有助于牙齿排列和牙弓扩张,且能在一定程度促使牙齿排列整齐,从而降低颌骨发育畸形的可能性,帮助患儿恢复正正常脸型,降低今后恒牙器矫正的难度[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上牙弓拥挤度、下牙弓拥挤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牙弓宽度和下牙弓宽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角、1-SN角、Y轴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B角、-NB角、下颌平面角(MP-FH)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针对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采用MRC 矫治器进行治疗,配合有效的牙合肌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儿反牙合的程度,疗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可能年龄尚小,治疗依从性低,肌功能训练不到位、夜晚睡眠时MRC从口腔脱出等情况,因此,为增强矫正效果,患儿在佩戴MRC 过程中,应告知其闭合口唇,以使患者下颌处于适度的前伸状态,下颌骨把朝后方向的力借助矫正器传递至上颌牙弓上,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抑制颌骨沿着矢状位生长的情况,调整矢状位关系[9-10]。

猜你喜欢
安氏颌骨前牙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大块头安氏中兽
不同矫治时机对Fr(a)nkel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疗效的影响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上下颌扩弓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在安氏II类1分类错颌中的应用研究
使用上颌合垫附前牙区螺旋扩大器式活动矫正器解除乳前牙反合病例一列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尼古丁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