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景写哀与哀景写乐

2022-04-02 01:17徐振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古诗

徐振宇

摘要:感情包含哀与乐,风景也有衰败与繁荣。在古诗的描写中,情与景往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心情愉悦时往往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风景相伴;心情沮丧时常常是凄风苦雨、百叶残阳的风光相随。但是还有一种古诗的写作手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常常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这种反衬的手法往往给人以更加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哀情更哀,乐情也更缠绵悱恻。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详细分析这种特有的古诗反衬手法,以使大家更加清晰地体会出古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进而体会这种反衬手法的写作妙处。

关键词:反衬手法;古诗;乐景;哀景;乐情;哀情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引言

所谓古诗反衬手法,其含义被王夫之在《姜斋诗化》中清晰道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用反衬手法写出的古诗往往是于猝不及防中发生转折,使所赏之人感受到更加强烈的感情,就像是平底起波澜,更容易使读者与作者发生共鸣,更容易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

(一)乐景写哀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认为这与乐景写哀情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认为情绪最反差的时候就是一群人热热闹闹的聚会之后,自己独自返回家中静坐的时候。如果一件事物你得到又失去的情绪绝对会比从来没有得到过更加的强烈。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青青”“柳色”都是朝气新鲜的景色,后面紧接着劝酒,最后落点“无故人”,马上让读者想到出关之后孤独一人的悲凉,与前面鲜活的景色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差,愈发衬托出不舍与悲情。就像是从莺歌燕语温柔如水的江南一路西去至粗犷豪放的塞北,朋友家人一并留在了繁华的南方,自己一人去闯荡北方。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体会过“呼朋唤友买酒去”之后,再“月下独酌”的滋味往往是更加刻骨铭心的。又比如崔护在一次偶然踏青中写下著名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描写的场景也是非常美的,是在桃花缤纷的春季,诗人崔护外出踏青时,看到了令他心动的女子,女子的笑颜和桃花相互交应,使他心动不已但是或许是由于羞涩,或许是不合规矩,他只是浅浅讨了碗水就告辞离去。第二年又故地重游,又想起了那个女子,可是那个女子已经不在了,桃花却还是无知无觉的开的灿烂,也或许是看到桃花才想起了那个如桃花般的女子。睹物思人,但是人已不再了,就如《项脊轩记》中的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景物再美也无法代替心中之人,反而更添思念,更加容易勾起过往美好的回忆,也更加衬托出现实中的孤苦悲凉。越美好的东西越容易流逝,越灿烂的事物越容易消失,珍惜当下。

(二)哀景写乐

与乐景写哀情不同,如果乐景写哀情是描写诗人的郁郁不得志、哀怨与伤情的话,哀景写乐情则往往是写出诗人的志气、骨气以及傲气。经典的就像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来自冰天雪地、于灰蒙蒙中独自盛开的梅花,仅仅这一幅画就足够描写出梅花的傲骨。对于王安石最让人熟知的就是“王安石变法”,凡是变法者都是有倔强不服输的气质在身上的,敢于发声,敢于寻求突破,敢于不走寻常路。虽然变法失败,但是这种精神是足够我们永久去学习的。王安石的这首诗就像他人一样,想要给陈旧环境添加新的生机与活力。哀景写乐情的诗还有很多是用在边关上的,像戍边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虽然边关生活非常的清苦,但是也要有打胜仗的志气。还有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股子豪气油然而生。当读这些诗的时候我常常再想诗人们当时所处的环境,闭上眼睛脑海中往往是在清苦的小木屋中,或者是在北方呼啸的边关帐篷中,他们或许正在忧愁百姓的生计,或许在思索退兵良策,感觉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舍弃自我,为家国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愈读愈加佩服,也更使我们这一代人振奋。在物质条件更好的今天,在逆境或者环境没那么优越时,也应该打起精神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古诗中的反衬手法非常的多,哀景和乐景也不仅仅局限于上面的例子,我认为主要是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诗人们对于其思想的艺术化处理才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还有其如急转弯一样的转折,短短几句往往不是小刀割肉一般的感受,而是如过山车一般抛入云端又急转直下或者突然扶摇直上九万里,这种反衬手法两极对比的描写往往使读者更加记忆深刻,如同穿越时空一般与诗人心境合一,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又感慨万千,往往会勾起读者的兴趣,促使读者主动去了解诗人的背景、故事等。

结束语

在古诗的众多表现手法中,如果说正衬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意在将诗表达的意思融入其中,情景融合的话,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使反差强烈,最大的放大读者被诗里感情所震撼的力量。通过对反衬手法的认识,去体会哀景乐情、乐情哀景的奇妙反应,去体会我们与诗人隔着时空的共情,这又何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呢?

参考文献

[1]王昌铭. 乐景写哀与哀景写乐——谈古诗中的反衬手法[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高考), 2014, 000(007):38-39.

[2]王兆鹏. 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J]. 文学评论, 2011(2):6.

[3]牛景丽. 今昔对比,花面映衬——《题都城南庄》赏析兼议古典诗歌中的”人面桃花”[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 2011(5):3.

[4]何長平. 品出古诗的“意镜”[J]. 读写算:小学高年级, 2011, 000(011):4-5.

[5]刘佳. 走近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12):2.

[6]骆小所. 谈谈衬托的表情功能[J]. 当代修辞学, 1998(4):3.

猜你喜欢
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春日
劳劳亭
学古诗
古诗中的数学问题
古诗鉴赏,你不得不熟知的答题模式
我会猜
读古诗 猜谜语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古诗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