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研究

2022-04-04 11:42李明芳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实训临床

李明芳

近年来,对《护理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研究的热点[1]。《护理心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及其方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课程,对护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是指在《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以护理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方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开展贴合临床实际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训练课程。随着现代护理的深入完善,以及“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的提出,对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心理护理的能力,并能将护理心理学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3-4]。因此,这对护理心理学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除了要教授护生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外,更要培养护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扎实的心理护理技能。然而,传统的理论授课或基础心理学部分的实验课无法达成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5-6]。且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仍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而忽略了实际临床的具体应用。为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增设和完善《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对提高《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20年秋季学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我校2019级3年制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心理学》课程的班级中确定4个班级参与研究,随机确定其中两个班为试验组(男生2人,女生107人),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男生4人,女生102人)。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和上学期期末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名《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授课,课时数和所用教材也均相同。不同的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师理论授课;试验组则采取“护理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技能和自我心理成长”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具体实施如下。

1.2.1 《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高职院校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要求,课程组创新“护理心理学知识、心理护理技能和自我心理成长”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新体系,从“知识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培养和情感养成”为核心的护理心理学教学模式,形成以临床为依托,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用为原则的实训板块相衔接的护生护理心理教育机制,促进培养护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及能力。

1.2.2 《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1.2.2.1 课程内容选取 在课题前期调研中,通过走访多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听取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和临床工作的护士及临床实习护生的想法,结合课程组教师多年对该课程的授课经验和感悟,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护生学情、课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取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三大板块作为实训课程内容,即患者临床心理评估板块、患者心理护理基本技能板块、护生自我心理成长训练板块。这三大实训板块在总32学时中占12学时,每个板块4学时,通常安排在相关理论内容学习完之后开展,也可根据班级临床见习时间,安排在见习之前。

1.2.2.2 教学方法选用 根据高职护生的特点和每个板块实训内容的性质灵活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除讲授法之外的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还可以将心理学的技巧,如团体辅导法[7]、心理情景剧法[8]等运用到实训课的教学中。例如,患者心理护理技能板块可以首先通过护生走近临床搜集一些临床心理个案素材,将其改编成心理情景剧,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表演剧情,重现患者或者护理人员当时的心理活动与冲突,并身临其境地实际演练该如何应对和解决;护生自我心理成长板块可以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对护生开展焦虑调节、压力应对等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带领护生进行肌肉放松法的体验与训练,释放压力,学习压力应对技巧等[9]。

1.2.3 《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1.2.3.1 患者临床心理评估板块 ①课前准备。在“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评估”等章节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教师提出“如何收集患者心理社会资料”、“如何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等问题,发放自编的标准化病人脚本让护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预习准备,并选取一个自愿扮演焦虑标准化病人的护生进行培训。②教师示范指导。教师就提前布置的学习任务与护生进行讨论分析,确定该患者的心理特征,巩固焦虑情绪心理评估的具体步骤。重点强调访谈步骤(如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观资料、客观资料,访谈时与患者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多进行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叙述,认真倾听,及时记录,核对或再确认交谈的主要信息并简单小结等)。教师模拟临床情境对标准化病人采取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验法等技术收集其心理社会资料,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护生就教师的示范操作提出疑问,教师进行答疑,并强调临床心理评估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③护生互动练习。护生在明确操作方法后,两人为一组,模拟临床情境,一人扮演患者,一人扮演护士,进行心理评估技术练习,结束后再互换角色练习,并进行交流和反馈。练习中,教师来回巡视,及时给予指导。④课后延伸强化。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护生在为期一周的临床见习过程中,选择一个实际患者进行强化练习,撰写患者心理评估报告,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利用“患者心理评估实践考核表”进行自评,查找问题。

