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余铁道部部长任期内活动研究

2022-04-04 20:49夏越
西部学刊 2022年6期

摘要:顾孟余是民国重要的学者,是国民党改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和蒋介石再度合作。1932年顾孟余出任铁道部部长一职,并履职三年至1935年。这三年间顾孟余参加大量的铁路建设实践,如打通粤汉铁路、促成北宁路通车、革新物流设备等。通过对顾孟余任铁道部部长时期的活动研究,可以看到他的一些思想和实践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建设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关键词:顾孟余;国民政府铁道部;北宁铁路;粤汉铁路

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6-0165-04

顾孟余,1888年出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原籍浙江上虞。早年留学于德国,毕业于柏林大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兼教务长。后出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校长。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历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教育部部长、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等,抗战期间,汪精卫叛国,顾孟余力劝无效与之分道扬镳。1949年顾孟余赴中国香港,后定居美国加州,1969年赴中国台湾定居,1972年在中国台湾病逝。

顾孟余自1932年到1935年担任铁道部部长,在其任期内对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给予了强力促进。1935年11月15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对过去四年的铁道建设进行了表彰:“所以我们观察过于数年来的交通建设,自民国二十年以后,四年间所成就的,比二十年以前所成就的尤多,差不多可以作一个划分的时期。”①由此可见,顾孟余贡献甚巨。顾孟余任铁道部部长时期之活动,鲜有学者专门研究,本文通过《申报》来佐证他的活动轨迹,将其当政期间比较亮眼的铁路活动,如修筑粤汉铁路、促成北宁路通车等事件,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并作简单评价。

一、加速打通粤汉铁路

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就批准了粤汉铁路的修路计划,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时该路就已开工修筑,但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粤汉铁路仍未完成贯通,其原因有二:首要原因是粤汉铁路中株(株洲)韶(韶关)段山高路险,不易修筑,所需资金数目很大,故一直未能完成修筑。次要原因则是湘(株洲)鄂(武汉)段因常年饱经战乱,年久失修,故急需整顿。粤汉铁路的贯通关系重大,其是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西南军阀并提早准备抗战的关节部位,“如果没有粤汉铁路,西南抗战基地的建设,将难以迅速完成,一旦战事扩大,中国将难以长期抗战。”[1]故顾孟余当政铁道部以来,整理粤汉铁路是其工作的重心之一。

株韶段工程的总工程师人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此项工程能否高效安全完成,当时的风气和情势,选拔工程师不仅要重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得考量工程师政治上的地域背景。顾孟余在这个问题上认真斟酌后,最终将人选定为时任陇海路西段工程局局长的凌鸿勋。顾孟余认为:“因为中央要派一个人去广东主办铁路的修筑,如派的不是广东人,恐怕会和广东当局合不来,致使工作受了影响,但如派了一个长年生活在广东圈子的人去,又怕他乡土意味太重,与省当局太过接近,办事也有不便,碰巧凌氏是一个经常不在广东的广东人,自然容易被双方所接受。”[2]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凌鸿勋于十一月一日宣布就职后②,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之后也未受到各方政治势力的过多阻挠。

完成株韶路段和修补湘鄂铁路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英国的庚款退款③以及公债,1932年9月8日,顾孟余满足广韶局局长李仙根的请求,先拨庚款十万镑以便修筑粤路株韶段④。株韶段铁路经费要求甚高,拨款后仍无法开工,顾孟余又于10月4日向中英庚款董事长朱家骅借庚款以十七万建筑株耒段,庚款七十万镑以建筑株韶段,以促进工程进度⑤。10月30日,铁道部发布了《铁部计划完成粤汉路》这一重要规划。规划中将通车时间预定至1937年能实现粤汉铁路全面通车,并作出了大致需要六千万经费的财务预算,该计划中将筹集公债的需求和办法公之与民,以求民众购买公债利好铁路⑥。11月3日,顾孟余为了便于公债的发行,又特令请假回广东的铁道部业务司司长关赓麟关注调查该路沿线商务物产已备参考⑦,可见顾孟余对粤汉铁路贯通之急切与重视。11月22日,顾孟余与次长曾仲鸣就借用庚款以修筑粤汉铁路这一事项基本和中英庚款董事会商洽后得到肯定性进展⑧。得到这一重大进展后,顾孟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于25日就坐轮船前往武汉前去会见蒋介石,以便商谈修筑粤汉铁路之事⑨。在武汉,顾孟余主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视察湘鄂路局以知实情⑩,二便是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对于粤汉铁路也不可谓不重视,早在1932年6月,他就指示“粤汉路之重要与紧急,实比其他铁路为甚!近闻只由南段韶关修起,而北段尚未准备同时兴修,则此路不知成于何日,焦急之至!”[3]11月29日晚蒋亲自与顾孟余谈话,以了解其中内情。经过长达近十个月的争取,1933年7月20日,顾孟余得以代表铁道部与中英庚款董事会签订了《粤汉路借欵合同》,这项合同所借的庚款主要是用来帮助发放公债,以募集铁路资金。这项合同签字后,工程进度明显加快,“粤汉路株韶段派江季平到衡、刘潜厚到株、设工程局、用湘工木材、积极兴筑”都是实时的明证。1934年3月7日,粤汉路株耒间加速招标开工,为了鼓励更多熟练的铁路工人加入该事业,给予了火车的票价优惠,可见工程如火如荼。1936年4月28日,粤汉铁路株韶段经过筑路员工的辛勤劳作,以染疾、遇险死亡3400多人为代价,终于提前一年在湘南太平里接轨完工[4]。这条被称为中国铁路界最完善的科学的铁路能提前完成是与顾孟余的努力分不开的,他知人善任,任用凌鸿勋;四处奔走募集铁路资金,未雨绸缪地进行规划;还深切地考虑到了铁路背后的政治因素,作为汪派人物,他也很好地处理了与蒋介石的关系;诸多因素都影响到粤汉铁路的工程修筑。

