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理论特性及时代价值

2022-04-02 13:16于钦明曲一歌崔国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钦明 曲一歌 崔国红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基本遵循与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从内容上看,包括建立相互协商,相互理解,平等相待的“伙伴关系”;营造相互信任、共建和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谐包容,开放创新的“文明交流”;共建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体系”等五个方面。从理论特性上看,表现为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有助于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共建持久和平、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内涵;理论特性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06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1-0032-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作出的经验总结和时代考量,对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立足于对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也立足于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准确把握。

1.建立互商互谅、平等相待的“伙伴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球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这一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4]“这个世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5],“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6],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建立国际和区域伙伴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相待,始终坚持以对话、谈判来解决争端的理念,坚决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对话不对抗”和“结伴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道路。

2.营造相互信任、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中国是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安全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每一个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7]因此,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问题上,反对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共同、全面、普遍和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秉持公道正义的原则,通过协商化解分歧,通过“对话”解决国际争端,坚持共同合作、共同建设和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努力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造一个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共建共享的国际新格局。

3.谋求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发展前景”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推进,狭隘的利己发展观与极端国家主义已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8],“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建立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基础上,以开放创新、互利互惠为基本原则,始终秉承开放和互惠互利精神,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从来不是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国“共同参与”;从来都不是谋求一家的势力范围,而是支持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从来不是建“后花园”,而是积极建设世界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为全世界人民谋幸福,创建一个共同发展持久和平的新世界。

4.促进和谐包容、开放创新的“文明交流”

文明因相互学习而丰富,因相互交流而丰富多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10],并倡导“开放中交流,包容中互生,创新中发展,为不同文明共同发展搭建交流互鉴平台”[11]。兼收并蓄、包容互生、开放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国际文化交流理念,认为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都应该风雨同舟,都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感,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旨在打破文化交往壁垒,以兼收并蓄、宽和包容的态度在不同文明中找寻精华、互相学习、汲取营养,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飞跃性、高质量发展。

5.共建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成为了人民日益关注的“民生工程”。在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和全球日益重视生态文明、重视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12]、“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13],指明了地球是我们全人类都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共同家园,呼吁要倍加珍爱和细心呵护这唯一的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唯一选择;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协作,携起手来、凝聚合力,共同谋求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14],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客观需求,更是世界人民的迫切需求。gzslib202204021316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坚持实践上的客观务实,深刻展现了平等性、共赢性与包容性的理论特性。

1.平等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15]。这一表态彰显了中国建立与世界各国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平等互利关系的美好愿景。第一,互相尊重。中国始终倡导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之间保持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主张不同的道路与制度并没有高下之别,只有特点上的差异,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二,平等对话。中国倡导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交流是以平等对话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致力于改变单边主义和利益博弈这一旧的国际秩序,努力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尊重世界各国的平等地位和话语权,积极在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与世界各国开展对话协商;第三,权责共担。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面对全球粮食安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中国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到世界问题的解决中,不断為全球治理机制贡献力量。

2.共赢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16],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共同遵循与恪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第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还是新冠病毒的世界蔓延,中国始终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坚信团结合作方可共克时艰,积极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方案;第二,搭建平台、推动合作。中国以“共赢”为理念,以“一带一路”为实践,通过筹建“丝路基金”、兴建基础设施等方式,不断加强中国与非洲、东盟、金砖国家、中东的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诸多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第三,共赢共享,共同繁荣。中国一直秉持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责任和使命,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和平发展,与国际社会通力协作,以自身力量促进国际合作,以自身贡献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3.包容性

文明是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17]。第一,文化认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承认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包容和肯定文化交流上的差异性,促进全世界多元文化繁荣格局得以持续化建设,推动人类文明得以持久延续且历久弥新;第二,对话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而不要取而代之,致力于为全世界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搭建一个能够相互交流互鉴的平台。中国孔子学院、丝绸书香工程等一系列文化交流项目,不断扩大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交流层次,不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繁荣兴旺;第三,互鉴共荣。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文明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亦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提倡要相互借鉴、相互融通、取其精华,在兼收并蓄、文明互鉴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新的活力,让世界文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文明之光。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不断推动世界大发展大繁荣而提出的可供参考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兼具深远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现实启示。

1.助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主张以全人类发展为前提,通过对话协商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构建和平发展、合作互信、合作共赢、发展成果共享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第一,在处理周边国家的问题上,始终遵循“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契机,巩固加强周边国家的和睦关系,紧密联系,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第二,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秉持相互尊重、信任的理念,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合理对待矛盾与冲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国家双赢共赢。第三,在大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问题上,中国积极助力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国家间平等交往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以双赢共赢为共同价值目标,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支持,对国际关系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

2.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方面,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于新的历史转折期,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发展的空前高度,提出“兼顾地区、国家、全球等层面,兼容地区、国家、区域、世界等共同体的新型共同体理念。”[18]。这一理念主张通过区域、双边、多边等方式建立政治、经济、责任、安全等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共同体,在政治、经济、安全、生态等多重领域打破全球治理旧体制的束缚,破解国际社会的矛盾分歧、深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发掘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不断推进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主张通过平等共处、交流互鉴来化解隔阂纷争、矛盾冲突,在平等联合、多元主体共生共处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聚同化异、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

3.共建和平安全繁荣文明美丽的和谐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国家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五位一体”总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不断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我国治国理政的理念和策略,是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对国内外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势的积极回应。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位,瞄准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全人类同生存、共发展的视角倡导世界各国解放思想,驱散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雾霾,挣脱单个国家的狭隘思维,为共建和平安全繁荣文明美丽的和谐世界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贡献了新的力量。gzslib202204021316

结语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显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矛盾和摩擦也时有发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19]。与此同时,“突破国界和地域界限的传统及非传统问题对推进世界和平发展进程提出巨大挑战。”[20]为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国际形势的综合考虑和对时代潮流的精准把握,再次呼吁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的伟大构想。既蕴含了和平强大的“中国梦”,又蕴含了和平发展的“世界梦”,体现着一种全新的思想文明、制度文明,是为解决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符合中国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为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推动建设和平安全繁荣文明美丽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当代贵州,2021(Z4):20-39.

[2] 王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重要价值与实现进路[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1(5):12-19.

[3] 杨守明.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化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19(3):20-26.

[4]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315.

[5]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2).

[6]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2).

[7] 习近平博鳌论坛演讲 向李光耀等先贤致敬[EB/OL].(2015-03-29).http://news.youth.cn/gn/201503/t20150329_6551445.htm.

[8] 张浩.开放兴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

[9][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4,523-525.

[11] 方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五重贡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4):17-22.

[12] 习近平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EB/OL].(2019-07-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7/27/c_1124805597.htm.

[13]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

[14] 贾绍俊,胡菊华.互促与同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健康”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29-34.

[1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6] 许月.习近平对“三大规律”的创新性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41-150.

[17] 習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

[18] 陈忠.世界文明变迁规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9-05-10(11).

[19] 李宝琴,于钦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1.

[20] 王沙沙,翟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0(7):237-238.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基于国际视野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析
雨花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文化传承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