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虎丘

2022-04-06 13:24
现代苏州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密州虎丘苏轼

“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此话,现在的我们人人皆知。然而,翻开苏轼原著,我们却未能找到。

明杨慎《东坡咏吹笛》有写:“坡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苏轼《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其一有自注:“太守王规父云:‘不谒虎丘,即谒闾丘。’”

时间在流逝,文化在变化。而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在千百年时间。读苏轼,我们了解到,随着年龄、经历的增加,他的诗词风格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

密州、黄州是苏轼诗词风格发生巨大变化的两个重要地点。在黄州,苏轼写出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说,他的豪放、旷达源自“乌台”,那么,密州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狂放、高远又是起于何方?

熙宁七年(1074),知密州前,苏轼与孝叔一起游虎丘。“入门无平田,石路细穿岭”,进山门,拾阶而上,曾经的海涌山,苏轼尚且还只认为是“空余丛桂小山幽”,站在真娘墓碑前,他的思绪也只停留在“风流使者争相看”。但是,当他得知真娘的故事后,一个烈女子,悬梁保贞节,苏州人将她厚葬于此,苏轼为真娘动容,也对苏州、虎丘深怀敬意。

更有试剑石,干将莫邪,铸剑三千,剑成而峰试。吴王阖闾、秦始皇试剑力劈华山,大石分二。

宽阔千人石,孙武练兵,“三令五申”“发上冲冠”“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贞观八年(634),智琰主持每月在这里举行法会,每一次活动信徒至少五百,持续十年;东晋高僧竺道生连续三天三夜在此讲经弘法,聚石为徒。至阐提处,群石点头。“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兵气人气佛气,气象万千。

剑池桥上,“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铁花秀岩壁,杀气噤蛙黾。”剑泉深不测,池壁岩如削。

千顷丽云放眼望,天池、花山乃几案。“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熙熙览生物,春意破凄冷。我来属无事,暖日相与永。”

虎丘山体独特,绝岩耸壑,茂竹修篁。纵然虎无迹,却是剑有痕。苏轼的心胸顿觉阔然。江南苏州,千年文化,底蕴丰厚,其中深藏气吞山河之壮怀激烈。“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

离开虎丘,怀着一腔热血,苏轼乘船直达密州。全面负责,实现理想、抱负之机会就在眼前。

密州山水与江南大为迥异,条件艰苦。初到,苏轼一时难以适应。

一日,恍然间入梦,他见到了王弗。想当年,自己在外奔波,荆州、郑州、长安;凤翔、岐下;骊山、华阴、京师,留妻子一人于眉山。照顾父母,呕心沥血,千斤重担压坏了她身子,王弗离开人间已经十年。“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浩浩然风首先在思念情感上一泄而出。

怀念亡妻让苏轼感到痛苦,他以事业来减伤。不畏山高,使命必达。

密州之最大问题乃旱灾,苏轼带领百姓筑坝引水,全力救灾。苏轼虔诚,沐浴斋戒,当时之观念,祈雨抗旱。《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父斋素祈雨,不至,二首》,借吕祖之口,“因公问回老,何处定相逢”,他一问一答,“归去瑶台路,还应月下逢”,月下之相逢正于天宫。“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思念子由,盼望回朝而又害怕回朝。

胸襟既开,诗词风格纵然。“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渴望驰骋疆场,为国立功,境界超然。

密州为苏轼的诗词扩大了题材,开拓了词境。如今的我们知道,密州期间苏轼的诗词风格跃变得益于当年苏州虎丘。

丘小沟壑在,人低风致出。

猜你喜欢
密州虎丘苏轼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密州在哪
苏轼密州诗文研究的新成果
——评《苏轼密州诗文编年》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