二、促成北宁路重新通車

北宁铁路是由北平至辽宁沈阳的重要交通脉搏,该路于1911年时修成,彼时名为京奉铁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将奉天改为辽宁省,又因北京当年改名为北平,故称北宁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悍然袭击沈阳,北宁路路局也于9月19日下午一时被日军占领,此后日军更是丧心病狂,飞机用机枪扫射北宁路上的客车车身,并投放炸弹,造成中国平民死伤。日军强占辽宁省后,将该路关外段也占为己有,并改名为奉山路。北宁路就此被分为关内关外两截,关内外的通车陷入停摆,这对于关内外的往来带来不便。gzslib202204042100

中日塘沽协定后,中日战事趋于稳定。1933年7月3日,北宁路先是恢复了平唐路线直达唐山。1933年7月5日,日方提出无理要求,要求北宁路要由中日满三方合组委会管理北宁路一节,这个要求显然不能答应,等于变相承认伪满洲国。对于北宁路的通车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大的考量在于政治和外交。1933年8月,顾孟余赴北平接见了北宁路路长钱宗泽,考察了北宁路唐榆段通车问题。1933年11月7日,顾孟余为北宁通车事定调:

“北宁路自前年九一八后,即行断绝通车,现虽能由北平通至榆关,然以日伪之奉山路关系,迄未能通至关外。行旅商业,均感困难,兹经新任不丧权利下举行通车。现路局方面,决定原则,不准日伪以奉山路名义通车关内,及与日伪断绝银钱上与公文之往来,一经双方同意,即行签字,通车关外,由平直达辽宁。”

从顾氏的言论可看出,此事之难办,一方面要促成通车,另一方面更是要注意保存国格。顾孟余将此事交于新任北宁路管理局局长殷同负责,殷同此人是一个实干主义者,早前负责北宁路东段的接收工作,有一定与日本人交涉的经验。1933年12月11日,殷同到达南京向顾孟余报告北宁路的路政,并将通车方案分呈汪精卫和顾孟余,但由于提出之条件,日方表示不接受,而中方亦难以接受日方的条件,谈判一度陷入停顿。殷同再度于十三日拜会顾孟余,几经思索,殷同最终按顾孟余之意,拟定了一个比较折中,且最后被接受的方案,即“由中国旅行社主持银钱票务、发售联票、凡北寗路车驶抵山海关时、即将关内票面撕去通车关外时、由彼方负责”。按照这个方案,就可以满足顾孟余设想的政府间不接触的意愿,因为负责接洽的是中日的旅行社与观光团,避免了和“满洲国”官方性的接触,此后通车谈判基本按照这个路径前进。1934年6月28日,中日双方在北平分别发表通车办法。7月1日由北平至沈阳的列车恢复通车,该路线业务如前殷同所议,由设置在榆关的东方旅行社负责,铁道部在屈辱的环境下,采用了一种较为灵活的方式避免了在外交上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正如时任中国旅行社经理陈湘涛受任承办平沈通车事宜后所谈:

“但北宁路当局而能在北情势之下,交涉得:(一)通车谈判自始至终对‘满洲国三字,不提只字;(二)东方旅行社须向中国政府注册;(三)东方旅行社经理一职,永远华人任命。交涉得此结果,亦属难能矣”

