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求索,在古村落里寻找被遗忘的“家”

2022-04-03 14:44冯瑜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永州古村落村子

冯瑜

20多年来,他们考察了200多个古村落,出了4本专著,帮助几十座古建筑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让当地古建筑“活了下来”,让散落于古村落中的“家文化”得以传承。

在张官妹的童年里,故事是一个温暖的存在。

晚饭后,大伙儿从屋里走出来,大人聚在树下纳凉、打牌、拉家常,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玩着,玩累了就跑到大人聚集的地方,扯着长辈们的衣角,让他们讲故事。大人便打开话匣子,给他们讲起来—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之一。

大人讲的故事,有的是随口瞎编、用来哄孩子们开心的,有的关于家中祖辈,比如谁家的叔叔和鬼子打过仗,谁家是从北方逃难来的,更多的故事,与这片叫作“永州”的土地有关。

湖南省永州市地处湘桂粤交界,多种文化在此交融,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张官妹出生的零陵县,其历史可以在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一书中看到:“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千百年来,永州这片土地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有八角亭、孟子后裔为民除害,还有很多著名人物在此驻足,如周敦颐、柳宗元等。

张官妹说:“以前,大家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故事就像一条纽带,把长辈和小辈联系在一起,一端关联着家族的过去,一端指向孩子们的未来。

后来念书识字,从小爱听故事的她,开始自己看书读故事、撰寫文学作品。毕业后,她成为一名汉语言文学教授,从听别人讲故事到讲故事给别人听。

课堂上,她讲教科书中的内容、讲文学常识,也讲在永州驻足过的文人雅士,每次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课的模样,张官妹都很开心。同时,她越讲,越对家乡的故事感兴趣,还开始研究起柳宗元、元结、周敦颐等人和永州文化的关系。

古村落里,被遗忘的“家”

1999年寒假,一位学生邀请张官妹到她的家乡走走,张官妹欣然答应,本想只是一次简单的出行,没想到这一走,便开启了她长达20多年的研究之路。

学生的家乡在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依山傍水,景色如画,但更吸引张官妹的是那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精美的浮雕、生动的壁画、绵延的石板路……每一样,都在默默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她想把这些故事传播出去,讲述给更多人听。

她打电话把爱人胡功田叫到村里,让他也来看看这里的景致,并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他。胡功田一听,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来了劲头儿,愿意参与进来。

胡功田是永州本地人,向来热爱永州文化,还是家乡文化的“宣传能手”。他拍过宣传片,出过宣传册,也写过相关文章。回忆起往事,张官妹说:“是他让我对永州文化产生兴趣,也是他在支持着我做这项研究。”

从此之后,张官妹和胡功田成了上甘棠村的“常客”。他们和村民聊天,记录当地的神话传说和家族故事,并通过研究古书籍、族谱、家谱、石碑等材料,一一印证村民们的说法,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努力还原村落历史,将尘封的家族故事记录下来。

在研究过程中,让张官妹动容的是蕴含在村落中的家族文化。如今上甘棠村共有453户居民1865人,除7户人家是新中国成立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据说,周氏先祖于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有1200多年。在此期间,周氏用“忠孝廉节”和“崇文尚武”来教化晚辈,历代出过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文林郡、将军等100人。新中国成立后,又出了工程师、中学校长、医师等各行各业精英40多人。

可是,古村落似乎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了。在一些村民眼中,古村太“老”、太破旧,在这里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职业发展缺乏前景,房子又低矮,住着难受。于是,有人离开了,将老宅遗留在家乡,任由它被风吹、被雨打;有人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外出务工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原本属于古村落的家族文化与家族传承,也在一点点被遗忘。张官妹还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都知道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历史,也了解祖辈的故事,但在这里,问了好些人,他们都一脸茫然,摇着头说“不知道”。

张官妹心里难受,村子仍然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却总觉得少了一点“家”的文化味。因此,她决定做点事,把原本属于古村落的味道找回来,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崭新的生机。

她将研究成果编著成《千年文化古村上甘棠》,引发专家和大众的关注,成为上甘棠村申报“国宝”单位的重要资料。

2005年6月8日,湖南省文物局特意致函:“张官妹、胡功田:2004年,湖南省文物局审定,推荐江永上甘棠村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们二位所编写的《千年文化古村上甘棠》作为这次申报宣传材料,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此,向你们表示感谢。”—这是后话了,在那之前,张官妹只想做一件事:继续探寻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将它们一点点收集起来。

寻找“家”的印记

研究古村落、搜寻村落中的家族文化与传承并不容易。

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张官妹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前往村落,与村民们聊天,考察村里的历史文化,在村子里住上一段时间。21世纪初,一些村子没有铺水泥地,遇上南方的梅雨天气,泥沙路上积了水,坑坑洼洼的,走在路上十分艰难。

让张官妹心里发毛的事情在后头—很多村民养了看家护院的大狗,站起来有一人高,看到有外人来就狂吠,每每这时,张官妹有点儿害怕。

胡功田决定陪她一起到村里去,一来是保护她的安全,二来是为了方便记录—胡功田喜欢摄影,拍照技术很好,能够将村子的风貌用相机记录下来,还善于与人交流,和村民聊天时,常常是他在问,张官妹做记录,在两人的配合下,研究进度也快了不少。

尽管有丈夫帮忙,在与村民的交流中,还是遇到不少困难。有一回,张官妹和丈夫来到蚣坝镇杨家村,由于这里曾有文物贩子出没,丢了不少东西,看到外乡人,村民们异常警惕,毫不客气地赶他们走,还恶语相向。村民的不友好让张官妹委屈极了,她不断解释:“我不是来要你们东西的,我是希望能够保护好你们的文物……”说一次不行,张官妹就来第二次,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有村民被她说服了,开始给她讲述村里的历史。张官妹说:“只要好好跟他们解释,他们就会把村里的历史讲给你听。”

