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2-04-02 01:17赵文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数据时代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政工作应该构建数据分析平台,落实网络信息管理,充分把握大学生的行为规律与思想动态;创设大数据分析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开发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思想观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引言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观念、思维模式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对网络的依赖性导致他们思维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政教师应合理运用便捷性、开放性的大数据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沟通平台、网络课堂与大学生开展谈论式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师生平等沟通,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1.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1.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冲突

大数据时代下,需要进一步创新、优化思政教育。大数据时代各种网络信息从各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思维认知,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当代大学生更加崇尚平等、共享的理念。思政工作者除了要有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大数据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这些都是创新、优化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复杂的数据信息,因而要求教师提高甄别与识别信息的能力。另外,数据信息过多,可能会对思政教育工作者造成干扰,影响其获取可靠的有用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1.2.大数据使思政教育工作面临伦理难题

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可能存在伦理问题。关联性是大数据的基本属性之一。在具体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信息库可能会同时掺杂着各种信息,比如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浏览网页网络、上网时间,这其中不乏有大学生隐私性、私密的信息。毋庸置疑数据获得者最初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获取数据,但是他们无法预测使用数据的方向与范围。运用这些数据,导致大学生的隐私信息被泄露。开放性是大数据库的基本属性。这也就意味着可能存在不法网络分子收集利用大学生数据的情况,继而侵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2.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措施

2.1.提倡个性化教育

通过大数据可结合IP地址预测人群的行为倾向与爱好,在此基础上具体给出建议、服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引入大数据后有利于教师更精准地识别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推行个性化教育。比如可运用大数据分析大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如是否积极发言,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哪,是否认真听讲等。众所周知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针对所有大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与任务,那么很难形成良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灵活运用大数据,能够更为精准的了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情况、兴趣特长,完成作业的情况,并针对性的设定作业、要求,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2.2.改进高校思政工作

数据量大且丰富是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参考资料、信息。这些信息对高校思政教师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教师创新工作理念。大数据的信息不仅数量多,且涉及到视频、语音、图片、文字等各要素。这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巨大的数据库、资源库,这有利于促进教师完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以交叉形式存在的数据信息,更有利于共享资源,促进学生获取数据信息,这些均有利于高校改进思政教育工作。

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路径

3.1.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随时可能接触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大学生习惯于在网络上评价社会热点信息、新鲜事物,并引起辩论。基于此,高校政治老师要借助大数据,充分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及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跟踪网络舆情,从而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跟踪辅导,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

3.2.分层教学

网络环境下将进一步放大大学生个性化特征与差异。数据改革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之所在。高校可充分结合大数据分析大学生的特征,并因地制宜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方法,充分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重点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学生,以及极少部分有反社会行为的学生。理论认为,相较于心理健康学生以及少数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有可能沉迷于网络之中,继而出现网络孤独症、精神麻痹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充分运用大数据与贫困大学生交流,及时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查找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恢复正常状态。针对极少部分有反社会行为的学生,建议高校思政工作者与国家相关部门配合,共同通过大数据技术、网络监管、落实有效的监管工作,完善并健全执法工作。

3.3.巧用平台,实现即时沟通

第一,高校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大數据环境下,师生双向沟通和谐、友好,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保持独立的见解,特别是在网络论战以及面对网络谣言时,更能够充分把握正确的观点。第二,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云课堂”是伴随着大数据而发展而来的。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云课堂”的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发表个人看法、评论等。同理,教育工作者可利用“云平台”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与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应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全面解决高校学生思想问题,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该深度融合高校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实际获取与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武昭阳,陈阳,贾红达.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3-16.

[2]董前程,赵培琳.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8):51-54.

[3]张葱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析[J].科教导刊,2021,(35):83-85.

作者简介:赵文力(1968.11—),男,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数据时代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
孝道文化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