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探析

2022-04-02 13:39石健翟晓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

石健 翟晓甜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主要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训练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构成。古典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星。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本文首先厘清了语文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的概念,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境,最后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以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为例展开探析,提出了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文言文教学 群文阅读

“为什么我国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曾多次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疑问,被称为“令人震撼的钱学森之问”。这个疑问在社会上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讨论,但大家都一致认为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而首当其冲便是语文教育。反观我国的教育实践,长期以单篇阅读为主,大部分时间被师生对话所占据,课上问题太多、环节太多,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太多,学生被所谓的“正确答案”所限制。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无疑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核心素养没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古典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星。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本文以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为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并探析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群文阅读的概念

新颁布的《标准》在2003年版的《标准(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并升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统领整个语文课标。《标准》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语言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1]。纵观语文教学目标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再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这正体现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对时代新人的素养要求,也反映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关于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台湾小语会前理事长赵镜中先生率先提出“群文”这一概念,倡导多文本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老师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3]。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把群文阅读界定为:“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取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4]。学界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包含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形成共识四个关键点。因此,群文阅读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议题,针对议题筛选出具有互文性的多个文本,而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文本,最终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习古文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百年沉疴难以消除,中学校园曾流行这样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古代文言文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基本上成了中学师生的共识。笔者通过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非常薄弱。由于古代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太远,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状态,因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常态化的文言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重点往往只停留在字、词、句、段的翻译和文学常识的讲授上,无法深入到作品的鉴赏层面,使得文言文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而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没能得到有效拔高。第二,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升。一方面,有些语文教师经常忙于备课、上课、赛课等,这就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研究的习惯,很少有时间来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每篇课文都按照同样的流程进行教学,即先翻译字词句,然后做课后习题。就连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基于个人经验而偏离课标要求,这样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专业能力也没能得到提升。第三,文言文教学成果的评价过于单一、僵化。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测试中,基本上都是侧重于句子的背诵、默写,非常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而记忆能力欠佳的学生就容易失分。长期下去,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文言文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很难对课文形成全面的理解和思考。这也印证了苏联杰出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的观点:“在学校往往重在发现记忆能力,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学生往往可能是很有才华、很有能力的人”。因此,在学校并不是要排斥记忆力,但如果只是发现记忆力,可能就会让人难以理解。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正面临多种困境,在阅读教学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已成必然。為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尝试将群文阅读教学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教学,为突破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困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在文言文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多文本诵读,品味语言表达的多样化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发展也要以语言为依托。群文阅读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文本的多样性,文本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多文本的诵读中实现。

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诵读文言文,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外在美感,通过多文本的诵读来训练学生对整组文言文思想情感的把握。首先,教师可以精心选取一组文言文,让学生集体诵读文本内容,初步感知同类文言文的整体美;其次,教师亲自范读或展示名家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到整组文本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朗诵中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说出在诵读不同文本时的直接感受。单篇文言文有时候很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多文本的诵读可以使学生发现不同篇章的细微差别,进而在诵读中体会到不同的情感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从而强化对同类文本的理解。例如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山水风景类文言文中,可以选取《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三篇作为群文进行组合阅读,考虑到初中的学生接触此类文章较多,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上可以达到渐入佳境的效果。这三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大致相同,其中的作者如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虽然都曾遭受贬谪,但在文章中却有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及景色美,如欧阳修醉心于岳阳楼的美景,同时又流露出与民同乐的高雅情怀,而这种“乐”似乎与《小石潭记》中的“似与游者相乐”又不尽不同。

2.多文本比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从本质上看是对比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和发现。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注重的是“满堂灌”的教授学习,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而群文教学关注到了这一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因而,文言文群文阅读或许能够弥补单篇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思维上的不足,从而培养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

首先,教师可以将一组文言文交给学生自读,并让学生自己找出文本之间的异同。然后进行对比阅读,观察每篇文言文不同的批注,记录在阅读过程种的感受,并分组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小组间思维的碰撞中形成共识。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共同交流以检测学习情况。例如,针对“古人劝我读书”这一议题,可以选取《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劝学篇》三篇文言文组合成群文。它们都是围绕“劝”展开,但文章的结构不同,情感表达也有差异。通过文本解读,《孙权劝学》讲述了孙权劝吕蒙积极学习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吕蒙形象;《送东阳马生序》记述作者到处求学、饥寒奔走之苦,勉励读书人要珍惜已有的读书环境;《劝学篇》围绕“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运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意义。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发现这组群文都是以实际生活为例来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区别在于各自的说理方法有所差异,前两篇主要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后一篇以比喻为主。另外,还可以对不同文本的作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丰富学生对作者处境认识。经过对多文本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对这组文言文形成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了解到古人读书的不易,深切的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在无形中激励自己发奋学习,这样就能够在多文本的比较整合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细心感悟,培養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万事万物都以其最美的姿态存在于地球上。其实在古典文言文当中也有很多美的事物和景色,我们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诗意。由于古代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抒情诗在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很难欣赏到文言文的美,导致在教学中存在美的缺失问题。部编本语文教材选取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作品作为教材的主体,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兼有审美价值,对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

例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爱莲说》《陋室铭》《卜算子·咏梅》,前两篇是文言文,后一篇是陆游的词,都运用了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可以组合成群文进行教学。其中《爱莲说》是借莲花的坚贞品格,表达洒脱的胸襟和高洁的人格;《陋室铭》是借对陋室的赞美,表现出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向;《卜算子·咏梅》是借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自己虽屡遭挫折却依旧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文本理解的难度不大,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看,教学仅停留于此,未免显得太过肤浅。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悟是没有体现出来的。教师应注重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性学习,让学生沉浸在群文的一个个景物描述之中,从《爱莲说》中体会出莲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和造型美;从《陋室铭》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美;从《卜算子·咏梅》中体悟到梅花傲雪凌风、顽强不屈的生命之美。另外,在这组群文中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教师可以以此为线索,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手法运用的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对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这些表现手法的认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这组群文中不仅可以感悟美、发现美、鉴赏美,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透过景物看到作者本身,可以了解到唐宋文人的精神和风骨,深入到文本的表现手法层面,从而达到渐入佳境的学习效果。

4.理解文化涵义,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古代文言文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言文群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文言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言”的积累上,更要在“文”的理解和传承上下功夫。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为例,分别选取第二单元的《陈太丘与友期》、第三单元的《论语》十二章以及第四单元的《诫子书》组成群文。其中《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驳斥父亲朋友爽约是不诚信的行为,同时指出“对子骂父”是失礼行为。陈元芳在七岁的年纪就懂得“诚信”和“礼节”的重要性,这从侧面反映出魏晋名士的良好家风,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信尚礼的道德准则。这能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榜样,使他们的日常行为符合社会标准。《论语》十二章多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及人格修养都有着精辟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古代圣贤非常重视学习的态度,讲究学习方法和效率,其中不乏大量的真知灼见,如今依旧影响着每位学习者。《论语》是儒家的代表性著作,在个人修养上提到的五常思想“仁、义、礼、智、信”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至今影响着每个中国人。《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体现出君子对自身修养的高尚追求。上述的文言文当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生哲理,通过对上述群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综上所述,目前的群文阅读教学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探讨的热点话题。在中学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积极探索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我相信,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一定会出现一片繁荣的大好景象,这势必会改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为阅读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对于培养新时代的杰出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2]赵镜中.教会学生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11(01):19-21.

[3]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33.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刊,2013(06):62-66.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