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4-06 10:12戴灵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应急体系

陈 亮, 戴灵豪, 关 旸, 王 辉

(浙江中医药大学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中医药科学院;c.科研部,杭州 310053)

0 引 言

实验室是人、财、物高度密集的场所,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安全事故易发的重点[1]。随着高校学科的不断发展,实验室利用率也不断上升,规模日益壮大,其功能也日益多样化[2]。与此同时,实验室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火灾、爆炸等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一系列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据统计,88%以上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其中安全意识的淡薄与安全知识的缺乏占了主要原因[3]。因此,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是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水平、防范和遏止事故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程。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推进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开展教学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提高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以及夯实实验室安全工作基础”;2019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实验室师生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2019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持之以恒,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加强知识能力培训”。虽然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高校开展安全工作,但由于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涉及范围广,缺乏相应标准对其进行明确和规范,导致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尚处于“说教式、表演式、零散式”[4]的起步状态。

自2017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已初步建成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三大体系为基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显著提升。

1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较早,其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也相对成熟。①其法律法规相对完善,如英国推行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考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完善[5];②具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欧美高校中都设置具有安全专业知识的人员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③安全教育动态管理较为健全,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动态培训和准入制度;④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丰富,如哈佛大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辐射安全、危险品、机器工具使用培训等[6];⑤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线下和线上教育相结合。如麻省理工学院准入教育形式有网络、课堂和实验室现场培训[7]。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项全过程、系统化的工作,需要长期投入、坚持并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价,期间要不断改进完善。国内已有高校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如清华大学[7]已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探索,具有以人为本、学科交叉、信息量大、全程化等特点,构建教育目标立体化、教育内容结构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效果可视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当前国内多数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8-11],如新入学学生的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考试、实验室安全事故演练、实验室安全培训讲座,也有高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专项课程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已全面铺开,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1)重认知教育,轻课程师资建设。虽然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日益重视,加大了经费投入,但远少于教学、科研的经费投入,另外在实验室安全投入中,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设施占了多数,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投入比例远远不够[12]。经费投入的不足,进一步导致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和教材不足,无法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13]。

(2)重制度建设,轻严格执行监管。制度是学生安全实验行为的准则,是帮助师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基石[14],但是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制定上花大力气,而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制度的执行可谓“上热、中温、下冷”,经常存在领导五内俱焚,下面工作人员无动于衷的情况,说的多做的少的现象依然不少。

(3)重学生教育,轻教职工培训。实验室负责人或使用老师对于实验室内精密仪器、高温高压设备、特种设备、气体钢瓶、危险化学品等安全使用知识与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或日常操作不规范,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隐患[15],更重要的是,教师实验室安全意识的缺失、安全知识的不足、操作上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室安全观的形成。

(4)重通识教育,轻“因室制宜”培训。目前多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以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为主,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实验室的人员,其从事的实验项目、使用的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有很大差异,当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做到“因室制宜”甚至“一对一”的专业化培训[16]。

(5)重“单次”教育,轻长期动态管控。在首次进入实验室前师生都会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或考试,但因岗位变动需要承担更多实验室安全职责,或因学科、专业调整或实验项目变更需要进入其他专业实验室时,缺乏相应分层分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6)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实训教育。高校普遍采取实验室安全考试、安全讲座、文化宣传、内部培训等方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流程化等问题,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当紧急情况一旦发生时,以致于发生各类慌乱情况[13]。

2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实践

在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实际,依托信息化手段,逐步构建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实验室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体系、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体系为基础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见图1)。

图1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2.1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2.1.1 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1)制定《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办法》。从学校层面明确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开展学生通识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学生可通过考试系统在线学习学校实验室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及各类安全知识。知识点主要分为危险化学品类、医学生物类、电气安全类、辐射安全类、特种设备类、通识与急救知识共6大类。经过系统学习与模拟测试后,学生正式参加校级实验室安全通识考试,系统会根据学生相应学科归属,按一定比率抽取6大类知识点题库匹配学生考试,通过者获得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获得“第一张证”(见图2)。