平沈通车后确实便利了关外的百姓,1934年7月30日,《申报》曾载“平沈通车搭客入关多于出关。”确见有所便利。

三、振兴物流设备的思想与实践

铁路与物流事业息息相关,铁路的物流设施是否能得到及时更新以满足货运需要,对于沿路长期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顾孟余于1934年提出了建设货物仓库以救济农村发展货运的十年仓储建设计划,其文中包含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先知卓见。顾孟余在仔细研究京沪沪杭甬两路管理局的汇报后发现,我国商品储存的困难。顾孟余所身处的时代,自然经济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部分,主要产品依靠农村生产后销往城市,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就算适逢丰年,农村产量过剩,也无法长期存储,只能低价抛售。若遇灾年,农村经济更是无法承受,以致破产。顾孟余认为接济农村的有力方法是修建有力的仓储系统以便寄存,“使过剩之产品、得安全寄存之所、货主随时可营货物押款是”,从而可以促进农村产品的价格上升以助农,再进一步推动铁路货运事业的繁荣。顾孟余的这一想法颇有主张,可以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中国的经济问题在于农村,减少农村商品的损耗,改善农村的现金缺乏情况,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后来抗日战事的爆发,这项细致到规划仓储房屋建筑模式的计划石沉大海。

冷藏运输生鲜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亦相当关键,1933年12月30日,铁道部就在《铁道业务与联运之来年计划》中强调:

“(庚)添设冷藏设备,吾国铁路向无冷藏运输设备,以致各线所产蔬果鱼肉等鲜货不能畅销异地,此处所过剩之物——即彼处所急需之品,供给需要失其平衡。农村经济日就凋落,而铁路运输亦难期其畅旺,今欲解决整个调剂民食及扶助农村经济问题,同时又使铁路营业辟一新途径,似非就全国铁路从速举办冷藏运输不可”

1934年6月9日,铁道部为健全各路的路运设施计划兴办全国铁道冷藏库,以便运输各项鲜鱼蛋类菜蔬、果品等货物,打算分别于杭州、天津、青岛等地设置冰库,并购置冰车,以利运输。顾孟余为此事筹款两次来到上海,最终于1934年6月14日签订合同,并预期每年生鲜运费将上升三分之一,以作为担保。因此,推进冷藏运输事业可作他一重要实践。

结语

顾孟余任铁道部长时期的一些思想和实践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铁路事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本文限于篇幅,仍有众多重要的顾孟余活动未能进行整理,如减少运价、促进联运、试图赎回胶济铁路、借款整修平汉铁路、顾孟余弹劾案等重要事历犹待整理和补充。另外,本文大多材料援引于《申报》,史料颇显微薄,仍需进一步研究《铁路公报》等,从而得到更妥善的结论。

注释:

①《蒋中正以中政会议代表向大会报告》,《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速记录》,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藏,档号:会5.136.7。

②《申报》1932年11月2日第21399號7/30。

③英国的庚款退款: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英国所获赔款约为5062万两,加上年息4厘,折合英镑约为1657万英镑。1909年美国决定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1922年,英国政府正式通知中国,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1922年至1938年,中国所得英国退款为约793万英镑。按照中英庚款董事会的指示,此款基本用于中国的生产建设。英国退回的庚款主要是用于铁路建设,浙赣铁路、粤汉铁路的建设全部由英国退回的庚款建设。

④《申报》1932年9月9日第21346号。gzslib202204042100

⑤《申报》1932年10月4日第21371号。

⑥《申报》1932年10月30日第21396号。

⑦《申报》1932年11月4日第21401号6/26。

⑧《申报》1932年11月23日第21420号7/30。

⑨《申报》1932年11月26日第21423号7/30。

⑩《申报》1932年11月30日第21427号7/28。

《蒋介石日记》(手稿),1934年11月2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

《申报》1933年7月21日第21649号3/26,《申报》1933年7月22日第21650号9/30。

《申报》1933年8月4日第21663号3/26。

《申报》1934年3月14日第21875号9/30。

“东北易帜”:指皇姑屯事件日本炸死张作霖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申报》1931年9月20日第21000号4/40。

《申报》1931年9月27日第21007号7/30。

《申报》1933年7月3日第21631号3/26。

《申报》1933年7月5日第21633号4/32。

《申报》1933年8月4日第21663号3/26。

《申报》1933年11月8日第21758號3/32。

《申报》1933年12月13日第21793号7/30。

《申报》1933年12月14日第21794号9/30。

《申报》1933年12月16日第21796号3/30。

《申报》1934年7月11日第21992号12/30。

《申报》1934年7月30日第22011号3/32。

《申报》1934年5月30日第21951号13/32。

《申报》1933年12月30日第21810号13/30。

《申报》1934年6月9日第21960号13/32,《申报》1934年6月15日第21966号13/30。

参考文献:

[1]薛光前.艰苦建国的十年[M].台北:正中书局,1971:257.

[2]凌鸿勋.十六年筑路生涯[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8:28.

[3]吕芳上.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三册[M].台北:国史馆,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财团法人中正文教基金会,2014:679.

[4]株韶段工程局.哀悼株韶段殉路员工[M]//杨裕芬,等.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纪念刊.衡阳: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1936:157.

作者简介:夏越(1998—),男,汉族,安徽金寨人,单位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