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和解脱

2022-04-03 03:02谢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保罗

谢恒

摘  要: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以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为研究方法,探究主人公保罗的回避型人格及其给予他的相应的束缚和最后的解脱。本文对介绍回避型人格作出简要阐述,然后分析保罗的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即原生家庭影响和自身性格原因。再分别论述保罗对初恋情人米利安的回避,对第二任女友克拉拉的回避和对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回避,最后指出保罗的解脱以及回避型人格的解决方法。随着当今社会大众对于回避型人格的关注与热议,本文呼吁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回避型人格的注意,并将其运用于文本解读。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保罗;回避型人格

中图分类号:I561 .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4-00-03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作品注重描述英格兰中部煤区小镇人们的混乱意识和精神危机,还显示出对英国人,甚至全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D.H.劳伦斯尤其擅长象征主义和心理探索手法。《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成名作品,此长篇小说是作家的半自传体作品。因书中大量大胆的描写,小说曾一度被禁止发行。因历来备受青睐,亦有大量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儿子与情人》的文章。有许多文章从心理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来解读文本,本文将从心理学另一角度,探究主人公保罗的回避型人格,从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一经典作品。

一、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DSM-V(《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诊断回避型人格障碍为一种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一是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二是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三是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四是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被拒绝的先占观念;五是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六是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七是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儿子与情人》中,主人公保罗因回避型人格引发了一系列爱情、亲情上的恩怨。主人公保罗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分别是他的初恋情人米莉安,第二任女友克拉拉和母亲莫瑞尔太太。这三段情,无论是两场爱情还是亲情,主人公保罗由于回避型人格,在与她们的相处中,又爱又恨,既渴望情感寄托又回避真情实感,长久以往,保罗矛盾不已、备受煎熬。对于保罗而言,这三段情都是对他的束缚,令他不能自已,三人分别离他而去后,保罗痛苦万分而后幡然醒悟,决定出国,最终得到了解脱。

二、保罗的回避型人格

不和谐的原生家庭结构是保罗的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莫瑞尔太太与莫瑞尔出身阶级不同,观念迥异。莫瑞尔太太出生于一个名声很好的古老的自由民家庭,她家老一辈的人是威名赫赫的独立派[2](D.H.劳伦斯 ,2016:10)。莫瑞尔先生祖父是法国难民,跟一个英国吧女结合。莫瑞尔本人是一位矿工,文化程度很低。莫瑞尔太太严以律己,而莫瑞尔纵欲享乐。两人新婚燕尔,感情较好,但后来随着两人逐渐发现彼此的差距,感情越来越淡。莫瑞尔在工作之余,开始沉迷喝酒,与之前阳光活泼的形象相距甚远,甚至开始使用暴力。莫瑞尔太太被生活所压,烦恼倍增,随着对丈夫的失望,转向将自己的爱、关注都倾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甚至是联合孩子们来孤立、冷落莫瑞尔。长子威廉逝世后,保罗成了莫瑞尔太太新的希望。这样,保罗虽得到了莫瑞尔太太的爱与关注,但同时也更近距离感知到了家庭的痛苦纷扰[1]。

自身敏感多愁的性格是保罗的回避型人格形成的另一主要原因。保罗敏感多愁的性格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成长因素。保罗出生之际,莫瑞尔太太与丈夫关系恶化。婴儿时的保罗就总是古怪地紧锁眉头,眼神阴郁地出奇[2](D.H.劳伦斯 ,2016:43)。而小时候的保罗也会回避参加令他困窘的活动。莫瑞尔家的孩子未工作前都在周五下午领过工资,轮到保罗时,因为被大人们打趣开玩笑,保罗悻悻不已,感到又羞又窘,向母亲宣布以后再也不去办事处领工资。(症状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保罗有在社交场合和公众场合被批评被拒绝的先占观念。某一次圣诞节,保罗与孩子们在车站等待威廉回家,既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在迎接从伦敦来的旅客,又太胆小不敢跟人搭话,怕被人赶走而不敢到候车室里去。(症状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被拒绝的先占观念。)十三岁时,保罗开始找工作,但他无论是在找广告还是面试都不愿意与别人打交道,或寻求帮助,他不确定自己能被喜欢,担心别人会有消极评价。保罗到合作社的阅览室看报上的招聘广告,当别人抬头看他时,他就感觉紧张别扭。不久,保罗接到面试通知。路上,亢奋的莫瑞尔太太谈天说地,与乘客神聊一通,保罗感觉面子挂不住。等待雇主时,保罗躲在莫瑞尔太太身后。与雇主面谈时,保罗满脸涨红,还是莫瑞尔太太帮他回答。(症状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获得工作后,莫瑞尔太太因为开心在公共场合的反应也让保罗不自在,感到难为情,保罗认为这引起了别人不怀好意的异样眼光[2]。

