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团队的绿色实践

2022-03-30 16:06王继承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2年3期
关键词:汉江母亲河学雷锋

王继承

武汉市大兴路小学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滨,创办于1947年。自1991年起,学雷锋足迹开始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雷锋做环保成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传承至今。因为信仰,雷锋塑像在大兴路小学屹立至今光辉不减;因为坚守,雷锋基地在大兴路小学旗帜高举飘扬不息;因为传承,雷锋形象在大兴人心中刻骨铭心永不磨灭;因为创新,雷锋精神在大兴人身上不断涌现薪火相传。学校孕育了“一红一绿”两张特色名片,雷锋文化和环境教育相互交融,携手同行。30年来,学校坚持学雷锋做环保,永葆爱无限绿无边,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创绿色晴空”的征途上砥砺前行,人在“绿”途志愿服务团队的旗帜始终在校园上空高高飘扬。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并成为全国“环境友好型学校”试点单位。2014年,荣获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2016年同时荣获“母亲河”绿色团队奖和中华宝钢环境奖,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湿地学校”、获评湖北省湿地保护教育示范学校,2020年荣获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优秀奖。

从“锋”范少年到绿染人生

学校结合自身品牌建设,组建了一支人在“绿”途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团队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推进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2012年,学校以汉口龙王庙为平台的环境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挂牌成立,“监测汉江水,保护母亲河”行动由此拉开帷幕。从那时起,志愿服务团队每月都会在龙王庙围绕PH的测定、水温、溶解氧等6个指标对汉江水质进行监测,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在实践基地成立一周年之际,团队师生代表沿汉江逆流而上,对湖北省境内汉江上、中、下游沿线有代表性的地点的汉江水质及水域环境进行调研。当时,学生根据考察途中的发现,联名向时任湖北省省长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他们监测汉江水质的故事和结果,并提出了“严管沿河企业、水上餐馆排污”等建议。时任湖北省副省长对此作出批示:“大兴学子组织的水质考察活动很有意义,学生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请省环保厅认真阅研,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好母亲河。”2017年3月,团队成员给时任武汉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向汉江武汉段“第一河长”汇报了他们参加“当好小河长,保护母亲河”的所见、所闻、所想。令孩子们开心的是,不久他们收到“市长伯伯”的亲笔回信,保护汉江的建议得到肯定。整封信不过几百字,但孩子们在这项活动中展现出的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力,还有责任心、家乡情、绿色梦等,都浓缩在还显得稚嫩的语言里。这样的特殊经历,留给学生的是不一样的童年回忆。

近年来,学校升级红领巾环境观测站,引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挂牌汉江监测校外实践基地,新建模拟湿地生态园,新增开放式长江江豚活动室,引入环保公众測水亭等。小小志愿者们的“小行动”,推动落实了保护母亲河的“大举措”。这支守护碧水的队伍,先后荣获武汉市本禹志愿服务队、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等称号。

从谁与争“锋”到绿洲扬帆

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志愿服务团队把握发展机遇,个人造就了团队,团队也打造了个人,实现了自我超越,成就了谁与争“锋”,绿洲扬帆。

团队负责人张伟老师,带领学生跋山涉水一万多公里,从讲台延伸到大自然的舞台,走长江、测汉江、观麋鹿、识飞鸟……做母亲河的守护人、长江的小使者、江豚的守护神……翻过高山,蹚过河流,穿过湿地……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感悟生命的力量,去感受绿色的美,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为什么习爷爷会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些自然教学实践中,张老师积累了丰厚的经验。2018年,受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邀请,在青岛举办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小河长小湖长青少年环境志愿行动”项目中,他为全国30所代表性学校讲解水质监测的内容与方法。同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北考察期间强调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定要保护好。张伟老师积极组织学生“重走习爷爷湖北考察路,开展长江大保护小使者”研学活动,从武汉出发,前往宜昌、荆州、石首等地,测水质,给长江做“体检”;观航道,了解船只如何过船闸;访长江生物,与麋鹿、中华鲟“亲密接触”;调查长江沿岸的水质环境、水利建设,现场聆听专家讲解,在实践中边走边学。张伟撰写的论文《守望母亲河 童心护长江》获得第34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正是因为张伟老师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马当先的作风,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张伟先后获武汉市十佳民间河湖长、武汉环保大使、武汉市十佳科技志愿者、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等荣誉。人在“绿”途,让学生有进步,教师有成长,学校有发展。

从“锋”行校园到绿扬天下

走进大兴路小学,能感受到绿色校园别样红的浓郁气息。从起步到发展,从崛起到创新,从积淀到坚守,一代又一代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紧握接力棒,让学校成为全国的“绿色”坐标。

学校的环境教育启蒙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6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的一项知识竞赛并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一套酸雨监测仪。国家大赛发这样的奖品,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大兴路小学有了思考。正是这套当时谁也不会使用的仪器,助推学校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经过4年的酝酿和筹备,全国第一所红领巾环境观测站成立,国家大赛获得的奖品派上用场。人在“绿”途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的雏形诞生。如今,志愿教师按照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工合作,承担不同的任务和项目,为环境教育的深入推进注入强大动力。学校志愿者服务团队找准环境教育的切入点与立足点,立足学校基点,关注社会热点,与时俱进,利用临江优势,持之以恒保护汉江,连续组织汉江沿线考察活动,积累水质监测资料,拓展环境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时代脉搏,聚焦环境热点。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进行监测;着重考察“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水质的影响。在全面推行河长制之际,迅速将环境教育融入时代背景中,开展“小河长”行动,助力河流水环境保护;体现责任担当意识,将教育小举动转化为环保大行动,弘扬绿色正能量。30年的传承与创新,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带给学生生态意识、人文精神,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雷锋做环保可以学知识、学做人;学雷锋做环保可以看风景;学雷锋做环保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学雷锋做环保可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手学雷锋,育传人;一手为环境,无止境。将雷锋精神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大兴路小学将继续努力,使学校成为永恒的雷锋精神传承之地。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汉江母亲河学雷锋
母亲河、忆江南
学雷锋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我爱母亲河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千里之外
汉江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