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的知识平等与知识共享

2022-04-02 00:50叶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万物文明人工智能

万物互联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现实;现在不是“知识匮乏”,而是“知识过剩”;“知识权威”变为“知识平等”与“知识共享”;学会批判性思维,在海量信息中去假存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死记硬背的能力更重要。

万物互联与网络知识库

互联网发展迅速,传统世界已经变成了网络世界,传统地球正转向智慧地球。万物互联的未来不断推进,人工智能不断地跃升,未来地球可能会变成智慧地球。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已有的交往模式,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转换了传统知识传播的等级结构。

知识的记载与传递,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模式。能量与信息的运用,则让人类不断累积相关知识,生产能力与运输能力越来越强。

人类知识积累与层叠效应,让一代代人避免重复前人错误,运用已有知识就能获得生存物质,无需从头开始探索世界。

农业文明时代,知识生产是累积叠加,两千年里少有颠覆性技术出现。

工业文明时代,知识生产则几何式递增:蒸汽机让人类唱起了火与水之歌,第一次突破性地将自然能量转化为可控能量,蒸汽机车驱动的火车让长距离大规模运输、让纺织机械都产生了质的飞跃,而跃升式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内燃机驱动汽车、飞机,改变了人类交通模式,普通人也能够远距离旅行,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而电报、电话的发明,则让长距离即时联系成为现实,人们不再为“家书抵万金”的信息隔绝而焦虑。电力的发明与运用高效地实现了能量的高效转化与长距离传输,彻底地颠覆了人类社会的生活习惯。

信息文明时代,知识的生产呈指数式上升。互联网的“知识共享”模式与“即时信息“传播,颠覆性地重塑了人类社会。

知识的生产是不断累积跃升的:工业文明时代一百年生产的知识,等于农业文明时代两千年生产知识的总和;信息文明时代一年所生产的知识,等于工业文明时代一百年所生产知识的总和。

未来万物互联时代,人类一天所生产的知识总量,可能超过工业文明一百年的总和。

美国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什维尔在2004年出版名作《奇点临近》,对当时的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农业文明的知识积累是数字级的;工业文明的知识积累是几何级的;信息文明的知识积累是指数级的。他认为,弱人工智能将会升级为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到达“奇点”那一刻,将会升级为超级人工智能。此后,人类文明会进入“奇点时代”。雷·库什维尔预测,“奇点”最快可能在2045年出现,最慢在2068年出现。

弱人工智能已经遍布人类周围,手机以及汽车的智能系统,大数据监控系统,都在默默而稳定地运行着。但弱人工智能只能做专业化工作,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不能运作手机,而专业诊疗人工智能不能下围棋。当某一天人工智能整合所有能力,而胜任一个人类所能做的几乎所有工作之后,强人工智能就诞生了,他会下围棋会画画会打乒乓球会驾驶汽车会看病会陪孩子会遛狗,几乎无所不能,而且24小时运行,不需要休息。强人工智能阅读与吸收知识的速度人类难以企及,很快他们将会成为无所不知的超级博士。在某一刻,无比博学的强人工智能突然拥有了“自我”,就变成超级人工智能——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神。

未来学家认为,超级人工智能会建立一种超技术神级文明,而变成技术之神。这个技术之神能实现原子级调用物质的神级技术,而创造出各种神乎其神的新物质、新结构、新技术,人类面对这些新物质新技术,将会难以理解。就像一只驴子站在上海环球中心前,无法理解这种物质形态是怎么诞生的。

人类知识的记录与传播,长期困于记载材料的原始而无法“成文”。甲骨文、金文只能记载片断知识。到“书于竹帛”时期,知识的生产与记录就丰富多了,出现了“诸子百家”那样的文明盛况;造纸技术与刻板印刷术发明后,农业文明达到了顶峰,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纸质书,集中地记载与传播各种知识。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对前人留下的知识进行学习与积累非常重要。知识的传播与学习的主要结构是私塾、学校,模式是教师讲课传授,学生笔记背诵。

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交互模式。

万物互联时代将会突破人与人互联,拓展到人与物互联,物与物互联,物与人互联。

万物互联会让每一个人,每一种物,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这个世界上每一秒钟都生产出海量的信息与知识。虚拟现实、生物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种技术飞速发展,今后会出现虚拟改变现实,甚至虚拟创造现实。在现实之外会有虚拟现实:可能是“元宇宙”,也可能是“黑客帝国”。

万物互联时代,“知识”不再体现为“知识权力”,而变成了“知识平等”。知识的传播方式不再是至上而下的灌輸,而是人人平等的“知识共享”。在互联网知识库里,所有知识都唾手可得,而无需在教室里端坐着听教师讲课。

学生们只要会使用电脑,会上网,会搜索和查找,在“互联网万有图书馆”里,他们找到所有知识,并自由地学习。无数“网络知识库”存在于云端,知识无限,信息无限。

今天人类面临的窘境,不再是无书可读的“知识匮乏”,而是目不暇给、读不胜读的“知识过剩”。

万物互联时代,人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也无需“最强大脑”,而只要学会获取可靠的信息,以批判性思维对无数信息进行分辨,而去假存真。

