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里的中国力量

2022-04-02 00:50段宝林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
关键词:王娟异域画报

段宝林

异域想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我听一位美国教授说,他的老家在美国的一个小城。这些中小城市与农村的居民,对外界事物了解甚少。不少人还以为中国人还裹小脚、拖长辫子哩。

这种情况是我想象不到的。

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住在扬州,从小就对洋鬼子十分害怕。怕老拐子把我拐了去,卖给洋鬼子,洋鬼子会挖眼珠子去制药,多可怕呀。

所以洋鬼子,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十分可怕的。后来我到法国天主堂里的达德小学读书,还是很少看到洋人,还是很怕洋鬼子。

试想,名之曰“洋鬼子”——以鬼相称,可见其非人之形状确实十分可怕。

这是一种流传广泛的、非常常見的异域想象。

王娟的新著《晚清民间视野中的西方形象——〈点石斋画报〉研究》对异域想象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这是一个新的开拓,用民俗学的方法,去研究民众的历史,过去还少有人研究,故而特别值得我们重视。

《点石斋画报》是1884年5月8日在上海创刊的通俗时事画报,共发行了15年,刊载了4000多幅画,于1898年8月8日停刊。

这是一份通俗画报,娱乐性很强。这种游戏性的画报,难道还有什么深意吗?

王娟的研究作了很好的回答。

此画报本属于上海《申报》的副刊,由《申报》的发行人英国的美查出资主办。以绘画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西方新知、奇闻逸事,面向下层民众,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发行量,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晚清时代的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这是和上层文人观点不同的民间视野的历史。

作者指出,这些西方新闻和历史,经传教士的口述,文人的记录,在报刊发表后,在《点石斋画报》中又加入了民间传说幻想、画工的想象,往往有许多变形和误读,增加了许多传奇的甚至神话的色彩。

对这样五花八门的民间变形历史进行研究和解读,需要对照当时大量的有关历史和新闻文献资料,才能分析清楚,这是十分繁难的工作。

王娟不畏艰辛,迎难而上,不但引用了大量的新闻时事、历史书刊文献资料,同画报中的丰富内容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变形与想象的原因和路径;而且引用了许许多多的古代有关著作如《国语》《山海经》《淮南子》《明史·佛朗机传》等,进行历史寻根,从许多《点石斋画报》中的民间误读和神奇想象中探寻晚清的民众思想、民族精神,分析当时异域想象的特点,如关于古今中外的食人族、关于氢气球、关于识宝传说、男女平权和许多西方奇闻异说的深入考证,旁征博引,追根问底,是颇见功力的。

晚清时代,是中国的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入侵,处于土崩瓦解之中,人们纷纷到西方去寻找出路,西学东渐在晚清达到高潮。当时人们对西方的看法,从历史资料看,一般关注的主要还是在文人上层方面,对于一般下层民众的思想,则往往不够注意,知之不多。

王娟是研究民俗文化的,所以特别重视下层民众的观点和历史。这正好补足了这个缺漏。

她发现,反映晚清民众历史的材料,除了口传的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之外,还有书面的通俗报刊,尤以可见图像的通俗画报影响最为广泛。于是对《点石斋画报》进行了深入的重点研究,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从这本书里,我们知道这些内容是属于“新型视觉文化”的,以画为主,加以解说,图文并茂。其中有时事新闻画、照相布景画,还有月份牌广告画等等。

每有重大新闻,此画报必有其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画并不是简单的粗笔漫画,而是工笔的线描,有的画中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也是用工笔细描,其形象非常生动。可见此画报虽然出版很快,却不是粗制滥造的,其图像画法纯熟,还是比较精细的。

作者还发现此画报中,中外人物的画法有所不同。

画中国人用中国传统的工笔线描;而画西方人则用西方版画之排线光感素描法,有透视和阴影。这是非常精致的安排。

每有大事,必有新画,是很不容易的。

靠什么人画呢?书中具体记述了十多名民间画工的情况。他们大多来自苏州的年画基地——桃花坞,这就把画报艺术和桃花坞年画的关系理清了。这是民间文化研究的新发展。

作者对图画和文字的关系,引用了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中的话,自行归纳为三类情况:

一是“文实图真”;

二是“文实图虚”;

三是“图文错位”;

在书中都作了具体论证,有些还引用了原图、原文。

从书中我们看到,人们对于自己见过的事物,往往能够如实描写;而晚清时人对西方的新知、科技成果、社会情况,大多没有见过,于是对许许多多的西方新闻和历史,自然都有许许多多的凭空想象。

如电梯是1902年才引入上海的,但是在1997年,画工就把它画了出来,他们没有见过,当然是凭空想象了,于是怪状百出,这些凭空想象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但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当时中国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

书中谈到,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是1900年举办的,但是,《点石斋画报》在1997年12月9日就有一幅“游观台”,提前介绍火车在巴黎博览会展出的情况。

画工没有见过火车,当然就凭想象去发挥了。说这个“游观台”很大,可以载一万七千多人,甚至还说,它可以从俄国的西伯利亚一直开到北京。这新闻画图和解说,显然已经成了科幻作品。

从书中,我们看到,这些图画的内容有对西方先进新知科技的向往,但同时也有一些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画报有许多图画,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几次大战。这些大战的结果,都是中国惨败,而奇怪的是,这些图画的重点却是描写了中国的胜利。

如中法北宁之战,中国打败了,城被攻破,被杀死不少人。但是在画报中,却画成了中国用空城计反败为胜。

对冯子才大战镇南关的大胜,更是大书特书。

对这些情况,作者在书中都做了深入的分析。

书中还对一幅关于西方“尸体处理厂”的新闻——《格致尸骸》,作了详细的背景和结果的分析记述。我以为,这件事的处理,对《点石斋画报》的重要社会作用,做了非常好的说明。

大体情况是这样的:

1888年11月9日的《点石斋画报》以《格致尸骸》为题,刊载了西洋人用尸体部件、碎骨等熬炼药品的画图,这本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事情,但是画报一出版,却引起了震撼全国的轩然大波:

八个西方国家的公使,向中国国务总理联合提出抗议,说这幅画有损西方人的形象,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一定要进行改正并赔礼道歉才行。

于是,国务总理责令上海道台衙门处理这件大事。

他们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些新闻,并不是《点石斋画报》的独创,而是他们根据许多大报如申报、新闻报、字西林报等报纸的报道来画的。这些大报在全国的影响当然是更大呀,为什么外国公使不去找这些大报反而专门找到《点石斋画报》来算账呢?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点石斋画报》某些时候在民众中的实际影响力,比这些大报的报道,所起的作用还更大些,甚至还更加引人注目。这样,《点石斋画报》当然也就更加值得重视,需要深入研究了。这是不说自明的事。

所以我感到,王娟的这本著作,对《点石斋画报》的深入研究,对人们了解晚清民众的异域想象和对西方新知的态度,对更加全面地认识晚清的这段历史,确实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是一部民俗学的好书,也是一部历史学的好书,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索,是很有价值的。是为之序。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猜你喜欢
王娟异域画报
The formation of adolescent performing culture in the chorus
《黄土地》画报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效果及作用分析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异域寻踪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
狂飙美少女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