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2022-04-03 00:17龚月琴雷勋平
物流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信息产业协调发展

龚月琴 雷勋平

[摘要]探讨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是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5-2018年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演变过程,诊断影响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前者经历了从中级到良好水平的发展过程,后者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到优质水平的发展过程;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到中等协调的演变过程;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物流产业的综合水平是影响两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基于研究结论,设计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产业;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因子诊断

[中图分类号]F49;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2-0012-08

[收稿日期]2021-09-13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2108085MG24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SK2016SD60);2021年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1010)

[作者简介]龚月琴(1980-),女,江苏东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雷勋平(1979-),男,湖北公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决策与评价、物流管理。

0引言

从既有文献看,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探讨了EDI、GPS等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作用机理[1],认为云分类挖掘有助于智能分析物流信息[2],信息集成是改善并提升物流性能的重要手段[3]。“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共享有助于优化敏捷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效果[4],协调供应链主体物流能力,增加企业期望利润[5]。在产业协调方面,魏修建,等[6]认为,信息产业是物流产业的重要支撑,已成为促进物流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柱;陈启新指出,信息流对物流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融合[7]。二是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研究广泛,各具特色,主要研究成果见表1。

从研究梳理情况来看,学界在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定性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将精力放在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的作用机理上,定量研究方面多侧重于计算两者关联度,不能很好地揭示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虽然已有文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两者的协调程度,但研究对象局限于某一区域层面,且未能识别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立足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发展实际,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而联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5-2018年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

1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物流产业发展评价方面,主要参考文献[10]-[17],从物流产业需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选择了23个指标,运用相关系数和空间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筛选[17],最终确定12个指标,构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信息产业发展评价方面,主要参考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计算体系,从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子系统、信息产业技术子系统、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信息产业应用消费子系统、信息产业发展效果子系统等五个方面构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方法

2.3协调发展关系评价模型

评估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方法较为成熟,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确定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评价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为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主要用来表征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的大目标;K为协调系数,取值范围为[2,+∞];D为协调发展度,取值范围为[0,1];T为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主要用来表征系统间互相作用的整體效应和水平,且T=αL(C)+βI(C),其中,L(C)为物流产业综合发展水平,I(C)为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α、β为待定的权重系数,将其定义为耦合作用系数,以此表征两个系统对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系统的作用大小,且α+β=1,根据文献[19]取α=β=0.5。L(C)和I(C)的计算可以参照式(14)。

其中,Z(C)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2.4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如下:用因子贡献度Fi表示单一指标(Ci)对总目标(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贡献大小,一般可以用各指标权重wi表示;指标偏离度Ii=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最佳目标值-各指标实际值,通常用(1-rij)代替;障碍度Oi的大小可以表示子系统或各指标对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影响程度的高低。具体计算见式(15)。

其中,Ii=1-rij,rij为指标标准化值,具体计算见式(2)、式(3)。

3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实证分析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3.1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研究数据一是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9);二是部分数据(如全社会物流总额等)从《中国物流年鉴》(2006-2019)获得;三是互联网普及率、人均信息消费额、电信投资完成额等来源于《中国信息年鉴》(2006-2019)。按照研究惯例,物流产业增加值、物流产业从业人数和信息产业从业人数三个指标分别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从业人数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代替。以金额为计量单位的评价指标数值已用1990年可比价格进行折算。

3.2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从图1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产业水平从2005年的1.2777上升到2018年的1.7048,年均增长速度为2.24%。从各子系统来看,物流需求、基础设施、经济效益、人力资源4个子系统均呈波动起伏的发展态势,其中前3个子系统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物流需求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4.94%,经济效益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最慢,仅为0.40%;人力资源子系统在2015年以前均处于上升态势,而后逐年下降,且平均发展水平最低。

(2)从贴近度计算结果来看,我国在2005-2018年物流产业发展经历了从中级水平到良好水平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13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处于中级水平阶段。2011年以来,物流配送逐渐得到重视,成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2008年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先后出台,物流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机遇再次叠加。同时,我国绝大多数省市都出台了“十五”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也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显然,上述政策的叠加效果在“十五”后期逐渐显现,故促使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第二阶段(2014-2018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处于良好水平阶段。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我国显著提升了物流产业地位。2014年9月《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正式出台,物流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显著提升[20]。二是我国形成了立足物流问题导向的发展运行新机制。自2015年起我国立足物流发展问题导向,以揭示物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解决关键问题为目的,形成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轮流主持的部门联席会议运行新机制,有效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和效率提升。

(3)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评价指标来看,物流业从业人数、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5个指标,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其权重分别为:0.14621、0.10352、0.9600、0.09860和0.08605,权重合计占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近60%。以上既印证了我国物流产业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缺乏这一现象,也由此表明了物流产业人力资源、物流产业需求、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益是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大资源投入、提升投入产出比是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3.3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从图2来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产业水平从2005年的1.0013上升到2018年的1.9949,年均增长速度为5.45%。从各子系统来看,基础设施、知识支撑、应用消费、发展效果4个子系统基本呈上升发展态势,产业技术子系统的变化态势相对平稳。从上升趋势来看,基础设施、知识支撑、应用消费、产业技术4个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十分接近,均为5.50%左右,快于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发展效果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较慢,约为5.33%,比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低0.12个百分点。

