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一条流淌千年的现代之河

2022-04-04 16:50龚静染
同舟共进 2022年3期
关键词:锦江成都

龚静染

1906年,日本人中野孤山受四川总督锡良的邀请,到成都进行为期三年的教学活动。初来乍到,他眼中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但对锦江的印象却有些奇怪:“锦江环绕城墙,水不深,但可以承载小船之往来。不过,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江水都是浑浊的,何以冠上这么一个美名,令人费解置疑。”(《游蜀杂俎》)

显然,中野孤山把锦江当成了一条普通的小河。从表面看,锦江确实就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河,但对于成都人而言,锦江是一条护城河,也是岷江的内河,更是一条母亲河,养育了川西坝子上的万千儿女。

說它是护城河,是因为环抱老成都的府河和南河,两河合称锦江。这两条河从东西两个方向潜流入城,将成都旧城揽入怀中,起到城防保护作用。说它是岷江的内河,是因为岷江经过都江堰后分为内外两河,内河朝东南经过崇州、郫县等地,下流至彭山县界与外河相合,绕了一大圈,重入岷江。成都恰巧居于内河水系的中心地带,锦江穿城而过,在漫长的岁月中静静流淌。

锦江虽然很短,总长不过几十里,“在城内,自城西入,由城东出,而入大江”。(《通志》)但它是成都的母亲河,是这座中国西南重要城市的塑造者,并带来了成都平原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所以,古人说成都时是这样说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因此,锦江肯定不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它是一条城市之河、历史之河,一条自然与现实交汇的现代之河。

锦江的得名跟濯锦有关。古代成都盛行织锦,以华美著称,彼时,这条江上的水很清澈,濯锦岸边就成了成都的一大景观。《蜀锦谱》说“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锦,江名以濯锦”;《华阳国志》中则更进一步说:“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锦江就是洗锦之水,并以“锦”名之。

成都织锦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古蜀蚕丛时期,沿着岷江河谷一带就开始有养蚕缫丝的活动,并由此逐渐兴旺,带来了蜀族的强盛。到了三国蜀汉时期,蜀国在成都城南筑锦官城,并设置锦官专门管理织锦业,生产和贸易盛极一时。而织成的绸布要在河水中漂洗,锦江之水便提供了便利。

舟楫穿梭,又加之濯锦业的兴盛,古代的锦江是一条商贸之河。晋代左思的“贝锦斐成,濯锦江波”,唐代李白的“濯锦清江万里流”,都是成都锦江边濯锦业高度发达的见证。那时的锦江是什么样的呢?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一诗中的描述生动形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从古至今,要追溯锦江的历史,得从开明帝鳖灵说起。在四川上古时期,四川盆地原是一片海,后来经过造山运动等强烈的地质变迁,山峦崛起,河流纵横。在四川的蜀族先祖们进入成都平原后,水患非常严重,要生存发展,就要治水。鳖灵为了阻止洪水泛滥,采用当时湖北已有的筑坝分水方法,使沱江向东分流,减少了水害。

前人的治水经验也影响了后来者的李冰。公元前256年,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他在治水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建有奇功,修建了湔堋(即都江堰水利工程)。实际上,他的治水思想与鳖灵一脉相承,只是在后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李冰在玉垒山末端一段凿出20米口子,形成“离堆”,分水东流,这是他道法自然的杰作,这一操作改变了川西河流的大走向,影响深远。

在李冰的贡献中,一方面是沟通了四川直达荆楚和吴越的黄金水道,使秦凭借顺畅的水路交通直入中原,由蜀而得楚,然后一统天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另一方面则是对河流沟渠的治理疏导,形成了对川西平原的地理塑造,成都得以日益发展壮大。在丰富水源的环绕中,成都尽享山川的膏腴,奠定了一个大城必备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四川盆地腹心地带的一颗明珠。

当然,在成都的城市发展史中,治水一直都是相伴其中的,这就不得不说到西汉时期著名的循吏——文翁。他在任蜀郡守时,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引湔水和清白江连接,扩大了都江堰灌区。

实际上,文翁时期也可以说是岷江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一段时期。岷江走出高山峡谷,通过都江堰流入成都平原的一段,是它最早与人类发生密切关系的一段。在这一段上,人口密集,市镇相连,农耕繁忙,商贸辐辏,岷江之水流过之处,“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灌溉与河运两旺,沿岸是汲水、浣衣、打渔的人间景象。

但对成都水系改造最为直接的是晚唐的高骈。如果说,之前的治水还是在相对大范围内进行,那么高骈的治水则是直接的和局部的,却也是对成都水系改造影响最大的。高骈是个武将,唐朝乾符二年(875)后任成都尹和剑南西川节度使,镇守成都。当时南诏不断进犯四川,威胁成都,为了加强防御,高骈修建了成都府罗城,并将东向流入沱江的毗河分流为二,形成两江抱城的局面,起到拱卫成都的效果。

高骈本是为了防御而引入卫河,却无意间改变了成都的城市格局,锦江环绕着成都旧城,河水流过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在千年之中未有大变。但随着城市不断扩大,旧城墙被拆除后,城市与河流的边界被取消了,锦江彻底融入到城市的躯体中;特别是近30年,成都扩大了一倍以上,锦江实际已成了穿城河,早已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大厦和密集的道路所包围。