不和谐的原生家庭结构和自身敏感多愁的性格给了保罗双重影响。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保罗的态度不是想着去解决,而是自己在心里焦虑深思,从而在心理层面给自己设置一道屏障,去排斥与他人深入的沟通、解决问题。

三、保罗的束缚和解脱

(一)保罗的束缚

保罗有三方面的束缚。分别是源于米莉安的“灵”的束缚,源于克拉拉的“肉”的束缚和源于莫瑞尔太太的“责任”的束缚。

米莉安是保罗心灵、精神上的束缚。保罗对米莉安的回避,是因为害怕交付真心后卻失去对方的结局,于是设立安全距离的回避。保罗十六岁时两人相识,米莉安是保罗的初恋。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在跟米莉安的接触中,保罗认为自己提升了观察力。但米利安是虔诚的教徒,希望与保罗有完美的精神爱情,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保罗常因米莉安的炽热感情而勃然大怒,保罗担心米莉安沉迷于强烈的感情中,无法保持正常的心态,那么如果两人分开,无论米莉安由爱生恨,还是迅速抽离感情,或者轻看保罗,都对保罗是巨大的伤害。保罗预想了最坏的结局,怕自己会被嘲弄,回避自己对米莉安强烈的真心。保罗对米莉安若即若离,情绪不定,时而开心,时而阴郁。保罗既忍不住常去拜访米莉安,又忍不住对她发脾气,或者对她置若罔闻。(症状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除此之外,保罗在成长中,对米莉安的欲望愈加强烈,却在她身上得不到满足。保罗爱米莉安但又不能与之亲近,他强烈的欲望与一种更为强烈的羞怯感和童贞观念做抗争,保罗心生焦虑、自我怀疑。保罗二十三岁时,米莉安为他献身,是由于爱保罗而做出的牺牲,不是她本身主观愿意的,使得保罗矛盾纠结,甚至巴不得自己没有任何性欲望,或干脆死去。如果要与米莉安心连心,保罗就得抛开自己,打消自己的性欲念。如果要占有米莉安,保罗又必须把她抛在脑后。保罗在心灵、精神上感到痛苦又羞耻,只得回避与米莉安的接触,与米莉安历经分手、复合和再分手。

克拉拉是保罗肉体上的束缚。保罗对克拉拉的回避是完全不交付真心的回避,是有安全距离的回避。克拉拉年过三十,已婚,与丈夫铁匠巴克斯特分居中,并且没有意愿离婚。认识克拉拉的时候,保罗还与米莉安在感情上纠葛不清,这段感情可以说是一种补助型的,是保罗在米莉安那里得不到的。克拉拉身上有米莉安的影子,克拉拉像米莉安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她自学了法语,能勉勉强强读法语书。因此,一开始,保罗就认为这段感情不关乎心灵,将这段感情局限于肉体上的追求,在真情实感上采取回避方式。克拉拉因为丈夫巴克斯特出轨以及分居而恨男人,而这正是保罗喜欢她的一个原因。不同于感情炽热的米莉安,保罗反而感觉很有安全感,两人可仅限于肉体上的寻欢,完全不需要真情实感。保罗认为克拉拉身上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她的身世大家也只知道个大概,谁也不了解其中的奥秘。保罗感到兴奋且刺激,在保罗的潜意识里也感到很有安全距离,这样自己就不会陷入太深。

克拉拉有些地方保罗并不喜欢,也有许多地方让保罗生气。比如在车间自视较高而与其他工友格格不入。保罗在听到莫瑞尔太太与克拉拉背地议论米莉安时,感到气愤,非常反感克拉拉,认为她不应如此肆无忌惮地对米莉安说三道四,并且认为米莉安的人品比克拉拉好。保罗的欲火慢慢平息,克拉拉心里的欲火几乎令她丧失理智,她每一次见到保罗就禁不住要去抚摸他。保罗认为克拉拉无药可救,成了自己包袱,气愤不已。克拉拉也感觉保罗似乎只有在黑夜里才爱她,一到白天就不爱了。两人之间的亲密逐渐变得机械化[3]。

莫瑞尔太太是保罗“责任”的束缚。保罗对母亲莫瑞尔太太的回避是对亲情矛盾感知的回避。保罗爱戴自己母亲,但母亲事无巨细的管束以及他对母亲痛苦的感同身受使他想要逃离,又认为自己肩负着照顾母亲以及这个家庭的责任而不能随心所欲。保罗小时候对母亲是绝对的服从。莫雷尔太太也是保罗的精神支柱,几乎是牵动着保罗的情绪。保罗感知到母亲所有的痛苦,却提供帮不了过多帮助。莫雷尔太太照顾保罗日常生活,关心他学业,后又陪他一起找工作,同时鼓励他业余画画。不同于雷佛斯太太及其儿女的鼓舞,使他热衷于绘画,莫瑞尔太太关心的不是保罗的艺术,而是他本人以及他的成就,影响着他成为一个意志坚定、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永不退却的人[4]。