(2)从贴近度计算结果来看,我国在2005-2018年信息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较差水平—中级水平—良好水平—优质水平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10年),处于较差水平阶段。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总体水平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发展差异大,呈“东强西弱”的局势,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中西部省市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较差,总体实力弱,拉低了我国信息产业整体水平[21]。第二阶段(2011-2013年),处于中级水平阶段。“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大了信息产业领域投入,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加之系列产业政策发展机遇叠加,信息产业不均衡的发展格局逐渐得到重视和扭转,整体水平逐渐趋好[22]。第三阶段(2014-2016年),处于良好水平阶段。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态势日渐趋好,主要特点如下:一是新兴业态(如大数据等)逐步得到应用,信息产业的技术含量大增;二是通信技术(如3G、4G等)换代升级,用户需求激增,促进通信业迅猛增长;三是信息产业领域企业竞争力凸显,引领产业水平极大提升,如:以联想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东企西进”现象与日俱增,助力我国信息产业领域新兴经济形态的培育与壮大[23]。第四阶段(2017-2018年),处于优质水平阶段。2016年我国出台了《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推动了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载体与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促使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趋于优质。

(3)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来看,人均信息消费额、信息产业从业人数、每百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申请数、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和电信投资完成额等5个指标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其权重分别为:0.16121、0.14254、0.14042、0.12766和0.11001,权重合计占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比例超过60%。以上印证了我国信息产业人均消费额低于欧美国家这一事实,也表明信息技术人才、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投资是影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4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评价分析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根据式(14),结合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水平评价结果,计算得到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耦合度、协调度,详见表3。

从表3不难发现,2005-2018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从0.0979增加到0.6407,年均增长14.36%。2012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从失调发展阶段转向协调发展阶段,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势头逐步趋好。根据文献[19]分类标准及表3数据,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的发展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5-2007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处于严重失调阶段。尽管两业的协调度在增加,但仍处于失调阶段,存在较为难以协调的矛盾。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且发展物流产业首次被提到“十一五”规划的日程,物流产业逐渐进入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期间,除2006年外,物流产业发展均领先于信息产业。由于物流产业初入正轨,更多的是以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求生存,加之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产业在物流产业领域还未得到较好地应用,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及水平偏低,物流产业信息技术水平自然较低,故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处于严重失调阶段。

(2)第二阶段(2008-2009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处于中度失调阶段。虽然两业的协调度有一定的改善,但仍没有步入协调发展阶段。究其原因,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物流行业已被指定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推出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等系列举措,在产业规划、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营商环境等方面,物流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物流产业领先于信息产业。同时,改善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已被纳入振兴规划,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初见端倪,耦合协调水平又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步。

(3)第三阶段(2010-2012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期间,物流产业增速趋缓、平稳发展,步入专业化、细分化、业态融合化发展阶段。特别是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顺丰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开始步入电商领域,网上业务逐渐开展,成为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的缩影。同时,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增加,如2012年同比增长23.9%,投资总额突破40000亿元,物流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如交通和邮政行业一大批企业,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充分共享利用物流信息资源;我国推广使用快递安监平台;启动建设中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RFID、GPS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逐渐得到普遍应用等。显然,上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步伐。

(4)第四阶段(2013-2016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自2013年开始,两业步入协调发展阶段,且信息产业发展水平逐渐领先于物流产业。2013年为顺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物流产业从原先的规模和速度的关注,转向以质量和效益求生存。期间,物流产业基本实现了向稳趋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电商物流迅速崛起,发展迅猛,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产业领域被广泛使用,产业信息化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物流信息化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故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从失调发展阶段步入协调发展阶段。

(5)第五阶段(2017-2018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处于中等协调阶段。2018年我国大力推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物流产业总体运行平稳、增速趋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4.8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期间,虽然我国物流产业水平仍落后于信息產业,但物流在线化、物流无人技术、智慧物流逐步推广,区块链技术开始启动,以“数字驱动、协同共享”为特征的物流产业生态体系日益完备,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必将迈向更高协调水平。3.5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障碍因子诊断

根据式(15)计算影响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子系统及各指标的障碍因子,结果分析如下:

(1)从各子系统障碍度大小来看,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年均障碍度达到22.09%,年均增速为16.11%,影响逐年增加,2018年障碍度达到59.25;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年均障碍度仅为5.50%,障碍度最大的年份也不足8%。物流产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物流需求三个子系统位居第二至四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子系统位列第五位,年平均障碍度分别为14.59%、11.61%、11.37%和10.18%。由此可见,物流产业综合水平是影响两业协调发展的关键,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从障碍度变化趋势来看,各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和基础设施子系统、信息产业发展效果子系统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物流产业需求子系统、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子系统和应用消费子系统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其他子系统呈波动起伏的变化态势。