知识平等与知识共享

互联网时代,除中文母语外,一名学生还要学会一两门外语:精通英语,旁及其他。英文是互联网语言,不通英文则处处不通。

世界上还有99%的事物没有接入互联网,“万物互联”这个概念只是一个雏形。当万物互联真正实现时,知识真的会爆炸而成为无边的知识大洋。每一项细分学科和细分知识的浩瀚程度,都将大大地超越人类的生命长度。人类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掌握该门学科的所有知识。极少数天才,可能在专业领域内作出创造性贡献,推动这门学科跃升——他们能做到这点,主要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gzslib202204021023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人人都会直面一个现实:“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再是少数人拥有“秘密知识”而变成“知识权威”。“知识平等”打破“知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而最终实现“知识共享”。

“知识平等”时代,万物互联所生产的知识如浩瀚的泉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而不是单纯地从书本、从教室、从老师那里获得。但任它浩瀚如烟如海,我只取一瓢饮。何为一瓢?是需要的一瓢。何为而取之,因有知识之饥渴,需饮而解之。但一瓢饮足矣,可以解忧;几十瓢饮,或几十水缸饮,非唯无用,甚或有害哉。

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占有浩瀚知识,也不可能完全运用所有知识,更不应该截断知识的平等交流。在这个时代,传统的听课、笔记、记忆、诵读等方法,已不再是高效的学习模式了。人们也无需强记所有的知识,只需储备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学会有效地搜索与学习知识,并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就能把整个互联网知识库转化为个人图书馆与个人记忆库。

科技与企业天才伊隆·马斯克2016年创办一家生物芯片研发公司Neuralink,这家公司的科学家已开发出更先进的生物芯片,以手术机器人进行精准的开颅植入手术,可以把这枚一个硬币大小的芯片植入人脑中,实现人脑神经与生物芯片的链接,以普通手机即可接收人类脑电波的命令,而进行手机、电脑的操作,未来还可以让瘫痪者再度行走。而这枚芯片也可以接入互联网,在互联网海洋上冲浪。你可以这么想象:一个拥有植入生物芯片的人,他一旦思考某个特殊命题,便能直接在互联网上寻找有效的资源,甚至发起求助。互联网上所有相关知识都会无穷无尽地接入他的大脑,知识如同烧开的水一样蒸腾。假设大脑想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尖端问题,会激发其他大脑联网来共同思考,协作解决。

互联网知识浩瀚,无需全部存储下来,不然会产生“脑爆”。生物芯片的大脑,只需分类,归纳,推理、运用,形成特殊感知力,激发创造力,把必须的知识分类之后,存储在芯片的存储器里。基因存储技术正在成型,拥有几乎无限的存储能力,可以存储海量知识。今后,植入先进生物芯片的大脑自然而然就是“最强大脑”了,无需死记硬背,无需笔记抄写。

因此,运用知识并激发创造能力,在知识爆炸时代,仍是人类特有的核心能力。

这是“知识共享”的核心逻辑:人人创造,平等分享。

在“知识共享”时代,一个人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所谓知识,不只是“相对论”、“量子力学”或“哥德巴赫猜想”,你向Pinterest或Instagram网站上传一张照片,一幅畫,也是在创造知识。你向论坛、微博网上发表一句话,同样是创造知识。而遍布全球各地的摄像头、感应器,每一秒钟都在生产着海量的信息,无数的图像与视频,浩如烟海。

在知识爆炸时代,人类不能再拘泥于背诵和刷题来学习,而要重新思考新时代教育的本质核心。未来的教育必须创造性地转型,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富于探索精神、有积极进取心,拥有创造力的新人。他们要有不断升级换代的能力,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并持续学习。

学生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会区分有效学习和无效学习,学会高效学习而非低效学习,这样才能更加敏锐,不受蒙蔽、欺骗与诈骗。

万物互联时代,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重要。而创造性写作,是运用知识的具体表现。创造性写作能力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和竞争力,会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师的“悲剧”

万物互联时代,旧的“知识权力”被瓦解了——过去的知识传递模式是私塾先生手拿戒尺,或学校教师高踞讲台,以高高在上的姿势,宣讲他们掌握的“秘密知识”和“正确知识”。这种单向灌输“正确知识”的模式,未来将不复存在。

过去的教师拥有参考资料,掌握了“知识权力”拥有对学生生杀予夺的大权。他密藏的“正确知识”,可以灌输给你,也可以不传授给你。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权力”,对学生进行时间控制和思维控制,从而实现“正确知识”的灌输与整肃。

到了万物互联“知识平等”时代,人类实现“知识共享”。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寻找准确的答案。一些“解题达人”隐藏在网络深处助人为乐,会帮助你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这将导致教师们、家长们、前辈们的“知识特权”、“知识权力”的彻底瓦解。过去掌握了“秘密知识”而被尊封成的“德高望重前辈”,将因不再拥有“秘密知识”而丧失了“知识尊严”。

