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以中轴线马克杯及包装设计实践为例

2022-03-30 10:36林清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轴线文创文化遗产

林清源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引 言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概念性是独一无二的[1]罗杰·M·基辛, 《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文化多样性同时也是内容差异性,是一个民族区分其他的民族的根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这样一个“活态”,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彰显形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轴线则是北京的脊梁。中轴线贯穿城市南北,是其标志性建筑与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虚实间勾勒出北京的城市风貌。在中轴线

申遗的关键时期,如何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价值转换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中轴线非遗申请

1.1 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标本,生动地展现着民族的文化、美学、科学、信仰、教育、经济等,同时非遗是具有历史性的,非遗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时代的宗教信仰蕴含其中,随着时代变迁,非遗又会或早或晚地体现社会的共同思想。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非遗通过一次次的更新迭代,逐渐沉淀下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应用文化遗产,推广历史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同时利用这样的社会资源实现其商业价值,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1.2 中轴线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2]梁思成,《都市计划无比杰作》,《新观察》1951年第4期这是梁思成先生在《新观察》中对北京中轴线的描述。俯瞰北京,会发现中轴线为北京添加了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壮美秩序。

中轴线是“礼”的体现。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目前中轴线上的建筑还在不断向外扩展。这样的建筑形式与古代中正思想所表现的不偏不倚、均衡对称有着紧密联系,是古代中正思想上升到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在这样的等级制度下“礼”的核心是帝王,城市规划的核心是皇城,帝王需要居住在天地中央位置来保持公正,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为众星拱之”[3]孔子,《为政篇》,《论语》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2。

中轴线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中轴线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因北京属于北方,为扩大阳光照射时间,建筑朝向为太阳升起的角度,同时也是对古时“逐日”这一思想的体现。

中轴线是发展的体现。中轴线坐落于高速发展的北京,南北延申,增加了鸟巢、水立方等,周围的建筑、店面、人文生动展现着时代的发展。

二、设计与非遗的关系

2.1 设计对非遗的文化性

当代社会,对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尊重和维护是每个民族、国家的内部需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1.1 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文创视野下的非遗保护,是通过提炼非遗中的传统元素,加以具有美好愿望的图案、颜色给予文创产品以附加价值,通过设计角度将非遗的文化内涵转换成产品的造型、装饰,使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文化“活”起来。

2.1.2 中华精神的传达

文创作为一种涵盖文化内涵的产品,不仅仅只在实用性上需要进行设计,更多的是需要在“反思”层面能够带来思考。文创产品设计中需要结构视觉结合,“表达面”与“内容面”统一,将所要向大众展现的内容通过“借代”、“隐喻”、“象征”等手法表现在产品中,从而实现所蕴含精神的有效传达。

2.1.3 号召新的传承人

文创产品对于非遗来说,也是通过产品购买实现的交互,从而扩大其非遗的影响力。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持非遗“生命力”也是一个关键。新的交互关系带来新的关注人群,新的人群加入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团队中,焕发新光彩。

2.2 设计对非遗的价值性

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相互促进发展。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促进非遗的宣传进一步扩张,而非遗宣传的扩张又会以文创市场销售额增加的方式反作用于设计产品。相互的促进使得作为传播主、客体的二者不断向外拓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消费语境下对“非遗”设计生产,首先需要以商业价值为核心,以消费为目的,市场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机制,拓宽其销售路径和市场的接纳度,之后增加文化内涵。增强“非遗”民族持有者的文化自信,形成自发性传播。

三、设计实例

3.1 当前文创设计的问题

文创设计主要问题:(1)销售地和文创地绑定:现阶段对产品进行实际考察,文创产品大多依托其相应旅游景点,产品本身离开其定位,相较于同类型产品没有竞争力。(2)不具有互动性:当前文创产品大多是将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图案,运用解构、重组、简化等手法运用到文创产品中,多使用平面设计手法的创作,使产品多停留于平面视角呈现或是现有基本产品的套用,缺少产品使用过程中与消费者进行的二次交互。(3)实用性较弱:文创设计大多以挂件、书签、包装设计为主,造型与装饰相互割裂,功能多具有局限性。

3.2 中轴线马克杯及包装设计

如何将文化元素有逻辑地转化到设计中,是非遗文创设计的核心议题。作者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维度对设计进行阐述。

本能层面从外观出发设计。在设计中,以中轴线上的代表性建筑为主体,加以“日出”、宋徽宗《瑞鹤图》为意象,以陶瓷为载体,设计出一款名为“日出东方”的马克杯及包装设计。

装饰上,天空蓝和宫墙红为主色调,将标志性建筑为两画面主体,增加白鹤、祥云等吉祥元素构成整体装饰。在建筑示意图的旁边,配有建筑名称介绍,便于文化传播。

造型上,将金色的杯把视作中轴线,穿过杯壁表面装饰的建筑。杯把上制作了一个红色圆球意为太阳,侧面看圆球略微高过杯口,意为“日出东方”,这也是设计名称的由来。同时“逐日”这一思想在中轴线自北朝南的构造上也有相应体现。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看,圆球位置也方便人们使用。

行为层面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设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所设计的杯子造型底部收小,杯口大小与杯底大小相契合,无疑是会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为收纳原因将两杯垒起,此时天空蓝和宫墙红也会给消费者增加暗示,使其在收纳过程中以上蓝下红的方式组合,两杯杯壁上的装饰构成一条自永定门到钟楼的传统中轴线闭环,实现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与产品的交互。

包装设计上,将包装外的卡扣设计成金色的永定门造型,绳子造型穿过永定门绕包装一周。将包装打开,拿出产品后,整体包装可摊平,构成自永定门到钟楼的中轴线建筑,中间的折痕则是一条若有若无的中轴线的意象,使得消费者在打开包装时也能够获得一种生动有趣的体验。包装仅为硬纸壳和绳结,造型平整方便运输,减少剪裁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

反思层面从产品历史背景、文化传承、民族自信角度出发。陶瓷、吉祥图案、中轴线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智慧的体现,在此次设计中,将非遗的种种文化融入其中,通过无意识设计增加使用过程的趣味性。风格选择上贴近中华传统审美,用金、红、蓝的配色体现中华博大恢弘的气势,以唤醒普通民众的民族自信。

四、结语

在中轴线非遗申请的视角下,通过设计这一手段扩大宣传,产生经济价值,为其文化的保护发掘新的可能。首先,设计作为传播手段,通过商品流通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做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其次,设计所生产的商品具有经济效应,产生的经济价值同样可以作用于非遗的保护、宣传,因而设计与非遗文化之间属于良性的发展趋势。那么针对这一发展趋势,设计者应该在充分尊重非遗文化基础上,量体裁衣,平衡市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审美,从而达成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同时,对于具有文化附加价值的设计,不能照搬照抄,而是需要增加其情感化交互体验,让使用者在“行为”层面上实现文化“反思”,产生共情效应。

猜你喜欢
中轴线文创文化遗产
“畅读中轴线 最爱北京城”东方少年领读者培养计划启动
陶溪川文创街区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