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联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03-29 02:42廖敏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丁苯功能障碍自由基

廖敏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包括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等,后者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目前,该疾病是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且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尤其以认知功能障碍最为显著[2]。丁苯酞是临床中的常用药物,在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但单一用药在改善脑卒中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效果不佳,患者无法及早恢复认知功能[3]。胞磷胆碱钠是一类脑代谢激活剂,能促进脑细胞呼吸,改善脑功能,增强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的功能,降低脑血管阻力,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颅脑外伤、脑手术后引起的意识障碍[4]。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纯接受丁苯酞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60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51~77岁,平均(63.54±3.53)岁;缺血性脑卒中36 例,出血性脑卒中24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26例;年龄53~76 岁,平均(63.35±3.58)岁;缺血性脑卒中38 例,出血性脑卒中22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年龄<80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 分及表现出明显的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但无痴呆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对丁苯酞和胞磷胆碱钠过敏患者;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36 s)治疗,空腹口服,每次0.2 g,每天3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胞磷胆碱钠片(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89,规格:0.2 g×12 s)治疗,每次0.2 g,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②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估两组认知功能,该量表由26个小条目组成,涉及定向、空间知觉以及思维操作等6个方面,其中,1~2项主要考察定向能力;3~6 项主要考察视知觉功能;7~9 项主要考察空间知觉功能;10~12项主要考察动作运用功能;13~19 项主要考察视运动组织功能;20~26项主要考察思维操作功能。满分为115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OD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O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OD浓度比较(±s,nu/ml)

表1 两组SOD浓度比较(±s,nu/ml)

注: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60治疗前70.38±8.45 70.47±8.63 0.02>0.05治疗后101.13±8.21a 90.33±8.12a 2.53<0.05

2.2 两组LOT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LOT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OT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OTC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LOTCA评分比较(±s,分)

注:LOT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60 60治疗前50.78±4.28 51.01±4.03 0.11>0.05治疗后102.89±5.25a 90.84±4.01a 4.46<0.05

3 讨论

多数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会出现后遗症,其中以认知功能障碍较为常见,该病症不仅会导致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下降,对家人、朋友的认知出现偏差,且患者易出现幻听、幻觉等症状,降低生活质量,还会明显缩短生存时间,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医学上尚未阐明脑卒中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患者脑卒中发病后,局部脑细胞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会加快坏死、凋亡的进程,从而对胆碱能神经系统产生损伤,并导致认知功能区域内的乙酰胆碱活性降低。还有研究认为[5],脑卒中发病后,脑细胞分泌谷氨酸,由于该氨基酸具有较强的兴奋性,因此,可能会造成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比例失衡,特别是位于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如果含量过多将会导致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加快。所以,降低谷氨酸的分泌量,平衡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减轻脑组织认知功能区内脑细胞以及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是缓解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

丁苯酞软胶囊是新型的多作用靶点药物,主要成分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其结构与天然的I-3-正丁基苯酞相同,可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的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脑卒中后脑细胞分泌过量兴奋性谷氨酸,从而纠正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降低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6]。同时,丁苯酞能够减少花生四烯酸的生成,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缓神经细胞坏死、凋亡的进程,可作用于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7]。有研究[8]指出,丁苯酞能有效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具有较强的抗脑缺氧作用,明显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减轻脑水肿,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血栓形成。也有研究[9]表明,丁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促进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SOD 是一类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为过氧化氢(H2O2)和氧气(O2)的酶,能够清除对机体有害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由超氧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如氧中毒、急性炎症、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辐照病和老年性白内障等有独特疗效。而脑卒中会增加患者机体内的氧自由基含量,机体为了清除有害自由基,其SOD 水平会呈现为代偿性升高状态;而随着脑功能下降,脑卒中患者血浆中SOD水平也会随之降低,导致脑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一步加重,这一机制表明脑卒中与SOD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SOD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丁苯酞对于清除自由基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降低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改善脑卒中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及LOT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单纯采用丁苯酞比较,联用胞磷胆碱钠与丁苯酞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更加明显。胞磷胆碱钠属于核苷衍生物,参与体内卵磷脂的生物合成,可通过减少大脑血流的阻力,增加大脑血流,促进大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从而实现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目的。同时,该药还可以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尤其可以激活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上行性网状结构系统的功能,并提高椎体系统功能,改善运动麻痹,因此,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有研究[10]表明,将胞磷胆碱钠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能抑制由于刺激大脑皮质所致脑皮质脑电波觉醒反应和肌肉诱发电位阀值的升高,并加强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和锥体系统的作用,从而提高意识水平及运动功能。此外,胞磷胆碱钠能促进葡萄糖在脑内的摄取,防止乳酸的脑内蓄积,促进因脑缺血而减低的葡萄糖向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及改善多巴胺的代谢周转,抑制脑缺血时的脑内脂肪酸游离,从而改善脑功能和脑代谢。口服胞磷胆碱钠后,该药物大部分以原形移向尿中,最后以原形从尿中排出,肺及肝的放射活性在2 h 内显著减少,2 h后,除脑外各脏器的放射活性均降到给药后立即测定值的1/2。虽然胞磷胆碱钠结合到脑中的过程较为缓慢且数量不多,但当颅脑受伤时,脑组织将会增加对胞磷胆碱钠的吸收。因此,联用丁苯酞与胞磷胆碱钠可进一步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加快大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脑卒中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丁苯功能障碍自由基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