(2)从各指标障碍度(见表4列出的主要障碍因子,每年仅列出前五位)来看,2012年以前影响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物流业从业人数、人均信息消费额、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2013-2018年,影响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指标则主要包括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等4个指标。从各年份前五位障碍因子的变化来看,各指标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11年)以信息产业的影响为主,第二阶段(2012-2015年)以物流产业的影响为主,第三阶段(2016-2018年)以物流产业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再次表明信息产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支撑作用,物流产业对它们协调发展水平的作用则取决于物流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4结语

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就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经历了从中级水平(2005-2013年)到良好水平(2014-2018年)的发展过程,产业水平从2005年的1.2777上升到2018年的1.7048,年均增长速度为2.24%。物流需求、基础设施、经济效益子系统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物流需求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4.94%,经济效益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最慢,仅为0.40%;人力资源子系统在2015年以前均处于上升态势,而后逐年下降,且平均发展水平最低。增加资源投入,升级投入产出比是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经历了较差水平(2005-2010年)—中级水平(2011-2013年)—良好水平(2014-2016年)—优质水平(2017-2018年)的发展过程,产业水平从2005年的1.0013上升到2018年的1.9949,年均增长速度为5.45%。基础设施、知识支撑、应用消费、发展效果4个子系统基本呈上升发展态势,产业技术子系统的变化态势相对平稳。基础设施、知识支撑、应用消费、产业技术4个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十分接近,均在为5.50%左右,快于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发展效果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较慢,约为5.33%,比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低0.12个百分点。

(3)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从0.0979增加到0.6407,年均增长14.36%。2012年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从失调发展阶段转向协调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五个时间段:2005-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2年、2013-2016年和2017-2018年,分别对应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和中等协调,两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逐渐趋好。

(4)从各子系统障碍度大小来看,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年均障碍度达到22.09%,年均增速为16.11%,影响逐年增加,2018年障碍度达到59.25;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年均障碍度仅为5.50%,障碍度最大的年份也不足8%。从各指标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来看,2005-2012年影响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物流业从业人数、人均信息消费额、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2013-2018年影响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指标主要包括: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全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等。

(5)从各年份前五位障碍因子的变化来看,各指标对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11年)以信息产业的影响为主,第二阶段(2012-2015年)以物流产业的影响为主,第三阶段(2016-2018年)物流产业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表明信息产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支撑作用,物流产业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综合发展水平。

为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加大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尤其要搭建物流领域的信息平台,夯实我国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根基,发挥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撐作用,以政策引领两业融合发展,助力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升。

(2)从行业层面来看,以推动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转变物流发展方式,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步伐,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产业。

(3)从企业层面来看,加大科技投入与信息化建设力度,培养物流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企业充分挖掘政产学研合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夯实基础。

本文基于国家层面,探讨了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问题,尚未立足省级层面,考察不同区域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这将是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TAN Hua,LIU Xiao Li,LI Xue Xia,et al.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on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embedded linux[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51(3):2129-2132.

[2]曾奕棠,张玉峰.基于云分类挖掘的物流信息智能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1):135-139.

[3]WEI Hsiao-Lan,WONG W Y,LAI Kee-hung.Linking inter-organizational trust with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partner cooper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2):642-653.

[4]孙笑,刘春延,张池军,等“.互联网+”背景下敏捷物流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5):157-159.

[5]宋杰珍,黄有方,谷金蔚.信息对称与非对称环境下基于补偿合约的物流能力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25(6):71-81.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6]魏修建,闵宗陶.信息产业与物流产业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6):98-99.

[7]陈启新.信息技术视角下的吉林省物流产业信息管理模式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2):86-91.

[8]张莹,霍慧智,袁雪妃.我国物流业与信息业的融合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35(4):69-72.

[9]王春豪.我国信息业与物流业关联性评价[J].商业时代,2013(3):55-56.

[10]张茜,黄志建,冯珍.新零售与现代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子与路径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21(3):90-93.

[11]易燕.大數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协同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2):87-90.

[12]戴德宝,范体军,安琪.西部地区物流综合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1):90-99.

[13]李娟,王琴梅.中国四大板块物流业发展质量测度及平衡性研究:基于物流业效率视角[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7):76-84.

[14]梅国平,龚雅玲,万建香,等.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华东地区物流产业效率测度研究[J].管理评论,2019,31(10):234-241.

[15]朱芳阳,谭保华,王婷婷.生态位视角下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以“一带一路”重点省份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9,33(1):30-35.

[16]雷勋平,叶松,龚月琴,等.安徽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2):32-36,55.

[17]李伟,杨国才.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比较与时间演化分析:以“中四角”城市群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77-86.

[18]姚成胜,殷伟,黄琳,等.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能力脆弱性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性演变[J].经济地理,2019,39(12):147-156.

[19]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2):1-5.

[20]蒋建华,刘程军,刘刚,等.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2):92-97.

[21]周大铭,姚洪涛.基于竞合关系的信息产业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4):163-170.

[22]胡美林,李艺铭“.十三五”时期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5(11):22-24,30.D0DF1DB2-109E-42D0-9985-A7741199335A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信息产业协调发展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SYH药业集团物流发展道路探析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纳米产品在涂料、信息产业、材料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
大唐电信获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