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椅子技术

2022-04-02 23:38殷余忠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殷余忠

摘要:未完成事件是指在在潜意识中不断徘徊,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有效接触的情感。未完成事件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整合和心理发展。只有觉察它,接纳它,才有可能在许许多多的“未完成事件”中,体察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完成“未完成事件”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救赎。

关键词:未完成事件  心理能量  需求满足 空椅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未完成事件是指在在潜意识中不断徘徊,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有效接触的情感。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在一项有关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她让被试做22件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研究人员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起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起43%。通过这个试验,蔡加尼克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总是记忆犹新。曾经有人在地上铺了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段圆弧,结果发现几乎每个经过白纸的孩子都会拿起笔补上线段,让圆弧成为一个完整的圆,而且几乎所有小孩子都会尽力使自己画的线段平滑,使完成的图形与原先的弧一样。这件事件说明,人类天生就有将事情做完,让需求得到满足的倾向。但是,人类的这种倾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根本无法达到。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心理学上称它们为“未完成事件”。这里的“未完成事件”实际上是一种心结,而不是日常生活中没有完成的事情。没能好好读书的父母,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子女上一回大学;没能做某某职业的父母,会极力让孩子去做这个职业;没能完成某件事件的父母,会让孩子将这件事做到最好……这些都是心理层面的“未完成事件”。

那么,为什么会有“未完成事件”的呢?原来,生活中人们有着许许多多的需求,它们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并且排队等待着人们去满足。人们一旦满足了一个需求以后,就会生出下一个需求。每满足一个需求,已满足的需求就会后退,让出一条路给下一个需求。这当然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这样理想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上一个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它们就会卡在那里,无法后退。无法满足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压抑进了心灵的深处,一直牵引着人们的注意,不停地制造事件,让人们“看见”。然而,以前都未能完成的事件,时过境迁,就会变得愈来愈不可能完成。结果形成解决—无效—再解决—再无效的恶性循环。有时,人们还会自作聪明地让“时间”或者别的什么代替解决“未完成事件”,还会经常无意识地把“未完成事件”甩锅给“别人”,有些人会把这种心理能量以疯狂的方式喷向以往的对象,暴力、毁容直至害命行为都是在这种失控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有些人会把这种心理能量投射到今后的对象,不断地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还有些人会把这种心理能量喷射到自我,采取抽烟、酗酒、疯狂购物等方式折磨自己,或者导致心理变态,严重的还会患上抑郁症等。因此,没有人可以真正地逃离他心灵中的“未完成事件”,这是徒劳的。有效解决的方法就是觉察它,接纳它,空椅子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常用的方法。只有觉察它,接纳它,才能挖掘出那些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问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许许多多的“未完成事件”中,体察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完成“未完成事件”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救赎。

自从弟弟出生以后,恬恬就出现了行为退化现象,经常尿床,有好几次在半夜里被脾气暴躁的母亲从被窝里拉出来赶到院子里。年幼的她无力反抗,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默默地承受。上学后,恬恬有个心结一直解不开,觉得妈妈对她太不公平了。恬恬很想压制住这个心结,但它时不时就会冒出来,让恬恬备受困扰。恬恬只能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她,使用空椅子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她的这种心结。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恬恬找来了两张椅子,自己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然后通过想象把妈妈邀请到另一张椅子上,恬恬面对妈妈,一边哭泣一边诉说,把自己多年来的委屈和盘托出,然后坐在妈妈的椅子上,倾听妈妈的诉说。后来,她告诉心理医生,自从那次使用空椅子技术后,心情就慢慢感觉舒畅起来了,和妈妈的沟通也好了许多。

恬恬利用空椅子技术,坦诚地和未完成事件做了一个沟通和表达,找到了更真实的自己和新的感悟,朝着统整、坦诚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了一大步。那么,如何应用空椅子技术告别未完成事件呢?第一步,准备两把椅子,一把是孩子的,一把是他(她)的,把它们放在空房间内。第二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对着空椅子上的他(她)说出自己的未完成事件。第三步,起身,离开自己的椅子,坐在他(她)的椅子上,让自己完全成为他(她)。第四步,说出他(她)的想法与感受。第五步,再回到自己椅子上,说出听了他(她)的话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第六步,与未完成事件做个告别,积极面对新生活。

利用空椅子技术,不仅可以指导孩子告别“未完成事件”,而且可以对孩子进行创伤辅导或哀伤辅导。当然,如果发现孩子依靠空椅子技术,很难跟过去告别,不妨请专业的力量来帮助,引导孩子通过走进心理咨询室,参加成长体验小组等形式,回溯过往的事件,实现成长。

参考文献

1.边玉芳等.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陈陽.活出完整的生命.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9

3.曹卫华.知道自己要怎样前往何处.第二课堂,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