凭借着性格中的温和与坚韧,张官妹走访了很多村子,越走心里感触越深。

有一回,张官妹来到一个村子,问当地村民流经他们家门口的那条河叫什么?有人说就叫“小河”,有人说叫“水沟”,张官妹一听,笑道:“你们也不知道呀?没事儿,我帮你们查查看。”于是她翻阅古籍,找到了河流的名字,还把名字的由来告诉了村民们,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天天见着的小河也有名字呀!”张官妹哭笑不得:“你们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自己家的故事呢!”这件事以后,张官妹保护古村落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在走访过程中,张官妹注意到古村落里有很多古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有的建筑时间长了,在岁月的洗礼下摇摇欲坠,成为危楼,最终倒塌;有的居民保护意识淡薄,认为打理老房子是一件费劲的事情,将其空置,不管不顾;有的人收入提高了,回老家建新房,把老房推倒……看着一栋栋古建筑逐渐消失,张官妹感到惋惜不已。

与此同时,了解本村历史的老人也在逐渐减少:他们有的年纪太大,常年卧床,不太能想起村子的往事;有的被儿女接到城里去,离开了村子;还有的老人,带着村子和家族的故事,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而隨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愿意走出屋子,到外面聊天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更喜欢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开始刷视频,用微信发语音和别人聊天,孩子更是抱着手机打游戏不撒手。长辈和小辈的沟通越来越少,家文化的传承遇到了重重困难。

这是时代变化带来的趋势,张官妹感到无能为力。村子老了,家文化也老了,它们似乎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节奏。但又正因如此,给了张官妹紧迫感:她希望时光可以慢点走,让她尽可能多地把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记录下来,将村子里被遗忘的家族文化整理好,帮助村民把文化传承下去。

20年里,她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一直坚持到古村落里去考察。她告诉记者:“我的年纪也大了,只能做一点是一点,到了这把年岁,也不再求名求利,只想把它们(历史文化)保留下来。”

把家乡的文化与故事传播出去

张官妹和胡功田都是文人,举止文雅,说话温和,相处时间长了,一些村民把他们夫妻当作朋友,除了讲述村里的历史,还邀请他们参与村里的习俗庆典。比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稻开镰收割之前,有的村子欢度“尝新节”,大摆宴席,大伙儿齐聚一堂;在歌节里,能歌善舞的瑶族男女,身着盛装,聚集在茶林山坡,高声歌唱。

村里的活动大多是村民们凑钱举办的,尽管是被邀请过来的客人,张官妹夫妻也入乡随俗,凑一份钱。她说:“在永州,很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特色节日’,它们是除了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外,让村里的族人们相聚在一起的日子。”表面上看,是大伙儿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了一天,其实增强了村子的凝聚力和家族认同感。

张官妹注意到,这些年,时代在发展,村子也在发展。

过去村里多是同姓人家,大伙儿是邻居,也是同一个老祖宗的后人,因此在村子祠堂里会刻上家规家训,哪一户的子弟犯了错误,就会被家中长辈或者村中其他人押到祠堂里跪下来受罚,大声念家规家训,当众承认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记录在祠堂里的家规家训,多是与“仁义礼智信”相关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家文化”依然被传承了下来。宁远县礼仕湾村和道县东门村,自古以来便将读书与“家文化”紧密联系。只要村中子弟有读书求学之心,便会得到全村人的支持。村民家中因孩子求学而劳动力不足时,邻里便会“支援”,或帮忙种地,或从公粮中派给一些,村民们出钱出力,只为后生读书成才。因此,这两个村庄,自唐代起便培养出一批为国效劳的有识之士,如今,他们依然传承着这样的文化教育后代。

村有村规,家也有家训,张官妹一直记得父母的嘱咐:“我们家是农民家庭,很朴实,从小父母亲就告诉我们‘天上有落下,捡的也要起个早,起晚了别人已捡走了’,意思就是要早起、要勤快。我则是告诉儿子‘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需要勤奋、智慧和机遇,其中勤奋是最重要的因素’。”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张官妹先后出版了《千年文化古村上甘棠》《龙家大院》《永州古村落》《古村遗韵》等4本研究永州古村的专著,发表论文和调查文章20余篇,做了2个省级研究课题,努力促成上甘棠村、零陵区周家大院等10处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陵区蒋家大院、宁远县黄家大屋等24处被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每看到村民捧着她的书,惊讶地说“原来我们老家有这些故事”的时候,张官妹都会很开心,她不仅留住了当地文化遗产,还把它传播开了。

最让她感到欣喜的是龙家大院的后人龙献保主动回村了。他原本和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后来,龙家大院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支持家乡旅游业,他回到村里担任龙家大院的讲解员,把家乡的故事讲给游客们听,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家族文化。张官妹说:“他最适合当讲解员了,从小在这里长大,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龙献保也感谢张官妹夫妇的付出,因为他们来了,他的家乡才被更多的人了解。

时光在流逝,老人在老去,古建筑因人为或自然的因素消失不见,但文字可以将时光定格,把文化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后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辈。

当一个人对出生成长的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便也有更多的热爱。

猜你喜欢
永州古村落村子
广东省古村落:梅江区西阳镇仙花村
永州的雪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刘老汉的烦恼
望娘滩
李晖赴东航对接航线迎来突破性进展
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