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功能视域下我国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2022-04-03 02:07周晓麒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期

【摘要】行进管乐艺术作为管乐表演形式之一,最开始单一以军乐队的形式存在,主要用于战时各类庆典、征兵宣传,由于其表演形式多样且有感染力,同时也作为战争开始前鼓舞士兵的重要手段。我国行进管乐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种管乐表演形式最早以中国三大军乐团为主要表演成员,但现如今,行进管乐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努力成为我国中小学管乐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行进管乐艺术虽在各方面都有提高,但仍与美国、日本等国有一定差距,这其中的众多因素也值得我们去反思,为今后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元的思考。 本文对行进管乐艺术的历史沿革、国内发展现状、艺术表演形式、审美交流功能以及对我国行进管乐发展不足因素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发展与思考;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2-168-02

【本文著录格式】周晓麒.审美功能视域下我国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2):168-169.

一、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脉络

(一)西方行进管乐艺术的历史

行进管乐艺术作为管乐表演形式之一,最开始单一以军乐队的形式存在,主要用于战时各类庆典、征兵宣传,由于其表演形式多样且有感染力,同时也作为战争开始前鼓舞士兵的重要手段。他们除了进行礼仪或庆典的演奏是原地站立进行,其余活动基本都以上街游行的形式来进行,以达到宣传征兵、劳军的目的。在战争年代军乐队成员在带着乐器游行演出过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安全,时常跟随着一支配有刀、枪等武器的卫队。而现代军乐队通过不断将动作规范和队形技术提高演变逐渐成为一种能够体现军人威严气势、展现军人风采从而进行仪式演奏、劳军、联欢、友军友好交流的礼仪性活动。

由于二战后美国大幅裁军,当时军乐队演奏员们逐渐转业到不同地区作为行进管乐艺术教育的首批工作者,这也是使得西方行进管乐在学校、社区的发展在二战后尤为迅速。

20 世纪 60 年代末,行进管乐演奏曲目开始不拘泥于传统进行曲,经过不断地创新,管乐爱好者们将传统古典曲目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同时对表演路线及动作进行复杂设计,行进管乐艺术的表演形式逐渐在传统的规则下不断改革,发展成为更加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我国现代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

我国现代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正式成立为我国行进管乐艺术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编排了较为完整的行进管乐表演并受邀出国进行表演。并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军乐大会中以具有中国特色的行进管乐作品取得了组委会和各国同行的认可。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中,大型行进表演《长城颂》是中国管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行进演出。

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素质教育开启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各地区的大、中、小学在原有学生管乐团的基础上,开展了行进管乐艺术的培养。为我国行进管乐艺术的普及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很多城市的中小学每年都会通过举办行进管乐大赛,力求在比赛中普及行进管乐艺术,并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得我国行进管乐艺术拥有更加多元的形态。

(三)现代管乐艺术的表演形式

行进管乐的多元之处就在于它将音乐、舞蹈、体育、美术这些几个艺术门类充分融合,是艺术的多元呈现,这是行进管乐的魅力所在。但正是由于这种融合,使得行进管乐艺术的日常训练必须集演奏、队列、舞蹈动作、行进图案等多方面训练为一体,所以行进管乐日常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炼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

二、审美交流功能视域下的行进管乐艺术

(一)行进演奏者对观众的审美功能

在行进管乐艺术的训练中,演奏者将曲谱上的音符在成百上千从的练习后进行演奏,同时排练设计好的队列、动作等等,最终将这种多种艺术门类相融合的表演形式完美呈现给观众,所以从审美功能角度来说,行进演奏者对于观众具有审美引领的功能。

亞洲的行进管乐艺术发展中,日本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三十多年的普及、推广、实践下,整体水平现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日本,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会开设行进乐团课程。

结合实际来说,图2是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社团在街头进行行进表演的图片,他们对作品本身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并用无数次排练来打磨其音乐、队列、舞蹈本身,这种乐曲的创新以及队列编排都有非常全面的设计,使得行进管乐的创作更加多元化。而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表演者通过精彩演绎感染到现场观众,让观众对行进管乐艺术有最直观的震撼感,从而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形成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审美上的交流。

(二)演奏者作为编创者与观众间的“中介”作用

行进管乐艺术演奏者是幕后编创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任何表演皆是如此,所以演奏者的表演在审美功能中起中介作用。行进管乐艺术作品中创作者的审美,也通过演奏者的精彩演绎来进行表达。

表演作为中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观众作为大众本身,大部分没有将静态乐谱进行演奏的能力,所以对于观众来说,很难靠想象来欣赏音乐创作作品,只能通过最直观的表演来欣赏。这就需要演奏者先通过多年积累的乐器演奏能力先将静态的乐谱加以练习,突破作品难点并不断理解作品本身以及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而对于行进管乐这么多演奏者来说,能够做到上述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通过团队合作不断练习编排好的队列、舞蹈,这个过程中所要花费的精力比传统演奏要多数倍,同时也是对耐力与意志的双重磨炼,由此可见的表演的重要性。

三、对今后我国行进管乐艺术发展的反思与思考

我国的行进管乐在全国各地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近些年虽然有了新发展。但是我们在认可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行进管乐相比于同是亚洲的日本等国来说目前还是处于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以下想对我国行进管乐艺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是行进管乐的师资问题,由于行进管乐的训练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学科为一体,所以需要专业的行进管乐编导来进行日常的训练,中国拥有行进管乐编导资格的教师数量较少,很多时候都是由音乐教师或者管乐演奏教师代为训练,经验方面还需要慢慢摸索,这也是我国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行进管乐的日常训练设计演奏者人员众多,需要用到较大的场地,目前在训练过程中仍以传统的、简单的走位训练方式进行动作编排,没有辅助工具,故而效率极低。因此也容易出现有行进管乐的排练想法但是短期内出不来成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达到行进管乐的普及及进一步发展是十分困难的。

另外,行進管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还缺乏作品创新力,同时,由于行进管乐在演奏过程中全程站立,所以专门适用于行进管乐团的管乐器的配备也尤其重要,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行进管乐艺术发展的迫切需求。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我坚信我国行进管乐艺术能够有更加坚实且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为此努力,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有许许多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不断融合来解决。与此同时,也期待有更多专业相关的人能够为我国行进管乐艺术出一份力,希望我国行进管乐能够在科学训练,作品创新,精心编排下坚实发展,拥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宋瑾. 音乐美学基础[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

[2] 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 王德胜. 美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4] 于海. 中国行进管乐的发展与未来[J]. 人民音乐,2009(7).

[5] 李和伟. 行进表演艺术之旗舞表演的沿革[J]. 音乐生活,2014(7).

[6] 王怡雯. 浅谈行进表演艺术形式发展的三次飞跃[J].音乐大观,2014(7).

[7] 陈洁. 中国军乐事业的奠基者——洪潘教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 .

[8] 李和伟.行进表演方案创作理念概述[J].艺术教育,2013(6).

[9] 王童,杜森. 现代管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3).

[10] 彭根发. 演奏与身体美学[J]. 小演奏家,2012(10).

作者简介:周晓麒(1996-),女,汉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乐器修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