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初探

2022-04-06 03:51严瑞昌孙静彤仇曙光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益林林地森林资源

严瑞昌,余 慧,孙静彤,陈 浩,仇曙光

(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2.南京市浦口区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1899)

1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本与保障[1,2]。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的状况是衡量林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2]。如何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林业部门研究和关注的重点[3~5]。本文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森林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建议,为今后该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2 雨花台区自然概况

雨花台区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的西南郊,地处长江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1°53′~32°05′,东经118°36′~118°52′。全区共管辖雨花、赛虹桥、西善桥、铁心桥、板桥、古雄、梅山7个街道。属丘陵平原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地带性植被,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南京的“绿色生态走廊”。

3 数据来源及处理

利用雨花台区矢量界线及该区域2019年林地“一张图”,采用Arcmap 10.7软件获取雨花台区的森林资源数据。

4 森林资源现状

4.1 林地面积结构

雨花台区土地总面积为13243.886 hm2,其中林地面积3408.848 hm2,占25.739%;非林地面积9835.038 hm2,占74.261%。在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3317.735 hm2,占97.327%;竹林地33.008 hm2,占0.968%;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22.824 hm2,占0.670%;一般灌木林地34.375 hm2,占1.008%;疏林地0.746 hm2,占0.022%;宜林地0.160 hm2,占0.005%。

4.2 森林资源结构

4.2.1 森林类别和起源结构

雨花台区森林起源均为人工林。按森林类别划分,可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为3232.962 hm2,占林地面积的94.840%;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07.268 hm2,省级公益林1521.023 hm2,一般公益林1604.671 hm2。商品林面积为175.886 hm2,占林地面积的5.160%,均为一般商品林。

4.2.2 林种结构

由表1可见,按照林种划分,雨花台区森林资源可分为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和经济林4大类。其中,防护林1906.090 hm2,占比为55.919%,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护路林和其他防护林;特用林1326.712 hm2,占比为38.921%,包括国防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用材林167.475 hm2,占比为4.913%%,均为一般用材林;经济林8.411 hm2,占比为0.247%,且以食用原料林为主。

表1 雨花台区林种结构现状统计

4.2.3 林龄组结构

按龄组结构划分,有林地可以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5大类。其中,幼龄林面积322.473 hm2,占有林地总面积的9.720%;中龄林面积342.774 hm2,占比为10.332%;近熟林面积839.726 hm2,占比为25.310%;成熟林面积1364.579 hm2,占比为41.130%;过熟林面积448.183 hm2,占比为13.509%。

5 森林资源现存的问题

5.1 适宜造林的土地极为有限

江苏省平原多、林地少,土地资源矛盾尖锐[6]。雨花台全区林地面积仅约占土地总面积1/4。全区林地利用率高达99.995%,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占林业用地面积极低。森林覆盖率增长已达到极限,增长空间有限。同时,疏林地面积少,表明近年来的森林主要经营和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

5.2 林种结构不尽合理

现代林业建设既要注重森林的生态效益,同时需要兼顾森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林业产品多样性的需求[7,8]。整体来看,雨花台区全区林种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之间的比例不够协调。森林资源以防护林为主,特用林次之,两者所占比重达94.84%,凸显了该区林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但商品林占比极低,且现有商品林中,用材林与经济林面积之比约为20∶1,经济林比重小,表明该区非木质资源开发水平低。

5.3 林分年龄结构有待优化

根据法正林理论[9,10],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合理比例为1∶1∶1。雨花台全区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为10∶10∶25∶41∶14,森林各林分年龄结构不合理,森林多处于近熟、成熟龄期。在林分年龄组成结构中,中幼龄林比例较小,这是由于该区国土绿化空间限制,近几年年度新造林的规模减少所致;也表明了该区林业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很大,这充分反映了该区林业资源保护的力度与成果。但同时也导致林龄结构较为单一,林分稳定性和抗性较差,不利于该区森林的可持续性经营[11]。

6 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建议

6.1 科学制定森林经营规划

在雨花台区域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难继续增加林业用地比重,雨花台区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来增加森林资源极为有限,所以只有通过科学经营森林,不断提高林地质量才是今后该区林业发展的着眼点。加强森林科学经营,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立高效、透明、科学、有序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载体[12]。根据社会对森林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经营[13,14],将雨花台区森林经营类型分为严格保育的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兼用林和集约经营的商品林3大类型,并根据雨花台区经营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6.2 协调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更加频繁,极大刺激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但在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危机,森林旅游的发展和林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15~17]。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林业产业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空间[18]。根据雨花台区森林资源现状,未来该区的森林经营方向重点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林分质量,构建区域生态屏障体系,使森林生态效益稳步提高;其次,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开展森林体验和康养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引导人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同时,要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突出林下经济产业优势及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如林药、林菌、森林蔬菜等非木质林产品产业。

6.3 着力提升森林质量

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既有利于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也利于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19,20]。雨花台森林起源均为人工林,由于人工林种植时间相同,且近熟林、成熟林居多,结构单一,林分稳定性差,抗性弱,生产力低,生态系统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近期应重点加强对近、成、过熟林的保护与科学采伐利用,以及开展大径材培育工作,通过营林手段调整并优化森林结构,切实提高森林质量。其次是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全面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综合效益,实现全区森林由面积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增加森林碳汇,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此外,科学调整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建设复层异龄混交林;加快珍贵化、彩色化森林培育进程,优化林分结构,全面提升全区森林的质量和档次[21,22]。

6.4 保持森林资源总量动态平衡

雨花台区在森林资源总量上的目标是保持森林资源总量动态平衡。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23],按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长效监管、严格考核”的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强化林业生态资源管理,提升林业生态资源质量[24]。加强智慧林业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林业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力,建成以森林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林业大数据体系,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严格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健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体系,严格限制重点区域的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确保林地不减少。

7 结语

通过对雨花台区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发现全区适宜造林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来增加森林资源极为有限。森林起源均为人工林,主要为生态公益林,且近熟林和成熟林占较大比例。因此,建议通过科学森林经营规划,调整林分结构,合理规划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加强森林管理等优化管理,充分发挥全区林地的生产潜力,有效地提升森林质量。

猜你喜欢
公益林林地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Summer Is Coming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浅谈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