1.2.3.2 患者心理护理基本技能板块 ①前期策划。护生结合寝室单位和自愿的方式自主进行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通过抽签拿到一个主题,如胃癌晚期的抑郁质老年女性患者、静脉输液失败后的胆汁质患者、即将生产而疼得大声嚷叫的产妇、欲进行静脉输液的幼儿患者、欲实施心脏瓣膜手术的中年男性患者等。每组护生根据抽取的主题依据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查阅资料,把握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相应需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创作剧本。护生将编写好的剧本交给任课教师审核,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护生进一步修改完善剧本。小组护生根据修改后确定的剧本分角色进行排练。在反复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与护生交流,鼓励其投入角色,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尽可能挖掘自身内在潜力。②心理情景剧表演及分享。课堂中以类临床情境下的体验与实践为理念,给予护生平台和时间,让护生进行小组心理情景剧表演展示。每一小组角色扮演结束后,由小组成员相互进行反馈,并分享感受。再由教师和其余各组成员对该组成员所扮演角色的特征把握和表现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可对部分表情、语言等表现欠佳的护生做进一步示范指导,并给予其多次练习的机会。在所有小组心理情景剧表演完毕之后,教师再让小组成员互换角色进行体验。护生通过角色互换,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感受和想法,以增强护生换位思考能力和共情能力[10-11]。③总结强化。教师总结强调临床不同疾病类型和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相应心理护理的实施要点,以及与此类患者沟通时的注意事项。同时教师要求护生书写本次活动收获与体会,促进反思与领悟。

1.2.3.3 护生自我心理成长训练板块 ①开展主题为“我是谁”的团体辅导活动。团体辅导活动中,护生通过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并辅助《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心理量表完善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包括“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我”有哪些优点与不足?“我”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教师进一步引导护生反思并分享哪些因素促成了现在的“我”,为了成为更好的“我”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②开展主题为“我的情绪我做主”的团体辅导活动。小组学生首先在“情绪与情感”章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不良情绪对工作、生活、健康的影响,进而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接着教师补充讲解情商,并让护生通过情商量表的测试了解自己的情商水平,以及认识在构成情商5个方面的能力中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欠佳。然后教师简单介绍放松训练的原理、方法和操作要领之后,带领护生体验想象放松和肌肉放松并分享感受。最后护生3人一组,分别扮演焦虑患者、指导者和观察者进行放松练习,掌握放松训练技巧,以便能够在自己出现不良情绪时进行及时调节,也能在患者因疾病等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实现自助和助人。

1.3 观察指标

学期末比较两组学生护理心理学课程考试卷面成绩的差异(统一使用同一套试卷,并实行闭卷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和对同一授课教师综合评价总分的差异,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该授课模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为(85.43±4.94)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75.98±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P<0.001)。

2.2 两组学生对授课教师评教结果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分数为(96.88±2.05)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95.37±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P=0.011)。

2.3 试验组学生对《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共发放109份,回收10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目前采取的理实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态度评价、课堂评价和自我评价3个维度上均有较高的评价,详见表1。

表1 试验组109名学生对《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的满意度评价

3 讨论

3.1 新教学体系有利于帮助护生端正学习态度

课程教学中学生常会因为喜欢某种教学模式而喜欢上该课程。从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试验组学生对目前使用的教学模式很认可(很喜欢+喜欢为98.17%)。传统的单一理论讲授的模式不符合高职护生的学习需要,而融入了贴合护生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需要的实训板块,满足了高职护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兴趣,为此认为学习本门课程很有必要,学习态度也很认真(很认真+认真为97.25%)。

3.2 新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体系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主动参与度提高,自主投入的学习时间增加,在对知识内容运用的同时也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试验组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与此同时,实训教学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增强,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护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本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分数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3 新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护生能力和素质

该课程融入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训课教学体系,不仅促进了护生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是培养和提升了护生临床实施心理护理的技能,如护生对心理评估技术和工具的灵活使用,对患者气质类型或典型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心理护理措施的有效使用,倾听、尊重、询问、共情等沟通技巧的广泛应用等[12],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同时,还能帮助护生实现自我心理成长(很有帮助+有些帮助为90.83%),在学会“自助”中建立自我心理认同和获得幸福感,并将这种感知延伸到未来职业活动中实现“助人”,进一步诠释医学的人文关怀精神。此外,护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自我满意度提高,这对高职护生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体验,有利于帮助护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后续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心理学》实训课教学内容也应纳入《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考核中,改革期末传统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加入基于护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结合临床的技能操作部分的考核。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实训临床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没有用”的心理学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跟踪导练(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