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策略探索

2022-03-31 13:39沈明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文明

沈明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开发,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要努力呈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从而透析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性。通过挖掘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关注生态文明教育信息;注重生态文明教育实效等方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05-0028-03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和基本方略,强调伟大复兴之中国,必将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生态文明素养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能否早日实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代中学生,需要具备“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的责任担当。但目前很多中学生生态文明理念不强,生态知识储备不足,生态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应当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学生的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生态意愿与生态情怀,生态权利与生态义务,生态认同与生态担当。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生态文明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开发,要求教学内容要努力呈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透析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學科教学中有效提升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培育并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要求和迫切需要。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谈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一、挖掘生态文明教育知识,正确处理好教材学习与行动自觉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材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因而对于教师来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课堂教学。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设计,做到教师围绕这个任务来教,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来学。比如,在进行必修2“经济与社会”中“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引导学生分享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并加以评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深刻理解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由此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必修4“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学中,可以通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固有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平衡。由于中学生的行为自控力稍弱,除了通过教学挖掘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还需要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去感染学生。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教师可以开发校园环境、班级文化、黑板报、手抄报等隐性文化资源,通过宣传保护环境先进事迹、张贴宣传画及名言警句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态文明常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借助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沐浴生态文明教育的春风,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态观,能让学生萌发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使其逐渐把保护生态环境当成一种行动自觉。

二、关注生态文明教育信息,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线上资源的关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关键在于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否充足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因此,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改革,补齐教育短板。教师应主动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生态文明相关材料,提升教师自身生态文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较少,“法治国家”一框“探究与分享”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曾经的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哪些积极作用,另外教师可适当补充国家颁布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或者政策文件,为学生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做好顶层理论建设。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互联网+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领域,通过互联网来补充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信息已成为新时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通过互联网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例如: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等时政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学生传播补充,这也能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世界视角。因此,既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专业优势,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这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础性、长期性工程。

三、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正确处理观念认知與活动践行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生态文明教学的目标即是培养具有生态化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学生不仅要具有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还要具有生态意愿与生态情怀,生态权利与生态义务以及生态认同与生态担当。当前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就是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建构,把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有着重大的意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陶行知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应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生成知识、内化知识,促进中小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举行各种以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会、演讲、板报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实践,如,组织学生参观郊外、进行实际调查和社会宣传活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产生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这些举措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增强生态认同。“潜移默化”无疑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入脑又入心、落实立德树人最为深远的方式之一,能在增强学生生态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担当。

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场所,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课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充实青少年的生态知识,使他们从小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这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让我们一起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立德文明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对不文明说“不”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