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R技术制作DEM数据的精度检验

2022-04-01 14:16波,赵淮,郭
地理空间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景控制点高程

黄 波,赵 淮,郭 莉

(1.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北京 100048)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值的数据集,主要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1]。现有的DEM数据源采集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测、地形图数字化和摄影测量,但上述方法均只能提供地面离散点的高程信息,且大面积获取DEM的时间相对较长[2]。InSAR技术利用两个不同天线位置对同一区域进行观测,得到雷达数据[3],根据数据中记录的相位和强度,结合雷达传感器自身的参数、平台姿态和轨道等信息,利用几何关系解算得到地物点的位置变化量或三维位置信息。因此,利用InSAR技术采集DEM数据比传统测量方式更具优势[4]。

本文基于德国TanDEM-X卫星获取的原始SAR数据,通过数据聚焦、基线估算、生成干涉图、干涉图去平、自适应滤波与相干性计算、相位解缠、轨道精炼与重去平、相位转高程和地理编码等处理[2],生成初始DSM产品;再经过人工编辑,得到DEM成果数据;然后收集该区域高精度控制点数据、1∶10 000 DEM成果数据和2020年制作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DEM成果数据进行精度检测、地貌细节表达程度的比较分析等,客观评价InSAR技术制作DEM数据的高程精度。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选取的研究区为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为0.8万km2,测区内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地貌特征明显,地物要素丰富,涉及城市人工建筑物密集、自然植被多样、水域丰富、交通复杂,城市与农村并存。

2 数据来源

1)原始SAR数据。本文采用德国TanDEM-X卫星获取的原始SAR数据,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发的ISTM软件进行相位解缠、差分运算、滤波等处理,生成初始DSM产品;再参考在线光学DOM数据,经人工编辑去噪、水域置平等处理,生成DSM产品;最后对建筑物、植被、桥梁等进行滤波,生成DEM成果数据,格网间距为10 m。

2)控制点数据。本文收集该区域1∶2 000像控点、1∶10 000控制点、等级控制点等,共240个,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高精度控制点分布示意图

3)1∶10 000 DEM成果数据。1∶10 000 DEM成果数据采用传统生产方式,格网间距为5 m,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生产完成的。在1∶10 000 DLG数据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等高线、高程点、水系等要素以及已有的地形特征数据;同时利用各种地形特征信息提取算法,基于等高线数据采集地形特征点、特征线,进一步丰富地形特征信息,并按照统一设计的格网大小,采用合适的数学内插法生成1∶10 000 DEM成果数据。

4)实景三维DEM成果数据。2020年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项目DEM数据主要由两种方式生产:①一类区,基于已有1∶10 000或更高精度DEM数据,重采样生成10 m格网间距1∶50 000 DEM,利用资源三号卫星等立体影像和区域网平差优化后的RPC参数恢复立体模型,对地貌变化区域(变化超过1倍等高距且面积超过1 km2的区域)进行更新,与周边DEM数据进行协调处理,得到DEM成果数据,对DEM数据现势性优于2019年的区域,直接进行10 m重采样生产制作,得到实景三维DEM成果数据;②二类区,基于资源三号卫星等立体影像和区域网平差优化后的RPC参数构建立体模型,通过多模型、多基线算法自动匹配获取匹配点云数据,得到以景为单位的单景匹配点云数据,经接边、镶嵌、裁切等处理后,得到1∶50 000标准分幅的点云数据,基于点云数据、区域网平差成果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建筑、桥梁、林地等非地面区域进行DEM滤波,并将地表高程降至地面高程,形成大地高DEM数据,再经正常高转换、接边处理、元数据制作和检查验收等步骤,最后生成1∶50 000 DEM成果数据。研究区内收集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一类区生产方式获得的,格网间距为10 m。

3 精度验证

本文利用收集的240个控制点分别计算1∶10 000 DEM、实景三维DEM、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的中误差,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实景三维DEM是基于1∶10 000 DEM数据重采样后更新生产所得,因此二者精度相差较小;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精度可达3.43 m,根据CH/T 9009.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数字高程模型》中的DEM精度指标(表2),初步认为满足1∶25 000比例尺的精度要求,甚至接近1∶10 000比例尺的精度要求。

表1 控制点高程中误差统计表/m

表2 DEM精度指标/m

4 地貌精细度对比

本文选取典型的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地貌案例,结合光学DOM,对比分析了1∶10 000 DEM、实景三维DEM、InSAR技术制作DEM数据的地貌表达精细度,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1∶10 000 DEM数据的地貌细节最突出,晕渲效果是最美观的;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地貌细节丰富,虽然噪声相对较多,但反而更符合实际地形地貌特征;由于实景三维DEM数据是基于1∶10 000 DEM数据重采样后进行的局部更新,因此其地貌细节和晕渲效果均较接近1∶10 000 DEM数据。

表3 3种DEM成果地貌精细度对比

5 结语

本文利用高等级控制点分别对1∶10 000 DEM、实景三维DEM、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进行高程精度检测,计算统计后发现,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高程精度中误差达到了3.43 m。由于SAR数据无法恢复立体模型,无法精确查看房屋建筑、桥梁、植被等非地面物体的高度,降高依赖于在线数据和作业人员的主观经验值,因此DEM数据的编辑误差较大。鉴于此,本次检验初步认为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能完全满足1∶25 000 DEM精度要求。本文还对3种DEM数据的地貌表达精细度和晕渲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地貌细节,晕渲效果也符合实际地形特征。

SAR数据不受复杂气候条件的影响,可快速、高精度、大区域地进行对地观测,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变形监测、灾害监测、区域DEM提取和湿地水位监测等领域[5]。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受天气影响,需要人工消除或减轻云、云影、沙漠、冰雪、森林、阴影等影像弱纹理区域对地表高程的影响[6]。两种数据源相互补充,当获取大区域甚至境外DEM数据时,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均能得到保障。本文对通过InSAR技术制作的DEM数据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初步明确其高程精度能达到1∶25 000 DEM的精度要求,结论比较合理、科学;今后仍需通过对不同地形实验区和大量控制点进行实验[7],为开展大规模SAR数据利用InSAR技术制作DEM数据,做好扎实的理论验证。

猜你喜欢
实景控制点高程
红树林宜林地滩面高程及潮水退干时间时长的测量方法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顾及控制点空间分布的坐标转换模型研究
全站仪专项功能应用小技巧
实景演出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婺源《梦里老家》为例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中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8848.86m珠峰新高程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