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爱怨交加的微信群

2022-04-01 01:25官秀镇
杂文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群友信群浪费

官秀镇

写下这个题目,缘由鄙人的深切感受。

鄙人退休多年,属于老夫之列。但人老思想不老,生活中仍然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譬如微信这一新事物一出现,笔者就和年轻人一样在手机上下载了相关软件,开始使用这一科技新成果:用微信打电话,用微信视频通话,用微信语音与人交流,收发微信短信,看微信视频和时事社会新闻等。尔后,又建立了微信群,渐渐微信群越来越多:家族群、家庭群、亲友群、同事群、文友群、业主群、同学群、战友群……起初觉得挺新鲜挺有意思:足不出户就可从微信群中得知国事天下事,相隔百里千里也可同亲人朋友聊天侃大山,而且还免费……自从玩起微信(群)后,视野一下子打开了许多,眼格也似乎比前高了不少,于是,对“群”难舍难分。清晨醒来,趴在床上便伸手抓起手机,打开微信,红点多多,逐条阅读;白天手机常“滴滴”作响,再忙至少也要看五六次微信,及时回复一些信息;晚上睡前靠在床头还要花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对微信和群里的内容作个检视,生怕漏看重要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产生了“微信疲劳”,甚至有烦恼之感。原因是微信(群)中的垃圾信息太多,诸如:有把微信群当作表演平台发语音唱歌卖弄歌喉的;有不厌其烦互相吹捧的;有不管什么内容都发一通“高见”(评论)的;有常晒自己旧文新作的;有发旅游照片刷存在感的;有把旧闻当新闻来翻炒的;有转发不实信息和低俗视频的;还有大量“拿来主义”用图像动画表情包进行点赞的;甚至吵架谩骂,贬损他人的;等等。内容繁杂众多,一天下来,看微信时间少说也在两小时左右,但回过头来一想,留在脑子里有用的信息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懊悔浪费了自己不少时间。因此常常对微信(群)产生爱怨交加之感。

有类似感受者是老夫我一人吗?非也。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调查显示:58.9%的受访者加了10~30个微信群,73.2%的受访者觉得群消息太多,生活受到了打扰;52.9%的受访者觉得微信群使自己时刻处于社交状态,耗费大量精力;87.4%受访者认为微信群里无聊的垃圾信息过多过滥过载,让人不胜其烦。(《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3日)有人还把垃圾信息比作“烟尘”和“噪音”,是信息污染。可见,当下微信(群)已成了一把“双忍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如今可说已进入“全民微信(群)”时代。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有如空气和食品一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由于它功能众多,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工作和生活便利,因而广受人们的喜爱。但随着微信群这一功能的建立,人们手机上的“群”越来越多,信息也越来越多,而信息多,有价值的消息未必多,但肯定的是,翻看群中的信息,一定会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使人对微信群产生了欲罢不能,爱之又烦。

如何减少人们使用微信的烦恼?依笔者之见,首先要让微信群回归创建初心。微信群的建立,目的是为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交平台。要使其功能不变味,不给使用者增加煩恼,这就要为微信群垃圾过载“减负”。也就是说,每个微友少发(最好不发)垃圾信息,如:低级庸俗视频;不实(不是权威媒体发布)的消息;翻炒多年的旧闻;贯以噱头的“新闻”(如“首次公开,惊艳全球,全国都在传”“急讯传达,快看”“重大消息”等)。因为,这些所谓的信息、视频,人们不看又怕漏掉重要消息,看后又没有丝毫的价值,让人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其次,不在微信群与私人一对一聊天,特别是不要用语音一对一侃大山;不要过多在群里刷存在感,如发某某到此一游的大量人物风景照片和视频;不在群里常晒自己陈芝麻烂谷子“杰作”(有些同志常常一篇大作发两三遍,生怕群友不看不点赞);不在群里互相吹捧;不在群里拉票、打广告;等等。第三,常给微信群进行“大扫除”。这是无奈之举。对闲聊扯淡垃圾信息过多的群定期进行清理,或设置成“消息免打扰”模式,或给它来个屏蔽。另外,进群少而精,工作群、亲朋好友群足矣。过多过滥的微信群,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垃圾信息的困扰,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情感以及流量和内存。

鲁迅曾说:“浪费别人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亲爱的群友们,让我们共同提高自身的素养,珍惜别人时间,就是对他人的尊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发(最好不发)垃圾信息吧!共同珍爱维护群友之缘,让自己和他人都充分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和美好。

韦荣景/图

猜你喜欢
群友信群浪费
不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变出“精彩”
心灵相聚
——老年人群友之歌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浪费等于扔钱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王群友寒夜跳江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