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性研究及中国的对策

2022-04-04 12:39刘瑜
中国市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

刘瑜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因为得益分配不够均匀,以及各行业之间贸易不平衡,贸易保护政策应运而生。但如何才能从国际间的贸易政策保护性研究基础上对贸易保护政策相关对策开展进一步优化,这是目前受到广泛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阐述了国际贸易政策歷史演变路径、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相关理论以及 WTO基础上国家贸易政策保护表现,对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保护相关对策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1-0013-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1.013

国际贸易组织又名世界贸易组织,能够促进全球贸易的投资自由和增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一般通过减轻或者是限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些方式来构建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商品与服务自由流通的贸易环境。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贸易的投资自由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对于增强各国贸易往来还有实现贸易公平彰显成果。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通过各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贸易政策保护已经在宏观的角度上制定了符合国际间贸易保护政策的各方面原则与内容,这其中也能体现出有益于中国的贸易政策,能够确保在这种利益的熏陶下走向错误道路。

1 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路径

从世界角度上观察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历史可以将其总结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积累的时期,当时有很多发达国家比较重视商业发展,所以也提出了一些贸易保护理论作为技术。第二个阶段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因为自由贸易比较盛行,这一时期德国与美国受到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相关理论影响,提出了部分对其他各国竞争的要求,国内的贸易政策保护核心就是立足于那些比较弱小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方面,通过推动他们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第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垄断时期,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这也导致世界诸多国家开始推行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机制。第四个阶段是战争后的世界贸易保护政策自由化导向,有很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起了一波贸易自由化的热潮,但是经过战争以后这种倾向也并不是向着全面自由发展,只是保留一部分自由,但并不影响贸易保护政策当中的内容。第五个阶段是观摩总协定基础上的新保护主义阶段。经过1973年的能源货币及债券等危机,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在贸易的政策上也逐渐收缩了自由化。从以上所述的这些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发展和改变就能看出,它的本质是脱离不了保护这个关键词的,主要是关贸总协定之前多数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属于没有什么协议作为约束,各个国家在制定一些贸易保护政策的时候都是围绕着本国利益,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的现象。从历史上来看虽然有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在某一阶段内占据着主体地位,但还是会包含一些自由倾向及贸易政策之间的矛盾。用比喻的语句去描述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它就像是一条红线,不管世界如何发展与变化,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都会有所体现。在20世纪初到中期这一历史阶段属于一种自由化的贸易政策,各国之间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是对国家之间制定的贸易保护政策实施约束,但是根本的保护性质因为国家之间的协调而发生改变。到2003年的时候,美国针对于钢铁启动了201条款项,目的是提高欧盟、日本还有中国这些国家的钢材进口的税收,达到了30%,这就是典型的维护国家自身利益情况[1]。

2 国际贸易政策保护相关理论阐述

2.1 国家贸易得益分配不均匀是贸易政策保护提出的原因

有相关学者在研究贸易条件恶化和优越优势的有效性相关理论中提出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贸易的条件上正在不断恶化,而且自由贸易南北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人们必须要对贸易的优势进行反思,接着建立了相应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与差距等情况通过模型展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虽然有利于交易双方各国,但他们之间在自由贸易基础上所得到的利益并不平等。国与国之间在贸易的利益竞争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贸易保护政策。历史中体现出的是无论是什么国家都会推崇那些自由贸易国家,在实施工业化之前便已经落实了高关税政策。关贸总协定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提出的额外条款及普惠制都属于缓解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贸易措施,这也表明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是需要遵守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各行业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贸易保护压力出现的前提

笔者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时出现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分析,以美国的钢铁行业为例,其作为发达国家,在自由贸易基础上能够获得的利益自然要比发展中国家高,但美国的政府还是要推行201条款并引发国际间的钢铁行业竞争,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自由贸易在国内各行业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平等的情况,现在还有些行业是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钢铁行业的竞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最明显的就是供应商之间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的钢铁制造行业每年都会有5000多人失去工作,1999—2001年,美国总共有18家钢材企业倒闭并有2万多名工人失业。依据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还有成本展开分析,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生产的资本基本上都在密集型产品方面实施交换,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国际分工。但美国的政府考虑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等因素,他们需要生产那些密集型产品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生产,这样一来也就让产品失去了相比较的优势,就是要将自身利益提到最大化。因为美国是钢铁行业大国之一,在美国的GDP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美国有数十万名钢铁行业人员,如果要将其转到密集型产业中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再结合自身政治上的压力和各方面权益平衡的基础上,美国才提出了201条款提高关税,这里也就看得出贸易利益能够对国内的各行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约束。

2.3 贸易政策国际间不协调无法改变贸易政策保护性质gzslib202204041249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能够进一步促进贸易政策的稳定性,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双边贸易政策的协调及区域性的协调都导致多边贸易政策成为各国对外贸易的统一政策。无论是哪种协调的方式贸易政策始终是具有保护性的,也就是说贸易政策的目的就是保护国家自身的市场稳定性并提高出口率,如此方可提高资金资本并维护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从整体上来看周边贸易最高的成就就是WTO,但各国还是改变不了贸易政策的保护性。

2.3.1 自由贸易不真实

WTO之前就是关税贸易总协定,它属于一种多边贸易协定,参与其中的国家会通过签约加入。其中的规则就是制定一些形式上的谈判来达到协商效果,但无论如何还是会根据国家的贸易实力去决定,再加上历史的缘故,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左右。最近几十年,欧盟与日本还有那些发展中的国家都通过团结合作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的实力,这样才能与美国有谈判的权利, WTO始终没有形成一种公平的贸易环境。所以就有人认为 WTO的各成员国之中的发达国家会逐渐吞噬其他国家,有的也是逐渐吞噬那些新兴工业国家,基本上都是由国际地位而决定。现在多边谈谈还是离不开国家的实力,通俗地说就是谁的实力强他就有能力吃掉其他国家,而那种自由的贸易也只是发达国家谋取利润的方式,但只有贸易保护才能达到真正的平等贸易合作。

