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技术初探

2022-04-06 03:51赵玉海贾越真张默涵常帮助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通辽开沟间作

李 竞,赵玉海,贾越真,张默涵,常帮助

(1.通辽市林业和草原保护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2.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种苗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3.通辽市科尔沁区文冠果林场,内蒙古 通辽028000;4.通辽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5.库伦旗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 通辽 028200)

1 引言

乡土树种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树种进化演替而形成的树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适应性和抗逆性,繁育栽培管理简单[2]。乡土树种是宝贵的沙地种质资源和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3],保护利用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资源,营造乡土树种混交林,对于提高森林质量、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2019年分别在库伦旗六家子林场、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和科左中旗敖包生态科技园进行了乡土树种混交造林试验研究,造林总面积达120 hm2。通过几年观测对比和分析总结,用元宝枫、蒙桑、桃叶卫矛、白蜡、刺榆、大果榆等乡土树种在科尔沁沙地进行混交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林木生长迅速,生态效益明显,林下间作矮科经济作物,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模式能够为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示范效果,现将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探讨如下。

2 试验区概况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半干旱地区[3],通辽沙地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部分[4],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0~6 ℃,无霜期90~160 d[5],年平均降水量为375.7 mm[6]。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流动风沙土的有机质含量为0.037%~0.094%,土壤pH值6.5~9.6,造林试验区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概况见表1和表2。

表1 通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造林地气候条件

表2 通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造林地立地条件

3 造林树种选择

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优良乡土造林树种是科尔沁沙地造林成功的前题和必要条件,通辽地区现有林木植物37科,78属,212种,其中:天然乡土树种125种,根据种群分布的生长状况,确认元宝枫、桃叶卫矛、蒙桑、白蜡、大果榆、刺榆、黄菠萝、文冠果、蒙古栎等为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主要优势乔木乡土树种,元宝枫、水曲柳、黄菠萝、椴树、胡桃楸、蒙古栎等都是优良的固沙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和重要的沙地植物基因资源[7]。2014~2019年通辽市采用元宝枫等乔木乡土树种在科尔沁沙地进行示范造林,多年的造林生产实践经验证明,元宝枫、桃叶卫矛、蒙桑、白蜡、大果榆、刺榆等乡土树种在造林两率和生长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造林情况及成活、保存和生长情况见表3、表4、表5、表6。

表3 通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林造林情况统计

表4 通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林造林成活保存情况 %

表5 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造林地乡土树种生长量调查

表6 科左中旗敖包生态园造林地乡土树种生长调查

4 造林地选择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沙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4%左右[8],沙地分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三种型。采用乔木乡土树种在科尔沁沙地混交造林宜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固定、半固定沙地类型。要求土层厚度50 cm以上的壤土、沙壤土等土质疏松的土壤,pH值在5.5~8.0均可。造林地应选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地块,方便灌溉、管理、机械化作业、运输、劳动力补充等。

5 造林技术要点

5.1 整地

造林前及时整地可有效改善造林地小气候,减少杂草和病虫害[9],为植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10]。主要采取机械开沟的方式带状整地,适度深栽,以达到抗旱保墒的目的。按设计行距机械开沟,开沟的规格为深30~35 cm,上口宽55~60 cm。由于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春季风沙大而频繁,造林地土表风蚀严重,宜采取随整地随造林的整地方式。栽植前按设计株距人工挖穴,穴直径40~50 cm,深度30~40 cm。

5.2 混交树种配置

混交搭配合理性是保障混交造林种植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因素[11],主要采用行带式复合经营造林技术,配套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沙地土壤生产力水平和造林初期的经济效益[12]。每个造林地块选3个或3个以上乡土树种,可以按不同树种进行带状混交或片状混交造林,混交比例可根据地型地类、造林树种和苗木数量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5.3 苗木选择与处理

选择2~3年生本地繁育的优质壮苗,要求苗木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选用营养杯苗木可极大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前灌一次水,起苗时尽量避免伤根和干,随起苗、随打包、随装车,装车后用苫布遮盖,防止苗根外露失水。苗木运到造林地要选择背风湿润的地块挖假植坑立即假植,裸根苗要及时用水浸泡补水,一般在造林前浸泡48 h左右。栽植前要进行苗木地上萌孽枝修剪,将根部受伤、劈裂和过长部分修掉。