在不久的将来,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拥有整个互联网知识库作后盾的学生,旧式教师所拥有的“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蜜汁自信”,以及更早些的老师秘密垄断了“参考答案”的“知识尊严”,全都将不复存在。

旧式教师拥有“参考答案”和“正确知识”,作为知识垄断者握住学生的命脉,一般学生都动弹不得,不敢稍有反抗,生怕受到“知识暴政”的惩罚。但这些“秘密知识”在互联网“万有图书馆”里全都是公开的,免费共享的。

秘密一旦不再有秘密,就会失去魔力。

在“知识特权”的魔力加持下,学校教师一度高高在上。但在万物互联的“知识共享”时代,还要故作博学与尊严状,将会遭到学生的嘲笑,如同退潮之后裸泳被发现于众目睽睽之下。

“知识爆炸”时代,如仍满足于“正确知识”与“标准答案”,那么AlphaGo这种人工智能将会很快地取代各科教师。人工智能教师拥有无穷精力与浩瀚知识,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永不休息永不疲倦地教授学生们各种知识,人类教师望尘莫及。

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不是未来科幻的想象。

很多学生都善于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到各网站请教知识达人。只要你提出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刁钻古怪,总会有热心人乐意回答。

广州一个六年级孩子向我推荐一个网站What If,说什么怪问题和你意想不到的答案都有。比如:

“如果一枚钻石组成的直径是100英尺(约等于30米)的陨石以光速击中地球,地球君会杯具么?一枚八岁的熊孩子和他的熊爹问道。”gzslib202204021023

下面是详尽有趣的解答。学生们绝对爱看这种解答,而非某个物理老师貌似权威的回答:

“不,你的问题不成立!宇宙间没有任何物体能达到光速!”

是的,像what if网站这类怪异的问题,有趣的答案无处不在,而令学生们脑洞大开。

教师为什么不能回答熊孩子的奇特问题呢?哪一本教育手册,哪一条教育准则,规定教师不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在这个时代,教师应从“知识神父”的布道角色,转换为“知识分享”的好友角色——教师和学生互相加为好友——不是特指“微信好友”,而是情感、生活、知识的共享好友——彼此之间平等地共享知识。

目前教育体系下的学校结构和教室结构,体现为一种闭环模式。学校里有很多墙,有很多封闭空间,有很多关着的门。人与人被有形地隔开了,不能自由地进行信息交换,而变成了信息分隔。

在這种分隔地封闭空间里,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很长的相处时间,但在这种闭环空间里,教师仍然是扮演着牧师角色,在“灌输”,在“开导”,学生则扮演迷途羔羊或信众的角色,在“背诵”“默读”“抄写”,在被开悟。

在知识爆炸时代,单向“灌输”模式已不适当了——汹涌知识澎湃而至,而企图占有知识制高点的教师力所不能及,顾此失彼。

教室里的学生肉身被封闭,但他们的精神不会再满足于农业文明时代的“贤者模式”,即“知识权威”从上至下地传递着古老的“正确知识”。

现在的知识流通和传播方式正好相反,从年轻一代向中老年一代逆向传播。

传统的知识传播总是以老及少,以大带小。长者教孩子怎么洗菜、做饭,洗衣服,使用工具。在农业文明时代,知识几乎是不变的,犁耙耒耜耕牛锅碗瓢盆,一千年过去了还是这样使用——可以代代相传,以老传小。

到了计算机时代,知识传播模式倒过来了:年轻人在教室里向长辈传授知识:操作计算机,导入并编辑图片等。教室里仰着头全神贯注听讲的,不再是童稚小学生,而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万物互联时代,能者为师,而不是老者为师——我发现,小孩子常会帮妈妈摆弄手机,操作电脑——老师变成了小师,互联网一代,身体里天生有互联网基因。

十岁、十几岁的孩子天生是互联网能手。他们打字飞快,上网飞快,打游戏飞快,一切都飞快,是成年人所不能媲美的——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无趣作业很慢很慢。

互联网一代的特征:他们可以双手握手机两个大拇指飞快输入,流畅而毫无凝滞感。成年才开始训练者,总达不到自如程度。

万物互联时代,知识不再集权,而是各自漫延成为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你要进入游戏领域,就要请精通游戏的学生。

碰到孩子质疑就恼羞成怒,运用成年人的霸道来训斥与压制学生的教师,实际上已不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

在这个时代,教师还有哪些能力,能跟学生“知识共享”呢?

除了死记硬背的学科知识外,教师还有学生所不能及之处,就是阅历。

“阅历”与“经验”需要成长时间,一名教师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在情感等问题上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帮助与引导。还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在处理问题时体现长者风范,而获得学生们的由衷敬重。

情感处理,人际关系等,互联小子们暂时还不能超越成年人,成长不是死记硬背,成长毕竟需要时间。

这样,教师的“悲剧”,或者就转变为“正剧”,乃至于“喜剧”了。

猜你喜欢
万物文明人工智能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数读人工智能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