2.3.2 WTO中存在的例外条款与规则为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在WTO的条款当中,可以体现出建立的目的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一个稳定且自由的贸易环境,而且需要每一个国家都参与进来。因为参与的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性,所以能够接受的自由贸易化程度有限。为了进一步维护WTO结果,它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给那些弱势的国家提供发展机遇,所以除了承认的一些规则之外,还会加入模糊规定,这样一来部分国家就能有效的保护国内的产业。但贸易政策始终都是国家围绕着自身利益而建立的,所以会不断地侵犯其他国家的权益,因此贸易政策在没有相应约束的基础上能够对例外条款及规则提供贸易保护性相关理论依据[2]。

3 WTO基础上国家贸易政策保护表现

3.1 公开型

公开型的贸易保护指的是在观望中,决定与WTO背景下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谈判,会涉及相关领域还有没有全面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再加上有些谈判并没有在形成协议后得到履行,其中的规定未达到保护效果。如没有涉及的领域指的是一些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会把部分行业贸易自由化放在一边不进行谈判,没有完全展开或者达成协议的谈判指的是那些比较敏感的行业各国家相比较而言差距太大,如果无法将其完全放开政策那么会导致国内的行业受到巨大损失。因此多边谈判中还是没有把某些行业的自由化减速。经过谈判以后未曾履行承诺表现是不兑现。当谈判销售协议还有规则以及例外以后指的是在协议中会明确的规定自由化贸易,其中的直接协定基本上都是通过不同规则与例外融合起来的,而规则与例外的目的也都是承认贸易保护的特点,保护性政策会向外公开,从而证明了国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所取得的成效。一般而言WTO中的多边谈判包含的敏感行业就是那些发展比较慢且没有积极改革的行业,如农业或者是纺织业和服务贸易业等,基本上就是那些发达国家所要推行的公开性贸易保护范围。

基于WTO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公开性的贸易保护政策所提出的方式有两个。一是提高关税然后限制进口,截至目前还有大多数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和行业税务都比较高,尤其是烟草或棉花这些税收甚至达到100%以上。欧洲联盟将超过配额的部分橡胶进口税务征收已经高达180%上,美国和日本对花生的税收达到了132%或者是150%。二是通过不同的非关税壁垒,国家内部的各行业产品出口将其共享是保护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国家在推行产品出口的时候种类比较多,会获得政策上的辅助。

3.2 隐蔽型

隐蔽型贸易保护是与公开型贸易保护对立的,以反倾销壁垒来说,它包含着技术壁垒及绿色壁垒等,这些保护的特点也都是遵循着共同利益为中心所建立,其中包含着公平原则、生态保护及人类健康等,从方向上看是比较理想的,但实际情况会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维护自身利益贸易保护政策的有效依据。

另外,隐蔽型的贸易保护在内容上是WTO所制定的一些规则规定与法律技术标准,也都属于正常,但会让那些发达国家随意使用然后形成贸易壁垒。目前为止各国推行反倾销法的目的就是维护自身的贸易平衡关系,但也成为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手段。如环保、检疫、福利还有产品的质量等标准化技术。其最初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全球各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性,但最终还是会成为那些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工具。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政策手段主要有高额的关税,如反补贴税还有增加高额反倾销税。禁止进口到就地销毁这不符合国家的检验与环保标准。

4 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保护相关对策

首先,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有所提高,但能夠获得的利益却并不多。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的WTO,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都在致力于保护,并不能把它想象成能够给中国一个稳定自由的贸易环境。WTO甚至会包含着进攻性和法律化,因此在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困难。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国内的市场保护应当效仿于国外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此来制定出一个有利于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的贸易法律法规。对于中国的各个产业而言,加入了 WTO之后所受到的影响存在不同之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必须要协调好每一个阶层的权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如果说过于重视承诺就会给那些有利益的企业和集团带来损失。要是各行业他们对外出口也必须要依据国家的实力,建立一些有利于自身的法律法规,从WTO框架中实时保护[3]。

其次,在WTO的规则上所提出的例外条例能够给各国家制定符合自身的贸易保护政策提供法律依据,所以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也是创设了一些有益于自身的贸易保护政策。其实WTO中很多协议和规则并没有那么严格,甚至存在着缺陷,而有些国家就会根据这些缺陷来制定一个维护自身权益的贸易条件,就像反倾销协议中的模糊性漏洞,那么中国也能针对此制定贸易保护法律与政策。

最后,在WTO当中关税的手段与非关税保护措施会受到限制然后取消,各国都会向新型的隐蔽型非关系转型,中国也应当向这一趋势发展,建立一个新颖且有隐蔽性的自由贸易保护政策。在此其中应当进一步促进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能力,还有就是强化中国的科技性壁垒。

5 总结

综上所述,WTO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保护本国的产业,但其中包含着很多复杂内容,要想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保护性研究还需要国家深入的探索并培养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婷婷,李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国际贸易增加值[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23(2):50-68.

[2]李雪平.国际贸易法制的变迁原理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法学评论,2021,39(2):155-166.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
2023 年《国际贸易》 月刊总目录
莱克勤(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大数据解读 “一带一路”成为国际贸易新引擎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