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以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为例

2022-04-06 05:07蔡尚峰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赛教轴系

蔡尚峰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新时代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中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1]。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背景下,针对职教领域教学模式提出了“赛教融合”概念。“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理念是对职教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赛项是以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为依托,贴合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设定,重点检验参赛选手对于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技术方面的综合性职业技能[2]。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秉承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依据船舶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需求而开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课程内容设置源于企业生产实际,通过引入船舶企业先进的生产案例,将实际生产任务导入教学,主要讲授船舶主机和轴系的定位、安装、校中、调整等内容。这门课程是打造学生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明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将“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赛项与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推进学院“双高计划”建设,促进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培养一批能熟练进行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创新能力与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赛教融合”模式的意义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大国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后备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技能大赛不仅是职业教育的“领航标”,还是职业教育的“展示台”和“加速器”。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何为技能型人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如何能够顺应时代,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一直是萦绕在职教领域教学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近些年,职业院校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将竞赛单元的技能标准、企业的先进技术引入专业教学标准中,使得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训环节、促进教学改革的举措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操作为引领,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与职业素养,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全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经常尚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锁定”。虽然参赛选手只是学生中“少、精、尖”的代表,但通过“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学生学知识、练技能、强本领的自主意识。

2 “赛教融合”模式在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中的实施

在“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的社会舆论和行业背景下,船舶类院校应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依托,积极整合资源,开设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并将竞赛单元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当中。以“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技能大赛为例,如何将“赛教融合”理念融入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教学中,并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创新,使高职人才培养呈现出“依托竞赛搞教学,搞好教学促竞赛”的良好氛围,促使船舶类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整体水平更高更强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1 课程内容设置

职业教学要依托企业所需技能,准确定位于就业导向,以课程设置多元化、课堂教学满足企业所需为目的。要让专业围着产业转,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形成产教对接,为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提供能量[3]。

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内容按竞赛项目可分为船舶轴系定位、船舶轴系校中、轴承负荷测量、计算与调整、船舶主机垫片的配制和柴油机的装配与调试等模块。通过模拟实船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军工质量文化观[4],检验学生对于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上交通运输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行业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将原来专业教学中的单项实训项目(如装配钳工、小型柴油机拆装等)与轮机工程建造专业相关的操作技能进行整合,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可提高他们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等。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内容设置

2.2 教学方式优化

以“赛教融合”模式为依托,专业教学方式照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明显改变。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多媒体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托技能大赛平台,围绕工匠精神培育,构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专业技能大赛为载体”的项目化、模块化专业技能教学组织体系。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优化,还可以促进教学内容革新和教材建设,如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及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等。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技能、促进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师由“双证书型”向“双能力型”跨越。此外,“赛教融合”模式还可促进校内外实训平台搭建,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合理衔接。在构建模块化专业实训平台时,应根据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配置相应的实训条件,将“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技能大赛进行项目分解,实施“项目式教学”,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自主意识,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5]。

由此可见,“赛教融合”模式能够切实做到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学赛结合”“教学相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3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建立“以技能引领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人才培养呈现出“技能大赛促进教学创新,教学创新引领人才培养”的良好态势,并以此确定适合高职院校各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制适合于各校教学特色的教材、确定考核评价标准,推进学校进行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切实将技能竞赛理念与教学理念相融合,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作用,制订更具针对性与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方案[6]。

因此,要根据需要调整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避开两个“雷区”:一是“纸上谈兵”,即会说不会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机器人式”培养,即照本宣科,只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基础、简单的操作,缺乏良好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将竞赛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使课程的开设时间与技能大赛的开赛时间合理衔接。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需求,针对就业需要制订有针对性、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重新规划、调整方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综合实践水平的提升,使之具备更高层次的发展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人才培养模式

2.4 教师团队建设

技能大赛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如今的技能大赛越来越贴近工作实际,船厂真实的工作过程、任务和要求融入比赛环节,迫使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不仅要求指导教师熟练掌握技能,还要深入钻研相关理论。因此,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聘请优秀的企业专家进校,引入企业先进的生产案例,对学生的实操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在优化教师结构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综合水平。

3 结语

伴随着船舶业的迅猛发展,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如今,企业越来越看重能适应岗位技能变化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赛项贴合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设定,注重参赛学生对于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及调整等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技能的提升,符合广大船企的人才需求。

通过将“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赛项与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课程相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在教学活动中,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相结合,能够切实加强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教学,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同时,还能够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赛教轴系
卧式异步电机轴系支撑载荷研究
“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策略探析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相关问题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双机、双桨轴系下水前的安装工艺
“互联网+”多媒体赛教融合对提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影响
基于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
学前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轴系校中参数与轴系振动特性相关性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