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与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2-04-03 06:42孙道宾陈圣柏许东唐毕峰周宛建唐炎燊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孙道宾,陈圣柏,许东,唐毕峰,周宛建,唐炎燊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如皋分院(如皋博爱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如皋 226500;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如皋分院(如皋博爱医院)疼痛科,江苏如皋 226500

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常见的疼痛疾病之一,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该病典型症状为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突发骤止、反复发作的闪电样疼痛或者呈现出阵发性的刀割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口角歪斜,面部皮肤发红、流泪、流涎及面部肌肉抽搐等情况。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随病程延长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多数患者疼痛发生后,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还可能会加重基础性疾病病情[1-2]。研究显示,该病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病因和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认为微血管压迫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三叉神经感觉神经根入脑干段受到压迫所致[3-4]。临床治疗中,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方式,不过药物治疗往往只能使疼痛暂时缓解,不能去除疼痛的病因,故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而手术方式很多,常见的有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等,不过效果也不一,因此,早期治疗及找寻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改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关键[5]。为此,本文随机选取2016 年1 月—2021 年12 月如皋博爱医院神经外科、疼痛科收治的84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与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神经外科、疼痛科收治的84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通过双色球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12 例;年龄40~88 岁,平均(62.15±3.67)岁;病程1~15 年,平均(7.84±2.16)年;疼痛部位:左侧25 例,右侧17 例。治 疗 组:男29 例,女13 例;年 龄41~87 岁,平 均(63.14±4.27)岁;病程1~16 年,平均(7.97±2.32)年;疼痛部位:左侧24 例,右侧18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的患者均符合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6];②所有患者均身体条件良好,无相关手术禁忌;③经过影像学检查显示具有责任血管压迫情况;④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者;⑤面部均无伤害性刺激,疼痛时间短且反复发作,处于缓解期时无其他症状。

排除标准:①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②以往具有脑部器质性病变或者具有脑部手术史者;③具有其他恶性肿瘤、凝血障碍者;④具有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者;⑤依从性不佳,随访中断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①体位选择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在DSA 下对其卵圆孔体表定位,并进行穿刺,其穿刺点是患者患侧嘴角平行线与左眼外缘垂直线焦点处;②麻醉方式为局部浸润麻醉,经过DSA 引导下取15 cm射频针穿刺至卵圆孔处,DSA 下调整并对位置进行确认,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连接射频治疗仪,行运动感觉测试,并确认刺激区域和疼痛区域一致,在肌肉颤动消除后,缓慢将0.5~1.0 mL 利多卡因注入,待患者疼痛和其他症状消失后进行射频热凝术。参数分别设定为60℃、65℃和70℃后,热凝治疗1 min,设定为75℃时热凝时间为3 min;③在治疗后回抽没有回血和脑脊液后,将复方倍他米松,剂量0.5 mL 慢慢注射进入。

治疗组患者实施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①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②体位选择健侧卧位,切口选择在患者耳后发际线内侧,钻一个3 cm 小骨窗,探查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并在乙状窦后缘和横窦下缘部位将其硬脑膜进行切开,排除患者的脑脊液,让小脑处于塌陷的状态;③分离患者蛛网膜,暴露出患者的三叉神经,查找到患者责任血管并定位,术中分离解除压迫;④选择大小适宜的Teflon 棉垫放置于患者的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⑤确认没有出血的情况下将其起开的骨窗关闭,并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的效果,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一年后,统计两组复发率。①疗效评价标准[7]:治愈为经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几乎感受不到痛感;显效为经治疗,患者疼痛程度得到2 级以上改善,可耐受,不影响生活;有效为经治疗,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不可耐受,影响生活;无效为经治疗后,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体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疼痛程度评价标准[8]: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为10 分,其中0 分说明无痛,1~3分说明轻度,4~6 分为中度,7~9 分为重度,10 分为剧烈疼痛,无法耐受。③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口周疱疹、咬肌乏力、耳鸣。④复发率,通过对两组进行一年的随访,统计复发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4 两组患者随访复发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一年,治疗组复发率为4.76%(2/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

3 讨论

目前,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案,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是患者处于疾病初发阶段,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药物治疗效果一般,病情难以控制,容易复发,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感觉神经根切断术等,效果不一,因此,找寻有效的手术方式,减少患者痛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射频热凝术在临床上应用时间较早,其治疗原理在于对额定温度选择性的对传导痛,温觉的髓鞘纤维进行处理,其病理显示,对于该类神经纤维,温度维持在70~75℃就可以被破坏,而负责传导触觉的髓鞘会因为耐热阈值较高进而保留,不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在穿刺过程中出现的运动和触觉神经纤维损伤可修复改善,患者术后通过治疗,一些并发症,例如面部麻木,咬肌乏力等可慢慢消失,同时也容易复发[9-10]。

微血管概念于1967 年由Jannetta 学者提出,同时成功开展了微血管减压术。微血管减压术是基于血管压迫病理理论,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找到压迫的责任血管,然后术中进行分隔,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1-12]。该手术方式最大优势在于可有效避免高温损害和机械性压迫,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神经纤维功能,并发症也可在短期内自行恢复。目前,该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案之一,研究显示,90%以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伴有血管压迫的情况,这也是采取该手术方式治疗的主要因素[13-14]。而随着显微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操作者自身经验的积累,临床上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其疼痛缓解率已达到85%~99%以上,而治疗有效率也达到了81%~98%[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总体有效率达到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段嘉斌等[18]的研究中,MVD 组治疗有效率(96.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一致,此结果说明,微血管减压术更加具有优势,效果更好。术后治疗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牛纪杰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此结果说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间接性地帮助患者节约了经济成本,优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秦磊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更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考虑与正确的入路方式及术中做到零牵拉技术密切有关。通过随访,患者复发率低,接受度较好。

综上所述,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优势更加突出,治疗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不同温度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臭氧消融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分析
三叉神经痛97例临床分析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