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执政优势基础研究

2022-04-04 14:12杨巨慧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民合力中国共产党

[摘要]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执政优势的直接体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党遵循着历史合力理论的指引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人民对党信赖和支持的表现。

[关键词]集中力量办大事;合力;中国共产党;人民;执政优势

[作者简介]杨巨慧,天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00。

[中图分类号] D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3-0024-03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鲜明的执政优势之一,这一执政优势助力中国共产党成就了一系列伟大事业。本文以历史合力理论为起点,立足党一贯坚持的人民性角度,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具体实践中所显现出的优势进行探讨。站在新的百年起点,要继续弘扬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执政优势,这将对党的持续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遵循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它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合力论。恩格斯认为:“历史的结果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识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①恩格斯在描写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时,以力学中的平行四边形原理举例,生动地描述了合力的内涵,运用“合力论”进行了量化分析。其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合力发挥的前提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这就是经济力或生产力;第二,合力的主体是人,是由众多个体即“单个人”的力量集结而成,这里的“单个人”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具有一定组织性的小规模群体;第三,这些力量之间具有利益交汇点,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良性关系促使形成大规模的合力,这一合力反过来又为这些力量的继续发展提供保障;第四,合力具有客观现实性,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对整个合力中包含的各个分力具有不可避免的、方方面面的制约作用。第五,在纷繁复杂的合力中,包括着许多分力相互合作亦或是相互斗争的一面,如何有效防范冲突,形成集体性的协作力,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力,没有指挥与调控的合力是杂乱无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共同发力,其结果必然是产生出更大的合力。放眼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党始终坚持将人民置于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汇集起四面八方群众的力量,气势恢宏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克服了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合力理论具有高度契合性,历史合力理论的科学性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有力证明。

在具体实践中,“大事”即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進而产生的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凝聚群众意志,实现循环发展。“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②合力论的前提是物质条件决定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取得了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了物质基础。“集中力量”与历史合力理论中众多意志相互作用后形成合力的理论相一致,“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③因此,就必须把单个的力融入到整体的合力之中。其中,历史发展是合力驱动的结果,而并非强调个体意志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恩格斯也提到:“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这种新的力量和它的单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④这种集体的合力通过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相互协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建设活动,其效率远高于各个分力之间简单的叠加。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意志和力量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每个主体的背景环境差异,导致其所拥有的意志和力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社会历史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虽然历史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并不会完全与个体预期的方向完全吻合,但每个人的意志和力量都对历史有所贡献。“历史是沿着合力的整体方向发展,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⑤这样,无数个个体意志和主客观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个“分合力”和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最后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个总的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辩证统一,其所产生的合力是与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思想,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二、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也是党一贯坚持的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发挥始终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⑥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符合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靠人民汇集力量做大事,实际上是适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依靠人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服务于人民。在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下,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随之显著提高。在拥有全局观念的基础上,科技创新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边防守卫等各岗位的一线人员构成了这一集中力量中的主体力量。因此,“当前很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科研人员积极性以及企业家的积极性,着重调动基层积极性”。⑦调动民众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只有把广大民众的智慧汇集在办成大事这一目标上来,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否集中起来,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以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下发挥集中动员的作用,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既要领导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充分激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劳动者施展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汇成一股劲儿,使之形成合力,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办成“大事”便能事半功倍,又要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顺应人民期望加快发展,达到更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势必需要持续引领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人民群众充分意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受益者是全体人民。gzslib202204051423

集中力量办大事需要防范化解多个意志力之间产生的冲突。历史发展的结果受限于渐进过程中的多个意志力相互作用。据此,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要防控合力中的冲突力,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或发挥合力中的协同力或协作力”。⑧无产阶级政党专政具备历史必然性,这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得出的结论。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党始终处于把握大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集中力量办好重大事情,使执政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在党的领导下,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和主张,激发各界人才的创造力,鼓励国内外各族同胞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央与地方,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等等力量放在符合历史发展的框架下加以统筹,向一致的方向即有利于党和国家长久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力,形成合力。但如果这一合力中有一方或几方无法深刻意识到合力的重要性,为了自身利益、当下利益消极懈怠甚至掀起恶意竞争,造成内耗,将会导致合力所产生的能量大大降低。因此,对协作力的强化,要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调动各方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才能激发各方优势,形成最大合力,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根本立场。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不同利益主体需要办的大事是不同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旦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需求,就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就难以办成真正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其立场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要办的大事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中力量办大事本质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下,中国才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诸如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重要民生问题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群众也成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受益者。

三、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鲜明优势。从百年党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经济、科技、民生等各个方面发展的奇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执政特点贯穿于党在百年建设的生动实践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于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之中。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实践,祖国大地饱受战火的摧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解决当时国家内外动乱的困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战争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拥有中国自己的工业基地、经济体系,党提出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一起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农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等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在适应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情况下,此举无疑可以快速高效地集中人民以形成磅礴之力。得益于此,国民经济体系和国民产业体系渐生渐进,逐步完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薄弱的科技储备和艰难的科研环境,为了推进国防科技现代化进程,党培养和集中科研人才,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和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等,提高了国际地位,展示了中国在尖端科技上的卓越成就。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充分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从此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为国家发展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始终保持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执政优势,领导国家完成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国民经济提升为党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经济保障,使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更大优势,助力科研人员不断探索钻研:杂交水稻成功研发、“嫦娥”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普及以及“辽宁舰”启航;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高速铁路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不断提高,中国的面貌愈发焕然一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充分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优势的突出体现,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巧妙战略部署,它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反贫困斗争、疫情防控、核心技术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显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脱贫攻坚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脱贫攻坚必须如期实现。在这一号召下,数以万计的村级干部、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奔赴贫困地区第一线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资源完成重大任务的优势,创造了国际扶贫史上的中国奇迹。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也有着突出贡献,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传播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侵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党中央快速反应、沉着应对,组建指导抗击疫情工作的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各地防疫工作。同时,在中央统筹管理下,有关各方迅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国家资源和社会保障力量,积极协助配合应对局部聚集性疫情和社会医疗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号召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集中各方面的医疗、物流等资源,多方协作形成合力,全民参与抗疫。党和国家安排部署的一系列工作中,首要的是保护全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促进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在新型国家体制下,经济社会保障工作全方位深入开展,社会治理成果不断显现。中国充分整合集中各方医疗资源,降低了疫情带来的损失,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此外,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驱动下,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逐步摆脱“卡脖子”的束缚,亮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杀手锏”,集各行各业精英人才,创鼓励自主创新之风,集中力量办大事使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春华秋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沿着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路径,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使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中国共产党显著的执政优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于增强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人民合力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芪”心合力
合力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