进入了现代的锦江,在治水方面更多是从防洪和综合整治着手。锦江的汛期一般在每年的7月到9月,一旦上游涨水,锦江必然出现连锁反应,平时温顺的河水突然汹涌翻滚起来,水势湍急,威胁着岸上的生活。同时,城市越来越大,锦江承受的排放压力也越大,特别是一到枯水时节,就变成了一条臭水沟,百姓深受其苦。

从1992年起,成都市政府针对锦江的情况启动了综合整治工程。这次治水是对城市的一次大“整容”,锦江沿岸彻底变样,而这次整治实际也是两个时代的分界点,一种现代的、新的河居生活模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千年之变,也可以说是千年锦江的华丽转身。

就是这短短的一段水路,锦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战国时期,秦先灭蜀,顺江而下再灭楚,后得天下,张仪就道出了个中玄机:“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而下,至楚三千余里。”秦国其实是借蜀之船与成都之富饶,有了粮草的保证后才敢伐楚,小小锦江也牵动着千里之外的战争。

锦江历史上最为传奇的是沉银之谜。明末时期,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与明参将杨展的军队在彭山江口激战,张献忠大败,在兵退成都前,他把所有的金银财宝埋在了锦江下。后考古发现,张献忠确在江口沉银,2017年的出水文物就超过一万件,震惊学界。锦江里到底还埋藏了多少秘密,谁知道呢。

辛亥革命前夕,锦江也同样书写着历史传奇。当时,保路运动在成都愈演愈烈,赵尔丰眼见风潮有漫天之势,便大开杀戒,制造了“成都血案”,并实行全城戒严,封锁消息。当夜,同盟会员为突出重围,在锦江河畔秘议,决定制作数百块木牌,在上面书写文字,覆以桐油,然后投入江中。木牌漂流而下,以发“水电报”的方式将血案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锦江居然成了一张昭告天下的“流动报纸”。

当然,锦江的日常作用在通航上。当年九眼橋一带船帆林立,商贸兴盛,这条通道是最便捷和顺畅的,一舟可达长江尾,与大海相拥。清末,张之洞在四川办机器局制造枪炮,地点就设在锦江边上,为的是便于水运,取锦江之利。实际上,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也可以说发源于锦江,它以成都为起点,以华美的蜀锦、蜀绣为货殖,沿锦江而下,远走海外。所以,锦江是包容和开放的象征,它是成都走向外部世界的通道,也是这座城市连接中原腹地的一条脐带。

到了近代,织锦在成都仍然流行。清末文人王兰生的家就在锦江边,他的生活就是“织锦闲时学捕鱼”,很是悠然自得。在他眼中,锦江两岸更多是乡村田园图景:“舂锄照水疏疏白,御麦摇风细细黄。”(王兰生《锦江遣怀》)但现在的锦江早已不是他笔下的景象了。

首先是航运功能大大弱化,下游堤坝被加高,锦江水位下降,导致航运逐渐消失。到现在,作为商业功能的船只几乎已经绝迹,九眼桥头百船汇集的景象不再。其次是城市居民与河水的关系也被大大改变了,那种沿河挑水、捣衣、捕鱼、洗澡的生活成了过去,而这是很多成都人童年和人生的记忆。再就是锦江两岸过去是田野,“竹外连村八九居”(《锦江遣怀》),人烟稀少,而现在是高楼林立,如今的锦江就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行。传统意义的濯锦之江只存在于古典诗词中,而那条充满了市井烟火气息的河流已经消失。

但新的锦江还在流淌,城市日新月异,锦江也是见证。首先是堤岸的修建,整个锦江几乎全是整齐的条石垒砌,虽然没有自然坡岸,但升高数米的大堤对于防洪泄涝有很大的改变,人们不会为汛期来临而发愁。其实,人们也并非没有怀旧之心,为了留住锦江的旧时记忆,成都市在望江楼下保留了一百米的自然河岸作为“纪念”,人们可以在那里看到原始、自然的锦江河岸,而孩子们可以在岸边舀蝌蚪、弄水草、网小鱼,瞬间回到昔日的亲水生活。

对锦江的打造,成都市也时出新招。为了城市旅游的需要,在合江亭一段筑坝提高了水位,让游船自由通行,游客们可以在其间饱览水上风景。2019年初,成都还推出“夜游锦江”项目,从东门码头到九眼桥,在这一段锦江上,桨声灯影,迷离而艳丽,让古老的成都焕发出时尚而现代的气息。

通过锦江可以观成都之变。过去的低矮棚户不见了,排水系统有很大的治理,锦江水文落后的状况大为改善。这30年中,到过成都的人都会发现,现在最有城市风情的地方就在锦江两岸,堤岸实现了全面绿化,因地制宜,因势造型,培植花木,修建道路,不少路段甚至有移步换景的美化效果,是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好去处;同时,在对河岸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方面卓有成效,像望江楼、合江亭、安顺廊桥等历史遗迹得到了保护、修缮和利用,成为沿锦江绿化带上的一个个景点,游人如织。如今,锦江边随处可见白鹤,它们成群地沿着河道来回翩飞,舒展而诗意,就像这个城市上空轻盈的灵物,传递出千秋雪与万里船的悠远信息,再次证明了锦江之美,可与天地同在。

新锦江已非昔比,这条李白、杜甫、苏东坡都走过无数次的古老河流,实际也是一条蜀地文化的璀璨之河,如果时光可以回头,他们一定惊讶于其当今巨变。锦江就是一面大自然留给这座城市的美丽镜子,能照见过去和现在,也照亮了未来。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锦江成都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锦江风尚
——献给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歌
成都
上港集团控股锦江航运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