长大后,保罗开始回避母亲的束缚。莫瑞尔太太不赞同保罗与米莉安的交往,放任他与有夫之妇克拉拉的短暂交往,希望保罗跻身于中产阶级,最终娶个名门闺秀。保罗认为个人与绅士不差上下,但自己的出身,所受的教育,自己的举止与绅士相距甚远。(症状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保罗认为自己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但又觉得良心上收到了谴责。有时候他恨她,想摆脱她的束缚,为自己的生活争得自由。保罗知恩图报,将爱倾注到母亲身上,但也使得自己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无法真心地去爱别的女人。由此,他不知不觉抵制起母亲的影响,于是两人间出现了距离[5]。

(二)保罗的解脱

保罗的第一个解脱是“肉”的解脱。克拉拉的丈夫巴克斯特住院时,保罗感到与他的亲近,一是因为两人都在受苦受难,处于绝望境地;二是因为保罗认为巴克斯特是自己摆脱克拉拉的好方法。保罗借钱给巴克斯特,帮助他在谢菲尔德安顿下来,克拉拉与巴克斯特和好如初,保罗退出三角关系摆脱了克拉拉“肉”的束缚。

保罗的第二个解脱是“灵”的解脱。保罗与米莉安分分合合,保罗一方面追求着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却始终心系米莉安,认为最终两人是会在一起并结婚的。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保罗向米莉安求婚,可在被米莉安反问是否想结婚时,保罗却回答:“倒不是十分想”[2](D.H.劳伦斯 ,2016:489),米莉安拒绝了保罗的求婚,并表示不结婚就不能在一起。保罗做出了抉择,要摆脱这个束缚:“保罗感到离她而去会误了她一生。但他心里也明白,假如再跟她缠绵不断,自己那原本就绝望的心情会雪上加霜,非活活憋死不可,等于拱手放弃自己的生命。他可不愿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挽救她的一生”[2](D.H.劳伦斯 ,2016:490)。两人分道扬镳,保罗没有了“灵”的束缚[6]。

保罗的第三个解脱是其实保罗早已逐渐有了寻求“责任”的解脱的想法。保罗快要二十三岁时,感到了身边生活的变化。姐姐安妮成了有夫之妇,弟弟阿瑟寻求着自己的乐趣,他们只是过节和需要休息时才回来。保罗烦躁不安,坐立不宁,也想离开。与克拉拉交往期间,保罗就提过有未来出国的想法,但提到不会去很长时间,说母亲在世不远游。莫瑞尔太太病重时,保罗向巴克斯特吐露之后打算到国外去。与米莉安最终分别时也提了要去国外的打算。莫瑞尔太太病重时,痛苦不堪,奄奄一息。保罗看着亦是同样的痛苦,他想要寻求双方的解脱。他往莫瑞尔太太的牛奶里掺水,免得给她的营养成分太多。安妮和保罗终日提心吊胆,为莫瑞尔太太可能会活过圣诞节感到心里发毛。在等待的过程里,保罗甚至动了想要把毯子以及厚厚的大衣都捂在莫瑞尔太太的脸上的心思。最终莫瑞尔太太去世。

莫雷尔太太去世后,保罗最后拜访了米莉安,两人诀别后,保罗感到心里及眼前身后都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和空虚。保罗思考自己在宇宙间的位置,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具直立的非常渺小的血肉之躯,还不如田野里的一个麦穗起眼;保罗在黑夜里轻唤着“母亲”。她是支撑他生命的唯一支柱,是他一切的根本。然而,她走了,和着夜色融为一体。他希望她能再次来到他身边,跟他在一起。但是保罗又想,他不会屈服。他猛地转过身,朝着城市灿烂的金色粼光走去。他攥紧拳头,双唇紧闭,昂首阔步。他不会追随她走向黑暗,走向死亡。他加快步伐,朝着隐约中生气勃勃、充满着光明和梦想的城市走去[2](D.H.劳伦斯, 2016:492)。

四、结语

本文从回避型人格分析《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这一形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可能,同时也想引起更多对回避型人格的关注。由于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自身性格或其他原因,回避型人格一旦形成,或轻或重,都会相应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相應的负面影响。那么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如何克服不良心理,重拾自信呢?这就要客观认识自我,培养勇气,实现意向单一化,尝试深度社交,走出舒适区域,自我提升和进行心理治疗[6](钱琦, 2020:41)。

参考文献:

[1]邴盛男,石伟.对回避型人格障碍认知发展历程以及诊断标准的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0):167-168.

[2][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方华文,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6 .

[3]韩丹丹.我想躲起来-羞耻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J].长江丛刊,2020(12):110-111.

[4]吕淑云.认识回避型人格[J].医药保健杂志,2009(22):20-21.

[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张道龙,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钱琦.读懂回避型人格,重拾自信[J].江苏卫生保健,2020(9):41.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保罗
富翁保罗的捐款之谜
用嘴“打”字的保罗
只是当时已惘然
内部运作
保罗老师病了
感恩那份心
三张便利贴
输在一句话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