图2 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培训考试

(2)制定《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中安全教育培训职责与内容,开展“分层、分类”的实验室层面的安全培训;分层即各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实验室(中心)负责人、实验用房负责人、实验室师生、临时人员等6个层次人员,分类各实验室根据自身学科方向、危险因素、管理要求等针对要进入实验室的各类人员开展实验室相关实验操作规范、危险物品、注意事项、应急处置等内容培训,发放实验室安全准入的“第二张证”。

2.1.2 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与选修课程

近年来,通过校院协作、政策引导、师资与教材遴选完善,开设了实验室管理学、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安全、实验仪器学、实验室安全及管理、病原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实验室化学安全等8门课程,进一步整合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主要针对药学、医学、生物、检验等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为其提供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完善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见表1)。

表1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2.1.3 多方位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渗透

借助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耗材采购平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使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渗透到日常工作,进一步让师生掌握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安全实验操作和风险防范能力,形成实验室安全理念。如在采购平台采购危险化学品必须先学习相关化学品技术安全说明书后方可继续;在实验室管理系统多方位提醒实验室安全工作小贴士;微信公众号或校园网推送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技术等。

2.1.4 构建实验室安全技术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库

通过系统对接、数据实时抓取等手段,建设实验室安全技术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库,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电子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培训的“第一张证”、一个或多个实验室安全准入的“第二张证”、实验室安全相关必修与选修课学分、参加校内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讲座与演练培训、参加各类实验室或生物安全培训、危险化学品技术安全说明书学习记录等信息。

2.2 实验室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实验室层面对照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对照实验室危险因素、实验操作风险开展实验室与实验项目自我风险评估,学校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及实验项目风险险评估监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安全教育的洗礼,是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建设

以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为指引,进一步优化精简相关指标以适应学校实验室管理实际需求,以“全员参与、教育为主、闭环管理”为思路,建设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化系统,引导教育师生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提升实验室危险源、安全隐患识别以及安全防护能力;同时利用信息系统与督导队伍,定期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巡查,收集各类实验室安全隐患,并落实相关隐患整改,形成安全检查长效机制。

2.2.2 实验室及实验项目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1)基于实验室存放的危险物品性质、实验设备情况、防控措施、安全教育、应急救援措施等因素,综合考量,初步建立实验室风险评估等级体系,做好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源头管控(见表2)。

表2 实验室风险评估表

(2)通过对实验项目开展过程中各类危险物品的使用、实验场所的认定、危险因素的把控,同时利用实验室安全技术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库对相关实验人员安全能力进行认定,做好教学科研实验项目立项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实验项目的源头把控。

2.3 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1)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建设校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化学事故、火灾事故、水电事故、生物安全、辐射事故等,保证发生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时,应急处置的“迅速、合理、专业”;学院应针对各实验室建立符合本单位特色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须建立符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形成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应急救援体系。

(2)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开展。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演练,邀请第三方专业单位开展指导,加强演练过程的规范化、专业化,同时做好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的现场教育工作;另外为便于开展经常性演练培训,学校联合技术单位开发实验室安全事故VR应急处置模拟系统,在模拟环境下开展各类危险实验操作、还原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进一步提升参与者对于实验规范操作警惕性,以及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敬畏感,进一步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3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应用与成效

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3年多来,坚持以“全员参与、分层分类、1人1档、公开公正”为原则,落实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初步建成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实验室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体系、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体系为基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一定创新成果,应用成效显著。

3年来,学校建立以通识与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相结合“两张证书”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体系,相继发放“第一张证”19 412张,“第二张证”约3 238张;开设面向多学科、多类型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并记入学分;建成21 000余个“1人1档”的动态实验室安全技术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库,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关注度;实施“全员参与”的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的安全隐患排查,开展以实验室及实验项目为主体的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以强化实验室安全理念;通过VR虚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以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初步形成了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学校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显著提升。另外基于本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还获得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授权发明专利4项。

4 结 语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17]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学校各级部门协同努力、各类人员共同参与,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科学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使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后都能接受系统科学的安全理论与实践教育培训,特别是实验室安全技术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库、自主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VR虚拟应急演练等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系统性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今后将进一步丰富教育课程内容、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优化培训学习方式、加强教育成果应用,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实验室应急体系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