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的分别

2022-03-30 02:18徐江
综艺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爵士乐营造娱乐

影视作品能否成功,往往就取决于细节真实上的那一分咬牙苛求与坚持

有一天,我和熟人交流看影视的习惯与好恶,在聊到对时代背景的营造能力时,自然而然地冒出了句——“今不如昔”。就拿战争题材举例,国外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之后,影像方面基本再无新意,连那部很感人的《血战钢锯岭》,走的依旧是传统叙事的路子,只不过采用了侧面表现,角度上更巧妙而已。

再比如,在豆瓣上评分不高的肯尼斯·布拉纳导演的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该片无论从演员阵容还是剧情改编上,都明显用了心,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出对手机娱乐时代观众欣赏口味的迁就——爵士乐、混血角色,对时尚元素、对角色构成的种族敏感话题,都做了当代视角下的照顾。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喜不喜欢爵士乐我不知道,我本人倒是有些喜欢,可是如果按照印象中神探波洛的趣味,爵士乐在他那个年代恐怕还是属于野蛮的美国庸俗娱乐,让他从心底去理解并接受,显然不合时宜(虽然剧本也在这方面小有暗示)。至于让他喜欢上混血歌手,这种大胆的改编我个人虽然欣赏,但放到“一战”后的欧洲,步子可能迈得就有点大。所以,从纯娱乐角度,电影在北美能拿到票房第一(疫情下的票房第一,其实数量也有限);而从既要娱乐,还要有那么一点了解旧时代风尚,兼与1978年乌斯蒂诺夫主演的老版本比对的中国内地观众的角度,电影刚上映就能拿到票房第四的位置,已经很不容易了。

作为导演兼主演的肯尼斯·布拉纳,堪称英国艺坛自劳伦斯·奥列佛以后新一代的“莎剧王子”,在电影上的水准也一直稳健,有《敦刻尔克》《哈利·波特与密室》《名人百态》《亨利五世》《再死一次》《信条》等片为证,且涉及历史、名著改编、文艺、灵异、悬疑等多个影片类型。他在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中塑造的波洛形象,大约也是自乌斯蒂诺夫之后又一个不符合原小说外貌、但觀众却无异议的,可惜这些,都无法弥补新版在时代背景呈现上不如老版的缺憾。“大英帝国最后荣光下的奢靡与衰落”,是克里斯蒂、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伊夫林·沃(《故园春梦》)这些英国作家名著的大背景,没了这种氛围和年代感,影片拍得再娱乐,也就是个可替代的消费项目而已。

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无限叠加,人们对每个年代气质的把握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年代感的营造,已成为逼疯全球名导的话题。《神探夏洛克》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它避开了原著的年代感,如果剧情还是发生在19世纪的伦敦,杰里米·布莱特那套电视、电影,就永远是悬在后来翻拍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可辛是我国香港导演里比较全才的一位,代表作既有具有一定写实特色的浪漫戏《甜蜜蜜》《如果·爱》,也有带着一定狂想和超验意味的《金鸡》《三更·饺子》,都比较接地气,时代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可自从《投名状》开始,资本的急切感,背景的粗糙和堆砌,都日益明显。像《中国合伙人》《夺冠》,明明取材于真人真事,却显得轻飘和“假”。究其原因,还是对真实生活相关年代的区别把握得不够。

《人世间》和《超越》是年初以来热议度比较高的两部剧集,剧情都涉及相关人物在不同年代的际遇,情感的饱满度营造得都还可以,可惜每个十年或五年的生活差异,影像上却不大能看出来。这里面也许有制作时的急就因素,也许有对背景氛围营造的忽视。我不久前读了一篇评论,作者感慨在现今的节奏下,可能再难出现一部像《父母爱情》那样能比较精准地表现时代特点的剧集了。对此,我颇有同感。随着市场和投资对周期的急切,早年剧集中对生活质感的关注、对时代标志性特点的捕捉,还能保持多久、保持几成?这是操盘者需要关注的。

从《乔家的儿女》到《人世间》,这类旨在表现日常生活的主流剧集(还可以包括像《对手》这样的谍战剧),近年来又流露出了对苦情戏的偏爱。剧情总是“大胆”地让一家人不停地遇上不顺心的事儿,甚至这些事儿有点儿超前、脱离时代。还有的戏,因为主人公遭遇的倒霉事儿过于密集,引来观众“胡编乱造”“狗血”的质疑。这样的苗头,创作者也需注意。

影视作品能否成功,往往就取决于细节真实上的那一分咬牙苛求与坚持。

徐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猜你喜欢
爵士乐营造娱乐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美丽可持续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娱乐眼
努力学,尽情玩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Music
中国爵士乐的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