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学术殿堂

2022-03-31 12:05张宁芳
检察风云 2022年4期
关键词:清华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张宁芳

中学时我们常常会憧憬大学的模样,那里有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生活、宽阔的跑道、漂亮的教学楼,还有自由自在而不受管束的生活。带着这些梦想迈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映入眼中的景象是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呢?

不过,过去的学生大概难得有这份幸运。到大学报到,或许是他们生平第一次离开家,来到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大学初印象是怎样的?是充满惊喜还是略有失望?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

1920年,李济(后为知名人类学家)进入哈佛大学,开始攻读人类学学位。初登哈佛的他是怎样的心情?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没有出国以前,他曾登过一次泰山,也游过一次西湖。震慑于哈佛的名声,当他决定从乌斯特到哈佛去的时候,预期着一种登泰山的滋味。那是一种情绪上的激动,对于哈佛的期望,有点近乎宗教式的崇拜。当他搭乘火车,从乌斯特到达波士顿(哈佛大学所在地)的时候,好像经历了一次哲学家讲的“顿觉”,达到一种似乎不能到达的境界。

面对那些鼎鼎有名的学校,我们或许都曾怀有这样“朝圣”的心理。幸运的是,有些人确实找到了他们理想中的“学术圣殿”。

何炳棣

何炳棣(史学家)曾这样深情描述过他的清华求学时光: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1934—1937年的清华园。天堂不但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物质资源,而且还须能提供一个精神环境,使寄居者能持续地提升他的自律意志和对前程的信心。在何炳棣看来,他最好的年华是在清华大学这人间“伊甸园”里度过的。

当时的清华大学直接隶属于民国外交部,费用一向充裕,拥有大礼堂、图书馆、体育馆和科学馆这四大建筑的清华园以环境优美、设施完备而著称。今天有机会到清华园里走一走,漫步于曾经的皇家园林,绿荫掩映,优雅的西式建筑点缀其间,却并不显得突兀。在荷塘边漫步,欣赏水木清华之地的静谧,到草坪前留影,看日晷上的时光流转。清华园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作为新生步入清华园的何炳棣也为环境陶醉:空旷草坪的北面屹立著古罗马万神殿式的大礼堂,无论是它那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四大石柱,古罗马式青铜铸成的圆顶,还是建筑整体和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线条、相叠和突出的层面、三角、拱门等的设计,以及雪白大理石和浅红色砖瓦的配合,无一不给人以庄严、肃穆、简单、对称、色调和谐的多维美感。此后,何炳棣曾拜访过其他经典建筑,但也许是感情使然,清华大礼堂一直是他心目中中国最美的古典西式建筑。

感于校园之美的学子并不在少数。曾经与清华大学比邻而居的燕京大学校园也坐落于一座旧王府。在当年求学燕园的学子记忆中,燕园也是一番如画风景:内有一个湖(即今北京大学校园内著名景点未名湖),湖中养了些小鱼,有一些水草,夏秋水盛,望去颇有“烟波浩渺”之感。湖中有一个圆形半岛,岛上有亭,亭边种了很多枫树,秋天可以看红叶。燕京大学校园远山近水,风景明秀,得江山之助,也催生了全校浓厚的文艺气息。春秋佳日,在湖滨岛上临流赋诗、步月行吟的,不仅有中文系同学,还有不少古典文学爱好者。

校园之美让人心动,校园名声的响亮,更能使你骄傲地说出母校的名字。曾经的北洋大学就拥有这份骄傲。北洋校歌开首便有:“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不过北洋也确实担当得起这份骄傲。创办于1895年10月的北洋大学是近代中国自办的公立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北洋大学初设有工程、矿务、机械和律例(法律),参照美国的办学模式,初期学校教师大部分是美国人。

地处天津城郊的北洋大学交通不便,洋教授们到市里办完事后总要叫人力车回去。当他们来到大胡同或金钢桥,对着人力车夫说上一句并不标准的中文“白羊大鞋”,车夫保准会准确无误地将他们送到校门口。水利专家张含英当年考学的时候向在北京读书的同学请教: 在全中国,哪个大学最好?他同学马上推荐了天津的北洋大学。有着这样一份认可,自然会对母校油然而生一份自豪感。

清华大学的名气跟它的背景分不开。朱自清在读书的时候,曾听过一回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学生的英语辩论,清华大学的学生英语流利,北京大学的学生有一种“furiously”的神奇,让他印象深刻。他初到清华园时,正值冬末春初,在室内,清华大学的学生只穿单大褂,出门却套上厚厚的皮大氅,这种“行”和“衣”的路数,在他眼中却自然而然地“透着一股标劲儿”。

因为“罗曼蒂克”的幻想与现实的差距,当时还在上海的柳存仁(后为知名学者)接到友人的来信,信上最后一段描述了他在北京大学的生活:“我所住的西斋,环境非常幽静。窗外种植有几株丁香,开着浅紫色一球球的朵子,又香又美。听人家说,汉花园那边的丁香,这两天开得更是茂盛,老是想去瞧瞧,可惜总没有空工夫。”信中的情趣令人心醉,柳存仁脑海中北大除了西斋之外,还有汉花园、译学馆、东斋、五斋……又有清香袭人的丁香,又有积水没胫的阶石,又有古树交映青苔满目的宿舍……

北京大学的同学同坐一堂,却很少交谈。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们一个学期上课常常在一起,其中哪些是选课的,哪些是旁听的,不知道;哪些是本校的,哪些不是,也不知道。在宿舍里,常常纵横交错像演话剧似的挂了许多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白布幔,将屋子隔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单位。你一旦习惯了这里的空气,恐怕会慢慢爱上它的“内美”。那是一种自由,教授们既不会来查你缺堂,也不会指定你很多作业,有些老师本身也不太把那些当一回事,但他们会给你指引,鼓励你去图书馆,自己动手找材料,并享受独立思考的乐趣。同学间的联系或许是松散的,但这并不妨碍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讨论、争辩,哪怕意见不一致,依然可以在面红耳赤大声辩论后做朋友。

进入高等学校开始钻研高深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寻求人文理想,是一件神圣而值得骄傲的事。在百年前,这更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和权利。

曾经的北京大学继承了“京师大学堂”,不少人把到北京大学念书,看作是入仕途的门道。蔡元培掌校之后,便努力纠正这一想法。他曾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研究学问本身才是大学的宗旨,读大学不是为了晋升官位或造富,而是为了传播知识、传承文明。

大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填鸭”式的,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培养独立的思想是大学作为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的使命。胡适就希望老师能带学生“多做研究,做独立的创见”,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工具,能够独立地研究、独立地思想”。

未名湖

学生时代,充满理想和激情,也时常为外界所驱使,但回归大学的本质,还是教与学,教学相长、授人以渔是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进入大学之前,青年学子对大学的各种想象或许只是零碎的片段,真正迈入校门,才开始对大学生活的探索。或许有失落,或许有惊喜,而融入大学生活,找到自我位置,并形成独立的思考,是大学最重要的课题。

投稿邮箱: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清华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202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谈高中学习心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从清华园走出的教育新产业——习冠创业导航仪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