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趾背动脉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甲床缺损

2022-04-01 07:35曾艺平刁雪山李剑锋杨建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皮瓣指甲

曾艺平,刁雪山,李剑锋,杨建林

(中山源田骨科医院,广东 中山 675000)

拇指甲床损伤临床较为常见,若不进行妥善治疗,后期将严重影响手的美观及功能。目前,临床已有许多治疗方式,如岛状皮瓣、邻指皮瓣及V-Y皮瓣等[1-6],虽然治疗效果较为肯定,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治疗理念的改进以及患者对修复要求的提高,以上修复方式可能已无法满足[7-9]。因此,如何以最小的损伤换取最大的修复效果仍是目前显微外科的研究热点。我院2007年7月-2021年3月,采用带趾背动脉甲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甲床缺损,术后随访均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皮瓣切取前准备:患者均由急诊入院,完善术前检验、检查后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前B超或多普勒定位第1趾背动脉,确定此动脉走行,若此动脉缺失,则改为其他手术方式[10]。术前常规备皮、清洗足部。选用硬膜外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部伤口彻底清创,逐层显露并标记受区的血管神经。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定期观察移植皮瓣血运,予抗炎、抗感染、抗凝等对症处理,若移植皮瓣出现血运障碍,及时探查。

2 结果

图1 甲床复合组织缺损

图2 甲瓣设计

图3 术后供区外观

图4 术后3个月受区外观

图5 术后3个月供区外观

3 讨论

3.1 解剖学基础

足背动脉续于胫前动脉,其体表投影在内外踝连线的中点,行走于长伸和趾长伸肌腱间,穿越过足距骨、舟骨以及中间楔骨的背面,走行于短伸肌其深面,于第1趾骨间的近端分为足底穿支和第1跖背动脉两条终支,在其行走过程中发出了外踝前动脉、内踝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弓状动脉,这些发出的血管在行程中也发出了大量的穿支和皮支。弓状动脉向外侧方向走行,最后和跗外侧动脉相互吻合,弓状动脉分别发出第2、3、4跖背动脉。跖背动脉于跖趾关节附近处恒定的发出一较粗大穿支(皮支),最终在趾蹼缘处分出两条趾背动脉。上述穿支血管于足背皮神经及深筋膜周围处形成血管丛,互相交织、吻合。上述的血管丛以纵行走向为主,它们不但有共同的血供来源(穿动脉),并且发出分支相互交通。

3.2 本术式优点

甲床缺损修复是目前显微外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传统的修复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如带蒂皮瓣或直接残端修整,甲床未重建,致使指甲缺失,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差,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本研究所采用的带趾背动脉甲瓣,其携带部分甲床组织,为术后指甲再生创造条件;另外,移植的甲床组织术后可获得充足的血液供给,保障移植后甲床的成活。本组病例术后再生指甲无论功能还是外观均得到患者认可,新生指甲外形良好,表面光滑,使得手指外观也较为满意,充分体现了“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显微外科原则[11]。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皮瓣指甲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指甲钳的收藏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剪指甲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