5.4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依据土质状况和经营管理需求而定,采用宽行距窄株距混交造林和行带式混交造林两种复合经营抗旱造林技术,根据实际,造林密度以适度稀植为主,便于林地间作和机械作业。造林密度33~74株/667 m2,宽行距窄株距混交造林模式株距1.5~2.5 m,行距6~8 m;行带式混交造林模式以2行1带为主,株距2~3 m,带内行距3~4 m,帯距6~8 m,造林地栽植密度见表7。

表7 通辽科尔尔沁沙地乡土树种造林地栽植密度情况

5.5 栽植时间和方法

5.5.1 栽植时间

合理的栽植时间是影响树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13],通辽地区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土壤解冻 25 cm以上,苗木未萌动之前为宜。营养杯苗可延长造林时间在雨季造林,时间在夏季第一次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

5.5.2 栽植方法

采用机械开沟、人工沟内挖穴栽植方法,随机械开沟、随人工挖穴,随穴内栽植,尽量减少土壤水分丢失。机械开沟后在沟内挖穴,将苗木垂直立于坑穴中间,保持苗木根系舒展,边填土边轻提树苗边踩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分3次回填湿沙土分层踏实,栽植后立即灌透水1次,5~7 d后再浇水1次,浇水以浇透为原则[14],后期视降雨量而定,适时补水,确保苗木成活。

6 抚育管理

6.1 中耕除草

要考虑林木生长状况、根系分布和土壤疏松深度,做到全面细致[15]。一般造林后1~3年采用“321”抚育管理法,即第一年抚育3次,第二年抚育2次,第三年抚育1次,抚育时间为每年的6~9月,抚育应根据林地杂草种类、滋生能力和生长规律等情况因地而宜及时进行。带内或带间一般采用机械抚育,株间采用人工松土除草方式,抚育时要注意保护幼树根系。平缓地块可在带内或带间空隙间作矮秆作物以耕代抚,间作物距树木不小于 70 cm。

6.2 灌溉浇水

造林结束后,各造林地块要做好浇水保苗工作。造林后当年5~6月份浇水3次,确保苗木成活,后期视降水情况及时补水保苗。造林第2年视旱情灌溉2~3次,第3年灌溉1~2次,时间为4~10月,每次灌溉浇透为止,春夏秋旱情严重时应增加浇水次数,入冬前灌冻水一次。

6.3 林下间作

造林后初期林地空隙较大,缓坡地段在造林后可在带内或带间繁育小苗木,也可间种豆类、谷物、牧草、中草药材等矮杆经济作物,一般带内可间作1~3年,带间可间作1~6年。间种的作物生长期内不允许使用任何种类的除草剂,进入8月份后要控制间作物的水肥管理,促进树木枝条木质化。在林地带内或带间种植合适的矮杆作物,不仅能促进林木的生长,而且增加了造林幼林期间的收益,实现当年造林当年见效益,实现林地高效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可观,造林地间作情况见表8。

表8 通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地间作情况

6.4 补植补造

造林后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对成活率达不到85%的地块,营养杯苗可在当年雨季进行补植,要用相同树种的同龄同级苗木进行补植。

6.5 树体管理

造林成活后及时清除干枯枝桠和基部萌生枝,第三年开始适量修枝打叉,保持树冠高度为主干的1/2~2/3为宜,对林木病虫害要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确保主干能正常生长。

7 结论与讨论

(1)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宜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土壤为壤土或沙壤土,采用机械开沟带状整地。

(2)选用元宝枫、桃叶卫矛、蒙桑、白蜡、大果榆、刺榆等树种,选择2~3年生本地繁育的优质壮苗造林两率高。

(3)造林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上旬,随机械开沟整地随人工沟内挖穴栽植。

(4)采用行带式复合经营造林技术模式,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栽植密度33~74株/667 m2,做好中耕除草、灌溉浇水、树体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

猜你喜欢
通辽开沟间作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秋施基肥单、双边开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通辽地区辽代文化遗产现状
鱼尾纹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新时代视阈下城镇化发展道路刍议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棉花施肥覆膜播种机常见故障与排除
改革开放以来通辽民族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