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2022-03-30 01:07梁源白杨黄聪敏
医学前沿 2022年2期

梁源 白杨 黄聪敏

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40例本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依次平均纳入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上述两组患者分别开展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盆底功能水平及并发症表现发生几率。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盆腔功能相关指标数值均更低,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亦更低,P<0.05。 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助于改善机体盆底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经阴道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盆腔器官脱垂

前言:盆腔器官脱垂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类型,其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女性,患者受自身病情影响可逐渐出现较为明显的盆底支撑功能受损表现,由此可导致盆腔脏器脱离正常解剖位置;由于上述疾病在病情发展期间可不断减弱盆底支撑功能及张力,进而可致使患者逐渐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排尿障碍等机体症状表现,从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目前,临床方面多主要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等手术治疗方法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开展治疗干预。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观点的临床价值,本文为本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于治疗期间开展了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干预,以此观察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治疗开展效果,现将详细研究内容说明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40例本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列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首例及末例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分别为2017年12月及2020年12月,上述研究对象均统一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的年龄范围为46~74岁,平均值为(57.16±4.15)岁,绝经时间为1~14年,平均值为(9.16±1.14)年;其中,POP定量系统(POP-Q)分度为Ⅱ度的患者共有3例,为Ⅲ度的患者共有11例,为Ⅳ度的患者共有6例。观察组的年龄范围为47~75岁,平均值为(57.19±4.16)岁,绝经时间为1~15年,平均值为(9.17±1.15)年;其中,POP定量系统(POP-Q)分度为Ⅱ度的患者共有4例,为Ⅲ度的患者共有12例,为Ⅳ度的患者共有4例。两组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数据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全部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具有基本认知功能。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经阴道子宫切除治疗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相关禁忌症;(2)合并患有其它生殖系统疾病;(3)合并存在阴道前后壁膨出表现。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术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干预,同时将患者卧床体位调整为膀胱截石位;在麻醉效果满意后,则可于宫颈前后唇位置及阴道前壁中线位置进行鼠齿钳钳夹处理,之后对子宫部位进行牵拉处理,同时以倒“V”形状于尿道外口下方打开阴道前壁,然后于宫颈两侧位置实施钝性剥离处理;在上述手术操作结束后,即可于膀胱子宫折返膜位置处进行剪开处理,并于中间三角形阴道黏膜部位开展电灼破坏处理,之后使阴道黏膜组织有效上托;接着,需有效修剪宫颈周围阴道穹窿部位的黏膜组织,同时对直肠子宫间隙开展分离处理,最后切除脱垂子宫组织并将其完全去除。

观察组给予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如下:手术开始后,需首先对阴道黏膜宫颈切沿部位进行组织钳钳夹处理,并于阴道前壁黏膜中间部位对尿道下沟至阴道黏膜范围内进行纵向切开处理,同时向两侧分开阴道黏膜。接着于阴道壁位置沿中线方面开展7号丝线缝合处理,并在将膀胱组织恢复至解剖位置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阴道黏膜瓣进行修剪处理;待上述手术操作结束后,即可于阴道黏膜根部开展残余阴道黏膜和阴道前壁黏膜的切口缝合操作。接着,于阴道后壁皮肤黏膜交接位置处进行横向切开处理,同时于阴道后壁达到阴道后穹窿位置处实施中线纵向剪切处理,然后向两侧分离提肛肌至直肠阴道間隙位置处组织,之后适当修剪阴道黏膜瓣,并对阴道后壁黏膜根部实施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处理;术毕,有效填充纱布并留置导尿管,最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干预后的盆底功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表现发生几率。

采用POP-Q量表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改善情况展开相应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α:阴道前壁中线距离处女膜缘3cm位置,与“膀胱尿道皱折”部位对应;(2)Bα:阴道前穹窿反摺或阴道残端距离Aα部位最远处;(3)C:子宫完整者指宫颈外口最远部位,子宫切除者指阴道残端部位;(4)Ap:阴道后壁中线距离处女膜缘3cm位置;(5)Bp:阴道后穹窿的反摺或阴道残端距离Ap部位最远处。

1.4 统计学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盆底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各项盆底功能指标数值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盆底功能相关指标数值均相对更低,P<0.05。见表2及表3。

2.2  两组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表现发生几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盆底重建手术等新型手术方法现已于盆腔器官脱垂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尝试性应用,上述治疗术式在开展过程中虽可有效保护机体盆底功能,但由于该治疗术式的手术难度较大,且治疗周期耗时相对较久,进而导致其无法于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性使用;因此,目前临床方面仍将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方法列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首选治疗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开展过程中可有效清除脱垂子宫及松弛阴道壁,同时可利用阴道壁软组织修复功能对盆腔解剖结构进行有效重建及恢复,由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盆腔功能水平,且不易于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表现。本文所观察的各项研究结果对比数据亦证明了上述治疗术式联合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开展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恢复机体盆底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超,荆甜甜,杨敬.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65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9,9(11):45-48.

[2]曾国平,范伟娜,陈艳.改进阴道前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盆底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23):43-45.

[3]吴伟英,方梓羽,马艳群,等.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联合腹腔镜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J].山东医药,2018,58(19):45-47.

[4]强荣,郑玉华,谢庆煌,等.经阴道途径的阴道前壁黏膜瓣旁侧修补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20(5):435-436.

[5]黄亮.经阴道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联合腹腔镜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9,39(6):44-45.

[6]佛新艳,李萍,秦娜.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6):1778-1781.

[7]刘晓碧,张冬霞.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0):90-92.

[8]李棪,王楠,付晓宇,等.改良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39(6):491-493,497.

[9]王海波,李萍,胡晓丽,等.改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中老年肥胖患者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6):76-81.

[10]王洋.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活質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150-152.

[11]张玲,罗春卉,陈晨.阴道前壁网片法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2):165-167.

[12]王佳佳.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